聯博全球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


基金觀點

advisor avatar
webzz
5/9

◼發生什麼事

5月FOMC過後,聯準會的立場是否有所轉變?

◼為什麼

今年雖然遇到了部分大科技公司裁員、銀行業流動性風波等問題,但勞動市場整體還算穩定。 由於通膨還沒達到長期目標,聯準會目前重心還是在抑制通膨和避免經濟硬著陸之間取得平衡。 未來經濟走勢可能會變得更疲軟,不過升息循環快要結束了,未來債市關注的重點,會放在後升息時代的機會和風險。

快來關注

◼對投資人的影響

聯博投信認為,因通膨僵固性,聯準會並不會立刻啟動降息循環;美國將進入經濟走緩階段,聯博預估今年美國經濟成長率接近0,明年可望開始復甦。 近30年來,美國GDP年增率在0~2%時,各類債券資產的平均年度表現普遍優於S&P 500;配置債市可分散股市風險,並發揮穩定報酬來源功能。 目前債市具有兩大優勢值得投資者關注: 1. 債券收益能見度高:經濟趨緩時,企業盈餘可能下滑,造成股市震盪;相比之下,債券長期總報酬來源主要來自債息,收益能見度較高且持續性佳。 2. 債券殖利率升至高點:去年升息後,各類債券殖利率來到近十年相對高點,意味著債券價格相對便宜。在債券「打折」時進場布局,當前收益水準是具備吸引力的,後續可能還有賺資本利得的潛力。

*以上是基金公司觀點,不代表webzz基金事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22

基金觀點

advisor avatar
webzz
3/20

◼發生什麼事

瑞銀(UBS)同意以30億瑞士法朗收購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之後,大約160億瑞郎(173億美元)的瑞信AT1債券變得一文不值。歐洲債市3月20日周一開盤時引發大騷動。

◼為什麼

瑞士金融監管機構FINMA在官網發布公告表示,收購交易將觸發瑞信額外第一類資本(AT1)債券被「完全減記」,以增加該行的核心資本。 AT1這種TLAC債券(Total Loss Absorbing Capacity) 是08年金融海嘯後的產物,目的是當銀行陷入危機時,用於提高資本適足率、補充流動性,減少政府對銀行的注資。 這將是歐洲規模2,750億美元的AT1市場發生的最大一次債券減記事件,「減記」的意思是相當於這些債券的價值「人間蒸發」掉。然而弔詭的是,當160億瑞郎的TLAC債券「歸零」,TLAC債券投資者承擔了虧損,然而股票的投資者卻還能獲得一些剩餘價值。

快來關注

◼對投資人的影響

AT1債券在金融危機後被引入歐洲,用於在銀行倒閉時充當資產負債表上的減震器。如果銀行的資本適足率低於某個水準,這類債券的持有人將面臨永久性損失,或債券被轉換為股權。這樣做有助於提振銀行資本適足率。 2021年以前,各國央行降息至利率新低點,使得能提供較高利息的AT1債券,變得更吸引人,受到債券基金、避險基金、許多亞洲的財富管理客戶青睞。 雖然瑞士信貸被拯救了,但減記掉的這些債券價值,會對歐洲AT1債市、高收益債、各國金融債、金融股均有不小的影響。畢竟連瑞士第二大銀行瑞信的債券都可以價值蒸發了,投資人對「比它小」的銀行可能更沒信心。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92

基金觀點

◼發生什麼事

聯準會11月FOMC會議紀要顯示可能放慢升息,債市大漲慶祝

◼為什麼

FOMC 11月貨幣政策會議中,委員們將考量貨幣政策緊縮效果,以及其所影響的經濟活動和通膨的時間差,來評估未來升息的步調。 簡單來說,更多的停看聽,意味著放緩升息步伐。 根據芝加哥交易所Fed Watch,聯準會有機會到明年初就結束升息循環(期貨市場或許過於樂觀?),並維持相對高點,而美債殖利率通常也於升息周期結束前的三至六個月到達高峰,按照市場推估的時間來計算,當前債券殖利率可能已到高峰,加上投資人樂觀預期通膨會進一步回落,市場的預期心理讓債市開啟反彈模式。

快來關注

◼對投資人的影響

因聯準會快速升息的步伐,使債市罕見連兩年下跌,在升息逐漸緩和之下,逢低布局債券可以期待長期的收益,但由於各類債券績效表現差異大,在投資債券市場時也要謹慎選擇。 根據IMF的預估,全球經濟成長將從2021年的6%,下修至2022年的3.2%、 2023年的2.7%,保守暗示目前景氣恐陷入衰退循環,貝萊德也認為接下來總體經濟和市場波動會更加劇烈。 在不確定性極高的投資環境中,如果你在高收益債的配置達3成以上,或許可考慮分散至較能抵禦衰退風險的政府公債、投資級債券。 另外根據Bloomberg整理,在利差反轉的時候,高評級債券以及美國公債表現皆會優於高收益債券(如附圖),因此建議投資人可以趁高收益債券價格反彈時減碼,轉入至政府公債、投資級債券,強化投資組合的防禦力。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聯準會11月FOMC會議紀要顯示可能放慢升息,債市大漲慶祝
like icon
29

基金觀點

◼發生什麼事

美國10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增率降至8%,連四月下跌,月增0.2%、低於市場預期,加上先前公布的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增幅趨緩,顯示通膨降溫,市場預估聯準會12月「只」升息2碼的機率上升。

◼為什麼

主要歸因於服務業成本下跌,也是該指標2020年11月以來首次下滑,原因有二: 1.勞動力和運輸成本下降 相較於上半年度受到疫情及海運影響,供應鏈中斷情形目前普遍改善,而從美國的失業率上升和溫和增長的工資,也顯示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得以緩解,兩者皆使服務業成本下降。 2.原物料價格回穩 原物料價格指數隨著美元走軟而回落,對於餐飲及飯店業者來說成本受到控制,也反映在服務業整體成本上。

快來關注

◼對投資人的影響

10月份PPI數據公布後,美元指數跌破106,至三個月新低點105.35。隨著美元走軟,投資市場漸回暖。 不過值得注意,這一季的基金投資部位,有一大部分淨流入高收益債及可轉債,皆屬於較容易受到景氣波動的部位。 摩根大通策略師Marko Kolanovic認為雖然通膨放緩,降低了硬著陸的機率,但在未來美國利率接近 5% 的情況下,經濟很難避免一定程度的衰退。若明年市場不如預期回升,太過積極配置的風險相對較高,建議投資人可以增加高評等的公債基金等與股市連動性較低的投資部位。 如果尚無法完全排除硬著陸的風險,需要持續關注高收益債的違約率。我們也建議投資人,應趁股市反彈之際,調節高收益債的部位,藉此降低景氣循環風險。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103

基金觀點

◼發生什麼事

美國聯準會升息三碼,調高對於通膨的預期,調低經濟成長的預估,美股美債繼續探底。

◼為什麼

美國聯準會如預期的升息三碼,並未如有些機構預測的調升四碼,其實是小小的利多,但是聯準會委員對於終端利息的看法卻是調高,也就是未來還要升息更多。 這樣的預期造成市場必須下調股市及債市的投資價值,造成股債市的下跌。

快來關注

◼對投資人的影響

聯準會似乎已經說服市場他們是有決心打擊通膨的,但是景氣是否會進入衰退,以及衰退的力道如何,現在還看不清楚。 高收益債券與無風險公債之間的利率差異也繼續升高,似乎在透露未來的違約率將升高,即使現在的違約的情形並不嚴重。 如果景氣進入衰退,但是通貨膨脹還沒緩和,聯準會是否會減緩升息的步調?這將會是一個挑戰,對股債市都會是一個折磨。 台灣投資人持有的成長股及高收益股過去可以給予較高的股息及資本利得,但是現在可能要面臨價格的下行及大幅波動。 我覺得如果違約率的上升時,也許會是較佳的加碼時機。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截至發稿日期,基金公司尚未提供詳細說明。
like icon
42

基金觀點

◼發生什麼事

本基金近1個月跌幅達 -5.27% (2022.05.27 - 2022.06.27)

◼為什麼

受到通膨上升,美國聯準局可能繼續大幅升息影響,各種資產類別都大幅下跌,包括這支基金投資的非投資等級債券。

快來關注

◼對投資人的影響

非投資等級債在升息時不一定表現較差,但是如果景氣陷入衰退的機會上升時,通常市場會對債信出現疑慮。 如果投資組合中多為成長型類股,例如科技股,及非投資等級債券或新興市場債券,因為風險來源都是景氣下滑,這時可能風險同步,波動勢必加大,可斟酌持有較不受景氣影響的資產,例如高評等債券。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