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些想法?
webzz
TEXT
誠摯邀請大家參與12/9(一) 由產、官、學三方合辦的 ETF投資論壇!
台灣的ETF規模已經是亞洲第三,且是全球成長速度最快的市場,到113年6月底,ETF占臺灣全體共同基金比重已達63%!
在一窩蜂追逐ETF熱潮下,ETF也市場也出現一些奇怪亂象,不可不知!
你想了解這些 ETF 到底是如何設計出來的嗎?
想知道他們所追蹤的指數是如何『客製化』的嗎?
想知道ETF的發行商與造勢商是如何維持市場熱度的嗎?
那就趕快典籍下方連結來報名吧!
本次會議與會者有 基金事的CEO、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台灣指數公司總經理、台北商業大學與師範大學教授與中信投信的總經理
活動免費報名,但名額有限,有興趣的大家可以趕快來報名參加活動喔!
》》》報名連結:https://bit.ly/3V8xVZM
#基金事 #台灣指數公司 #投信投顧公會 #ETF #基金 #投資 #被動投資 #理財
...... 查看更多
webzz
LINK
大選結束後,美國政治不確定性消失,加上川普有意提早結束烏克蘭與俄羅斯的戰爭
使得黃金有所下跌
很多人也開始好奇
到底金價這波多頭是否會就此終結
想知道問題的答案?
讓 #高盛 告訴你!
https://webzz.co/redirectPage?articleId=Ix_N9_nHLVAjdRpJ&utm_source=FB&utm_medium=fb_post&utm_campaign=FundPost
#基金事 #基金 #投資 #理財 #黃金 #金價 #巴塞爾協定三 #webzz
...... 查看更多
webzz
LINK
2024年下旬,美國已經降息2次了。
但金融產品的價格走勢和預料的情況可以說完全相反!
美元指數並沒有因為降息下跌。
美債也沒有因為降息上漲。
這讓許許多多的債券投資人開始擔憂,到底持續的逢低買進是越攤越平還是可抄底成功?
到底市場在擔心什麼?
投資人該如何應對?
這些問題的答案,讓 #基金事 來告訴你!
#元大美債20年ETF (00679B) 投資解惑!
https://webzz.co/redirectPage?articleId=MAN1qiOS_DxFZOaV&utm_source=FB&utm_medium=fb_post&utm_campaign=FundPost
#美債 #美元 #fed #利率 #基金 #債券型基金 #共同基金 #投資 #理財 #美元指數
...... 查看更多
webzz
LINK
最近股票市場與債券市場都出現新的投資機會。
相比FED的溫吞,歐洲央行ECB顯得更果決,降息幅度與速度都更快。
這使得更多資金流入歐債市場。
除此之外,股票市場也贏來很大的波動
除了美國,還有一些被低估且沒有政治風險的市場
到底在哪?
投資人該如何應對?
問題的答案,讓基金事來告訴你!
https://webzz.co/redirectPage?articleId=bhEoQE-xvUI4TGpg&utm_source=FB&utm_medium=fb_post&utm_campaign=FundPost
#貝萊德環球資產配置基金
#基金事 #基金 #美股 #美債 #歐債 #投資 #理財 #ETF #股票
...... 查看更多
webzz
LINK
美債似乎又到了反彈的時間
很多人都擔心川普當選後關稅壁壘增加的政策會造成通膨再起,引發降息循環停止甚至升息,這也是為什麼最近債券跌跌不休的原因
但美國的就業數據也表明,美國目前並沒有升息的環境,無論誰當選可能都一樣
因此,目前的債券市場似乎又是一個波段買點的浮現
到底該如何投資?
讓債券專家 #聯博投信 來告訴你!
https://webzz.co/redirectPage?articleId=t5ncVhxLhPW0hTuO&utm_source=FB&utm_medium=fb_post&utm_campaign=FundPost
#基金事 #基金 #投資 #理財 #美債 #聯博美國收益基金 #webzz
...... 查看更多
webzz
LINK
投資台股的人可能都聽過一個說法,就是
大盤指數看台積電;手上持股看櫃買指數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大家交一台股多喜歡短線交易
而短線交易比較會漲跌的標的多是中小企業,也就是櫃買指數成分股。
就是因為這樣,才會出現所謂的,大盤大漲,大家的持股多在跌的拉積盤
或是大盤大跌,多數人持股反而上漲的殺積盤
過去兩年,大家只要無腦的買指數,買大盤、買0050、買台積電
基本上都能獲得良好的報酬率。
但,未來市場可能轉變。
美國即將更換話事人!
根據種種數據顯示,這位話事人很可能是Trump
而他對於台灣的『大企業』,尤其是『台積電』不太滿意。
他希望台積電把製造工廠都移到美國創造就業,否則就會增加關稅。
讓NVIDIA、AMD或其他公司進口的晶片都會比原本的價格還要上升。
因此,未來的台股,很可能不會呈現台積電帶著大家一起上漲的模式,而是各個小企業分別上漲。
若真如此
台股很可能面臨2019年之前的投資方式,也就是投資人更要重視選股而非選市。
在這個節骨眼上
FED與台灣的國發會都發布景氣燈號降溫的訊號
美國是直接表示景氣整個放緩,沒有成長
10月的非農新增就業人數只剩下1.2萬,遠低於預估的10萬
而且8月和9月的非農就業人數合計下修11.2萬人
可以說整個美國的企業都在緊縮崗位
和股市突破新高呈現鮮明對比。
而台灣的國發會也表示由於傳產出口放緩,景氣可能降溫
在這樣快速多變的市場,台股該如何投資?
如何選股才能讓自己維持過去兩年的績效?
這些問題的答案,讓基金事告訴你!
https://webzz.co/redirectPage?articleId=0PzxIg_K8c_1XIRw&utm_source=FB&utm_medium=fb_post&utm_campaign=FundPost
#基金 #投資 #理財 #基金事 #FUND #台股 #國泰中小成長基金 #台積電 #川普
...... 查看更多
webzz
LINK
https://youtu.be/kElXbPMx5WM?si=Pgo6xb3-ScAcbXGI
高收益債券基金已成為明日黃花? 私募信貸市場即將崛起取代嗎? 基金事webzz 整理了 9 個高收益債投資人最常問的問題,一起來看看吧! @webzz
如果想持續收到最新消息,希望大家可以幫忙按讚訂閱分享
也可以加入我們的官方LINE @webzz
https://page.line.me/825nhosj/
追蹤你有興趣的基金或ETF,就能在第一時間收到相關的消息喔!
投資大小事,都在基金事!
一起看看拔!
高收益債券基金一直以來都是台灣人很喜歡的投資工具。
它能提供穩定的高現金流,讓低息環境下的台灣投資人趨之若鶩。
但自從2008年金融海嘯後,高收益債券基金的報酬率似乎一年不如一年。
過去10年的年化報酬率甚至不到 4%!
可以說大家拿來花的利息幾乎都是自己的本金。
那到底高收益債券的報酬率為什麼會跌那麼多?投資人該怎麼辦?
如何配置資金才能讓自己報酬率如同過去一樣?
#基金事 將通過本影片帶大家一起來聊聊,高收益債券基金投資人該怎麼辦!
投資人選擇投資工具時應該注意那些事情?
這些問題的答案,都讓基金事來告訴你!
🌟訂閱「基金事webzz」
想知道更多投資資訊嗎?開啟🔔新影片上架不漏接!
🌟追蹤我們獲得市場大事的最新看法與情報:
👉基金事FB粉絲頁:https://bit.ly/4ddbnP6
👉基金事LINE@:https://bit.ly/3Jvqs0u
👉基金事的更多平台:https://bit.ly/49HZq1L
#共同基金 #主動型基金 #基金事 #webzz
#基金事 #基金及ETF投資的神隊友
#高收益債 #美債 #基金 #投資 #理財 #ETF #非投資等級債 #債券基金 #定期定額買基金 #私募信貸 #privatecredit
...... 查看更多
webzz
LINK
最近中國股市大漲,基金事這邊很高興,看到許多投資朋友在過去一段時間沒有賣在低點。
坦白說,投資是一條孤獨且徬徨的道路。
在股市下跌時,所有接收到的消息幾乎都是壞消息,報紙新聞會告訴你:
•外資正在撤離中國。
•與中國有關的企業表現不佳,像美股七巨頭中的Tesla和Apple,因為中國營收比重太高,這兩年美股狂飆,他們只能當看客。
•中國企業家出走中國
•還有一些人聲稱中國政府霸道,投資者賺到錢會被政府收走。
然而,大家有沒有想過,這不正是巴菲特所說的「當別人恐懼,我貪婪」的投資機會嗎?
但,主流媒體、金融機構,在這些時候,通常都只會持續加大負面宣傳。
他們說的都是事實,但不是全部的事實。
目前,中國市場確實面臨許多問題:
•不動產崩盤:建商與購房者信心不足。
•科技制裁與打壓:對中國科技企業造成挑戰。
•電動車關稅貿易封鎖:歐美國家對中國電動車加徵特別高的關稅。
但即便如此,中國企業並非坐以待斃,許多公司採取了自救措施。例如:
•萬達:甩賣資產換現金以降低負債比。
•拼多多:在消費降級、百業蕭條時反而實現巨大獲利,主打「團購更便宜」的模式。
•美團:作為網約車與外送平台,在此期間表現亮眼。
•阿里巴巴:開始整合旗下公司。
•騰訊:通過推出更多遊戲業務高速增長。
•百度:AI加持下的無人計程車業務也在快速發展。
而這些消息不一定會即時反應在股價上,畢竟利多需要的是反映在EPS,不是做了就會有效果,尤其是在市場信心那麼薄弱的時候。
但這些消息可能是此時投資人需要的!
大家都很徬徨想知道是不是要停損還是應該繼續堅持。
如果周遭的人都說趕快停損,很可能就賣在低點了。
但如果投資人可以第一時間知道企業目前在做甚麼已經取得甚麼樣的成果,這樣大家就可以評估企業所做的事情成功的機率以及成功後的獲利能貢獻多少EPS!
這時候投資人就可以根據這些資訊重算目前的中國企業到底是否值得投資。
我想,這才是大家需要的!
基金事的觀點
許多投資者可能未接收到這些正面消息,這正是我們希望透過基金事快訊與大家分享的內容。當股票或指數上漲時,市場上充斥著找尋利多原因的資訊,反之亦然。在下跌的過程中,投資者應該思考:
•是否仍有好消息值得期待?
•是否應繼續等待或該考慮停損?
•有沒有哪個立基點能讓投資人相信逆風只是暫時的?
•利多消息能持續多久?
•有哪些指標是應該持續關注的?
這些問題正是我們想與投資人分享的核心觀點。
感謝支持
這次我們非常高興能陪伴一些投資者度過這段艱難時期,也感謝大家的支持!
如果您也有投資基金或ETF,可以通過基金事官方LINE或官方網站關注相關標的。當市場有最新消息時,我們將第一時間通知您。願與所有投資夥伴一起成長,成為大家基金及ETF投資的神隊友。
最後僅一一段話與所有投資人一同共勉之!
『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淋過雨的人才懂得幫別人撐傘』
基金事希望自己一直都是投資人的這把傘
讓大家能看清市場的真相!!!
基金事官方LINE https://page.line.me/825nhosj/
#基金事 #ETF #基金 #投資 #理財 #共同基金 #WEBZZ
...... 查看更多
webzz
TEXT
美股創新高
不過領漲成分股似乎有所異動
一些之前沉寂比較久的企業最近開始發力
像是美光財報直接從去年的每季度EPS虧損1元變成今年每季度賺取1元
除此之外,TESLA也有很棒的表現
汽車銷量超過預期,FSD短時間內也更新了十幾代,可以說通過AI的高速發展
很多可能過去要半年一年才能解決的問題現在都變成超快速就能升級完成
那下一波領漲的企業是否是這些開始使用AI快速創造收益的企業?
投資人該如何才能持續參與浪潮
這些問題的答案
都讓 #基金事 來告訴你!
https://webzz.co/redirectPage?articleId=ZPojxviyoz2HMYxA&utm_source=FB&utm_medium=fb_post&utm_campaign=FundPost
#基金 #投資 #理財 #AI股 #美光 #美股 #ETF #WEBZZ
...... 查看更多
webzz
TEX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krDad5W-Mo&t=54s&ab_channel=%E5%9F%BA%E9%87%91%E4%BA%8Bwebzz
NIKE做錯什麼了? 一堂價值1400億美金的課
過去5年,NIKE的股價就如同黃粱一夢般,先是大起,之後又大跌。
在目前美國大盤指數都創新高的同時,當下的股價比5年前還要低一些
表現可以說是非常的不合格。
但實際上,在過去非常長的一段時間,NIKE都是穩定打敗大盤的!
那剛好現任CEO Donahoe唐歌也將在10月卸任。
正所謂蓋棺定論。
#基金事 帶大家一起來聊聊,這個全球最知名的運動品牌,為什麼可以在過去的40年裡面橫掃全球,甚至一度達到97%的市佔率!
又為什麼在過去的5年裡面,丟失疆土,導致品牌價值大幅降低。
NIKE的故事可以帶給我們甚麼啟發?
投資人選擇企業時應該注意那些事情?
這些問題的答案,都讓基金事來告訴你!
如果想知道更多基金的相關資訊,歡迎追蹤我們的官方LINE帳號
在裡面你可以選擇你有興趣的基金或ETF進行關注。
這樣當他們有大事情發生時,我們就會通過基金快訊第一時間告訴你該怎麼做
讓你投資起來更方便簡單!
#基金事 #基金及ETF投資的神隊友
基金事官方LINE
https://page.line.me/825nhosj/
#NIKE #美股 #基金 #投資 #理財 #ETF #運動品牌 #三鐵 #鐵人三項 #籃球
...... 查看更多
webzz
LINK
過去兩年,美股的基金經理人幾乎快要成為美國科技股的基金經理人
畢竟隨著AI帶動科技股市值高速膨脹
大盤指數、龍頭成分股幾乎都是科技股的天下
例如大家常常說的美股7巨頭就是7大科技巨頭。
但隨著目前美國實體就業數據低於預期。
資本市場的資金也開始調整自己的投資布局。
基金經理人開始表示打算減少科技股的占比
畢竟目前科技股已經過於壅擠(散戶、ETF資金、主動型經理人都把大量資金投入其中)
一旦股價回檔,這些太壅擠的標的容易發生資金撤離踩踏事件,股價回檔幅度會更大
為了避免獲利回吐過多,許多共同基金經理人開始獲利了結科技股的部位降低占比
而他們也都開始把資金轉移到另一個產業上!
至於到底是哪個產業獲得共同基金經理人最多認同?
趕快點擊下方連結!
讓 #基金事 來告訴你!
https://webzz.co/redirectPage?articleId=saPbZSiZICJ8wSQh&utm_source=FB&utm_medium=fb_post&utm_campaign=FundPost
#webzz #基金 #投資 #理財 #FED #美股 #美股投資 #聯博
...... 查看更多
webzz
TEXT
10分鐘帶你看懂不動產困境 說起不動產應該是個讓人又愛又恨的行業。 許多年輕人出社會工作後看著高房價都會恨政府沒有控制好房屋價格,讓它淪為有錢人炒作的工具。 但實際上,綜觀歷史,只要不動產不景氣的國家,多數的國人也都沒辦法過上很好的日子。 今天,#基金事 將和大家聊聊不動產與政策之間的關係,並和大家分析目前『限貸令』對房價可能造成的影響以及可能會出現的補救措施! 一、 不動產的『獲利循環』 不動產為什麼會被稱為經濟的火車頭,主要的原因在於不動產本身就是跟著政策走的一個行業。 當政府制定都市規劃,無論是商圈、園區、還是交通設施甚至旅遊景點或公園,都會需要配套的不動產設施。 因此,說不動產行業很多官商合作是不準確的,畢竟其他行業不需要對政策有那麼高的敏感,但不動產需要。 不動產行業的獲利循環如下: 買地→設計蓋樓→取得許可→開始預售→建樓收款→再買地 上面每一個項目都可以再拆成細項講解,例如買地可分成直接買建築用地直接蓋,這樣最方便但往往也是取得成本最高的。 而想要獲利,可以先去購買地目還沒變更的土地,等待政策修改地目或是想辦法收購老房子推平進行都市更新… 其他的項目也都有很多細部可以講解。 因此,想要遏制房價,只要在上述的任何一個步驟抑制住了,就能讓不動產的成長態勢趨緩。 但經濟的循環往往都是蝴蝶效應,當你以為做了這個決定後只會影響到這個項目,但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這也是為什麼關於不動產政策的制定,很多時候都會討論很久才能三讀通過。 二、 不動產為什麼是經濟火車頭?房價跌了會怎樣? 很多人都希望房價下跌讓自己能更快存夠買房的錢。 但全世界所有的政治人物,基本上沒有人會說出希望房價下跌這種話,他們多半只會說希望房價的上漲在可控範圍之內。 之所以會這樣,主要是因為不動產牽連甚廣。 舉例來說,小熊買了一棟3千萬的房子,按照小熊一年200萬的薪水,這是15年不吃不喝才能擁有的。 但如果這棟房子小熊只負擔了600萬頭期款,剩下都還在寬限期沒有還本的時候,房價跌了3成只剩下2000萬,小熊還會繼續還2400萬的餘額去買價值2000萬的房子嗎? 如果不還,那房子被法拍,銀行就等於要提列2400萬壞帳,必須等房子賣掉後才能拿回2000萬。而行情價如果是2000萬,法拍是否只剩下1600萬?為了減少虧損,銀行也不想賤賣,會把更多房子砸在手裡。長此以往,銀行就會倒閉。 而發生在建商身上也是一樣。所有的商家都不會覺得自己產品不好,因此賣便宜只為了快速回款。而當建商開始賤賣,很多民眾的心態就是等一等就可以更便宜,更不願意買,建商更難快速回款,長此以往會形成惡性循環。這也是為什麼,賣得貴的建商往往越來越大,生意越來越好,賣得便宜的反而很可能就籍籍無名地消失了。 像中國強行遏制了房價的上漲,但卻忘了法律上最基本的『法不溯及既往』。 它一條新的法令一頒布,過去用原本商業模式可以行的企業直接沒辦法運行下去。恆大倒閉,大家只說它負債2萬億然後一直窮追猛打,但很少人提到它也有近2萬億的資產,是因為這些政策導致資產(土地、餘屋)大跌才讓公司資不抵債,不然本來的政策雖然它槓桿開得很高,但也不是挺不過去。 而中國目前的經濟情況就不需多說了,相信這也不是多數台灣人想看到的。因此,房價的下跌影響的是各行各業且弊大於利。 三、 台灣政府對不動產的政策 台灣的執政者目前對不動產的想法是: 1. 希望大家都能有1棟房子,因此盡量降低第一棟房的購買門檻。 2. 希望房子不要成為炒作的工具,因此增加第二棟房的購買難度。 但這樣的政策衍生出來的問題就是造成『真正做事的人』或者說這些執行的企業走向不同的道路。 先說銀行,銀行本身就是營利事業單位,獲利是他們追求的,既然政府不希望讓炒房,他們就積極放款放貸給首購族。 這讓很多租屋族也有能力購房,市場需求增加,推高價格。供應者也發現這樣的趨勢,因此兩房、一房一廳、一房的戶型越來越多,銀行對於建商想要蓋這類不動產的放款也會更寬鬆。 久而久之會導致首購的難度沒有降低反而增加。畢竟你可以用更長的貸款年限、更長的寬限期、更高的貸款成數,建商就可以針對這些再提高單價。而與此同時,過去小家庭的房型也越來越少,畢竟這類的客群減少了,建商開始只服務『首購』與『頂級有錢人』。 這也導致多數預售屋都是15~30坪,然後就是80坪以上的豪宅,中間值的選擇越來越少。因為前者就是為了政策,後者多數的購房者都是全款影響不大。 四、 從投資的角度民眾該如何看待不動產 不動產作為投資產品來說在這樣的政策下還是會持續受惠的,但由於第二棟不動產較高的持有成本以及較低的槓桿成數,因此我們認為在資產配置上,比較建議還是先購買一棟,之後再通過這棟的上漲由小換大、由遠換近。 至於投資,不動產作為投資工具來說有不可磨滅的兩大缺點: 1. 買賣手續費昂貴 2. 買賣獲利稅負過高 有鑑於此,我們認為若想取得同樣的報酬率,通過其他的金融產品是更適合的。 舉例來說,目前第二棟房子的槓桿倍數是3.33倍,也就是說花300萬可購買1000萬的不動產。我們假設房貸與房租互相持平,單靠房價的上漲,第二棟房子持有超過10年獲利須扣15%的房地合一稅,5~10年需扣繳20%的稅負,而且這還不包含買賣手續費與土地增值稅等其他費用。 也就是說,假設不動產5年上漲39%(2019~2024年林口區漲幅),1000萬上漲到1300萬。 費用前獲利390萬,但仲介假設抽3%就是41.7萬、土增稅假設36萬、代書與其它費用假設5萬這邊就是82.7萬;390萬-82.7萬=307.3萬,政府扣20%的房地合一稅就剩下245.84萬。 也就是說,上述一番操作下來,投資報酬率就是245.84/300=82% 5年賺取82%,平均1年是12.7% 時間拉長到10年,其實報酬率也是82%,因為林口的上漲主要集中在2019~2024這5年。 而且要在全台市場中選中林口本身就有難度,而林口能有那麼高的房價漲幅主要是因為近幾年科技業薪資大漲! 華亞科、林口新的工業園區獲得ASML的入住等等都是不動產的利多 若資金轉而投資到這些『根本原因上』,能產生的收益遠比82%更高 不要說個股,就光ETF的受惠都遠大於房價產生的實際獲利,而這些差距主要就是來自買賣房屋的高昂成本上! 同樣300萬投入美股大盤ETF,過去5獲利為14% CAGR,獲利103.2%,而且時間拉長到10年,獲利直接飆升到229.25%,平均一年12.6%(林口房價過去10年只剩下6.2%)。換成台股也不惶多讓! 之所以會這樣,主要是因為不動產的上漲主要是跟著政策走,但政策不會無限制的扶持同一個地方,畢竟地方的土地和居住人口有限,但投資人不太可能提早知道政策跟著政策走,通常都會有至後性,而且買房通常會在居住地附近。 綜上所述,台北人就算知道未來政策會發展高雄楠梓,為此下去投資的比例也不高,但金融商品可在線上操作。 因此,若單純想『賺錢』,還是建議使用金融工具,而非不動產。 五、 如何配置金融投資才能讓大家到手的獲利遠大於不動產的漲幅? 不動產的獲利幅度雖然不一定最好,但卻能讓多數人認為賺很多錢,主要的原因有兩個 1. 不動產投資資金大,總獲利金額大,即便%數不高,看起來也賺了很多錢 2. 不動產投資『價格不透明』,不像股票整天買了都會看到相關漲跌新聞,因此會讓投資人更想頻繁交易。 因此,想避免上述投資情況 最好的方法就是通過『分散投資』 通過基金/etf分散部位降低資產波動。 降低波動的目的就是為了避免人因為價格漲跌影響決策。 綜觀歷史,我們發現,很多標的從上市至今投資創新高,但若中途有大幅震盪,多數人都會選擇停損,而停損後再進場的價格通常都比原本賣出的成本高,且更多人是不會再買回 這樣的情況下,多數投資人都無法賺取標地的完整獲利 反過來,很多波動小的標的,因為相對穩健,投資人可參與完整獲利。 縱使回溯看起來沒有那麼高的投資報酬率,但多數的投資人從中賺取實打實的收益。 因此,相對來說,能讓大家真金白銀入袋最多的投資方式並不是賺取最多的錢,而是想辦法針對承擔風險的極限制定此風險下最好的報酬率。 例如,有些人認為,總資產縮水20%它就會停損並且對該資產失去投資信心,這樣一來,即便知道科技股、加密貨幣可能有獲利也並非這個投資人可以all in的。 而投資該產業的比例也需要設定。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的資產管理公司如橋水、黑石等都努力尋找『相關係數為0』的各種標地 畢竟齊跌的情況除非全球性不景氣,不然不會發生! 只要能確保資產之間漲跌沒有關係且長期來看都是上漲的,那就會是很好的配置。 例如同樣都是股票,台股與美股高度相關,但與印度股市關連不大 這時候配置台股與配置美股漲跌可能一致,因此分散並不是買台股+買美股 而是買印度股票+台股or印度股票+美股。 同樣的道理,黃金的漲跌和股市關聯度不大的話,黃金也是一個選項 通過上述這樣的邏輯選擇分散,他們『一起跌』的機率就比較小,對這個投資人來說就不太會出現『停損』的情況。 除此之外,若想做的更好,只需要在適當的時機『增加』更利多產業的占比即可 每多做一個步驟,可能就能讓自己每年多賺1% 不要小看這1% 年報酬率6%,10年報酬率是79%;年報酬率7%,10年報酬率就是97% 時間拉長差距更大! 而基金事成立的目的 就是希望能讓大家有一個地方可以第一時間知道這些市場發生的事情,並且告訴大家應該如何應對。 除此之外,就是希望通過『觀點產生器』讓大家知道,那些專家、基金經理人、資產管理公司到底是如何建議大家配置的。 畢竟金融市場瞬息萬變,很多東西關聯性都不是絕對的。 10年前台股與港股陸股的漲跌走勢非常相關,但近幾年關聯度降低反而與美股關聯度增加。 過去日股走勢是獨立全球的,但近幾年開始融入全球 這些都是基金事希望能提供給大家的消息! 關注 #基金事 讓你可以第一時間掌控各種投資快訊吧! #基金 #不動產 #投資 #理財 #ETF #webzz #基金事 #經濟 #asml #華亞科技園區
...... 查看更多
webzz
TEXT
FED VS Wall Street 美股首個交易日就來個開門綠,大盤跌了2%左右,指標股NVIDIA下跌9%引發恐慌情緒增加。到底這是一日性還是會延續整個月?是否會像8月初一樣暴跌(台股單日下跌1800點,台積電跌停)?這樣的恐慌並非空穴來風。畢竟過去幾年,每當入秋,股票通常都會有一陣不小的修正。今天#基金事就來和大家聊聊,9月的股票市場該如何看待! 一、引發利空的原因?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猜想,有3個原因: 1. 入秋後今年財務狀況差不多確定,畢竟下一次財報公告都在11、12月,明年渾沌不明,因此會有獲利了結資金。 2. 華爾街可能會為了與FED「哭窮」殺盤,營造不景氣的現象,希望FED釋放更多資金。 3. AI發展確實遇到了瓶頸,大客戶與投資者都開始質疑,這樣的大額投資如何轉換成收益。畢竟GOOGLE前CEO施密特在史丹佛大學演講時都講,開發LLM是無底洞,他認為未來只有1到2家公司能從LLM中獲利。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其他公司的LLM資本支出都會打水漂虧錢。與其如此,不如到時候使用已開發好的來調整就好。 上述的第三點算是一個「悲觀」的財務模型。 原本的「樂觀」財務模型是: 大企業如TESLA、META、GOOGLE、MICROSOFT、OPEN AI、AMAZON至少都會維持AI資本支出,甚至持續增加資本支出到2026,畢竟NVIDIA的晶片生產計劃就是延續到2026,中小企業也會陸續購買。資本圈也會持續對他們的資本支出抱持希望。只要AI資本支出增加,本益比就可以調高。因此縱使他們獲利不一定有所上升,他們的股價都會成長。而需要EPS支撐股價才會成長的AI晶片供應商如NVIDIA、AMD都能獲得大量訂單,供應鏈如TSMC或其他相關的也都能實質獲利。 但「悲觀」財務模型是: 大企業縮減AI資本支出轉而追求實際獲利,這樣一來他們的本益比不太會調整甚至調降,但EPS可能會上升。AI晶片供應商如NVIDIA、AMD開始削價競爭,TSMC出現產能過剩。因此才會造成股價大跌。 二、原因很早就知道了,為何此時會爆發? 爆發基本上都是因為越來越多的「證明」出現。 一開始大家都是猜測。過去樂觀的數據比較多,例如供應鏈們都表示訂單很滿,民調也都顯示民眾願意為了AI買單。 但有一些比較不那麼即時的數據最近公告出來。 例如PMI都顯示製造業業內人士很悲觀。美國如此、歐洲如此、中國如此。 大家本來覺得中國景氣不行沒關係,反正AI等高端科技本來中國就被封鎖,但現在歐美也都不樂觀,大家開始不知道誰會購買了。 另一個原因就是Wall Street與FED的一場較量。華爾街希望FED看到市場很慘,盡量釋出更多的資金來「賑災」。這在生活上體現出來的例子就是在外求學的孩子會說零用錢不夠,生活苦哈哈;地方官會和中央哭窮。 在金融上體現的就是殺盤,不然總不好意思股市創新高的時候和FED說你應該降息更多甚至應該開QE。 綜上所述,在9/19開會之前,我們認為盤都不會太好。 三、投資人該如何應對? 投資最重要的就是順勢而為。所以只要搞清楚勢在哪裡就可以了。 AI是不是長期多頭?我們認為是。 雖然很多人都說未來只有1到2家公司能靠AI賺錢,但按照歷史規律,所有的當代巨頭都會認為自己就是那1到2家。他們都會持續投資。 就連ELON MUSK都表示會加大買入AI晶片的數量。 現實中這些企業都明白,競爭失敗跟不競爭是兩個概念。 華爾街可以接受競爭失敗,但放棄競爭就會完全沒有本益比可言! 沒有人能理性地放棄,能理性放棄的也做不了那麼大的企業! 因此,一開始提到的3個利空原因我們都認為是短期利空。 但下跌會是真的。所以我們還是建議科技股等太擁擠或估值較高的標的應該適度減碼,等待時機。 畢竟無論FED是否妥協,當這些好公司下跌到便宜的價格時都會是進場的好時機。但如果不想承擔這些震盪,或是在這些震盪中可能受不了,目前的受惠股就是我們之前一直提過的「公共事業」、「醫療健康」,還是有機會持續成為資金的避風港,投資朋友可以多注意! 如果你也想第一時間知道市場動向並想知道如何配置,歡迎加入 #基金事官方網站喔!
...... 查看更多
webzz
TEXT
上億豪宅誰在買? 雙醫生家庭是否買得起? 2020年疫情爆發,隨後全球進行了瘋狂的量化寬鬆政策(QE),導致房價高漲,資產的漲幅也遠超過薪資的增長速度,這使得許多人產生了不滿的情緒。 最近新聞報導,一對年薪加總近千萬的夫妻工作超過30年,卻仍然無法負擔破億的豪宅。這讓人不禁好奇,到底這些高價房子是賣給誰?難道即便收入如此之高,還是無法負擔嗎? 今天,基金事將從另一個角度來分析不理財的人與願意理財的人,假設他們有相同的工作收入,那麼在65歲退休時,他們的財富狀況會有什麼不同呢?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一、 收入分配問題 我們今天討論的案例是台灣人民心目中多數人認為收入不錯的職業——醫生。 醫學系一直以來都是台灣學生的第一志願,而讀書對多數人來說是相對公平的競爭。因此,這些人的收入狀況大致上可以代表普通人非常努力工作後,一輩子能累積多少財富。 在討論薪水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台灣醫生的「制度」。 台灣的醫生大致分成兩個流派,分別是醫院醫生與診所醫生。由於診所醫生的收入範圍差距太大,因此這裡主要討論的是醫學中心的醫生。 一般來說,醫院醫生的職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不分科住院醫生(PGY) → 住院醫生(R1、R2、…) → 總住院醫生(住院醫生最後一年,全名為總住院醫生) → 一般主治醫師(V) → 主任醫師 → 教授(P) → 部主任 → 副院長 → 院長。 了解這些階段很重要,因為醫生的薪資並不像上班族那樣線性增長(每年調整3%~5%),而是階段性調整。醫生在同一階段的薪資基本上不會有太大變動。 下表列出了一位一般醫生從剛畢業25歲到65歲的職涯,假設終點是升任主任醫生並退休,平均收入大約是多少。 由於不同科別的收入差距也很大,因此這裡以內兒科為例,畢竟內科不開刀,收入相對穩定,波動較小。 這其中有些項目高估,有些低估,但整體來說是抓取了一個平均值。 從上表可以看出,一個醫生在41年的職涯中,稅後可支配的總支出為1.182億。如果夫妻兩人都是醫生,則兩人可以花費的金額高達2.364億! 從這樣的角度來看,他們擁有一棟價值破億的房子似乎很合理。 但……帳可以這麼算嗎? 顯然不行! 畢竟人有七情六欲、吃五穀雜糧,需要食衣住行育樂,需要奉養父母,甚至需要傳宗接代。 上述這些都需要花費金錢。 我們假設這對夫妻在41年的職涯中不買房、不投資,單純靠薪水生活。 以支出來說,一個小孩大約需要1000萬才能養到大學畢業。 (0歲到3歲這4年保母日夜托嬰加上衣服副食品與兒童玩具等等一年花費約60萬,4歲到6歲幼稚園、才藝班和日常吃喝娛樂一年花費50萬;國小6年加上才藝班和日常一年花費30萬;國高中6年加上補習費和日常一年花費30萬;大學加上住宿和日常吃喝一年花費40萬,共910萬)上述這些加上保險費與其他支出,0~22歲共花費1000萬左右。 也就是說,養3個孩子大約需要3000萬。 第二點,關於買車,假設節省一些,夫妻每10年換一台車,41年間共換4台,第一台國產車60萬,10年後犒勞自己買一台120萬的車,之後每台也都是120萬,買車部分夫妻共花費840萬。 但養車的費用平均每年包括加油、保險、停車費等大約需要10萬,41年下來夫妻共花費820萬。 住家部分,無論是房貸還是房租,平均來說,第一個10年夫妻每月支出2.5萬;之後每月約4萬的居住成本應該是合理的。用這樣的邏輯來計算,居住支出費用為1788萬。 至於夫妻本身的支出, 第一個10年,平均每人每月花3萬在飲食、服裝、旅遊和娛樂上;之後平均每月花5萬在自己身上,對於月薪30萬的人來說,這並不算太大的開銷。 這部分41年下來共支出4320萬。 此外,假設夫妻兩人都有購買保險,預估每年繳費約10萬左右,夫妻共計20萬,加總下來是820萬。 最後是一些家庭共同支出,如水電、網路、瓦斯、電信費,還有年節送禮、婚喪喜慶等開支,這些每年大約要十幾萬到幾十萬不等。時間拉長到40年,也是一筆不小的花費。 上述這些費用加總起來高達1.2億,而這還不包含意外醫療支出、孝親費等。 也就是說,如果都不投資,按照上述的支出方式,到了65歲退休時,這個家庭將剩下1.1億現金,拿去買房後便一無所有! 這就是目前多數「高收入受薪階級」的真實寫照。這些人能取得較高的薪水,意味著他們對本業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因此他們並沒有太多時間花在投資理財上。 這樣的人工作一輩子,可能買得起一棟價值破億的房子, 但買得起卻住不起。 65歲了,工作收入中斷,只剩下每月5萬到6萬的月退俸,若所有存款都買房,那每月6萬的月退俸,可能光是管理費就要扣掉1~2萬,剩下的水電、網路、瓦斯、手機電信費一扣,幾乎所剩無幾。 因此,如果是這樣的情況,這對夫妻根本無法在退休時住上破億豪宅。 但…… 如果他們在人生的某個階段做出不同的選擇, 結果可能會有所不同。 例如,他們剛畢業就買房子,而不是一直租房子,然後每10年賣掉房子再換新房子。 假設每10年房價上漲50%(平均每年房屋上漲4.1%),那麼 如果他們在25歲時買了一棟價值1200萬的房子,35歲時賣出價值1800萬的房子, 這時假設仲介費4%為72萬,等於他們賺了528萬! 由於是自住,獲利的前400萬免稅,超過的部分扣10%,所以這棟房子需要繳納房地合一稅12.8萬,加上代書費與土增稅等,大約可淨賺490萬。 此時他們可以買一棟價值3000萬的第二棟房子。 賣出時價值4500萬,仲介費4%為180萬,房地合一稅92萬,其餘費用扣除後,大約可賺1150萬。 接下來可購買價值5000萬的房子,10年後以7500萬賣出,同樣仲介費4%300萬,房地合一稅10%算下來共需繳稅18萬,扣除其餘費用可淨賺1960萬。 之後他們可以再換價值7000萬的房子(實際為6999萬,因為超過7000萬只能貸款4成),賣出時價值1億500萬。 仲介費420萬,房地合一稅268萬,其餘費用扣除後約可賺2700~2730萬。 經過這4次換房,到了65歲時,他們可支配的收入增加了約6300萬。這對夫妻將1億拿去買豪宅後,還剩下6000萬可以花費。假設他們能活到90歲,不考慮其他問題,平均每年還有250萬可以花,生活將會相當富裕。 那麼,除了買房之外,有沒有辦法讓他們的生活更富足呢? 答案是有的! 假設他們剛畢業時就決定,每月從稅後收入中拿出10%定期定額地投資基金或ETF。 雖然台股目前的年化報酬率超過10%,但我們將時間拉長至41年,使用8%的平均報酬率來看更為保守。 剛畢業那年只要投資7.7萬,經過40年的8%複利,這筆資金將成長為167萬,獲利159.6萬,報酬率達2072%! 41年間,平均每人儲蓄1182萬,經過複利成長後將達5790萬,淨賺4608萬。夫妻兩人共淨賺9216萬,較買換房投資法多出2900萬! 通過這樣的方式,這對夫妻在65歲時即便全款購買了一棟破億豪宅,還有9千多萬可支配,平均每年可以花368萬,每日可花費1萬以上,生活相當快活! 而且若退休後希望不傷害本金的情況下增加現金流,還可以把這些投資標的轉換成配息型的基金。 市面上有許多年配息可以到6%的基金,這樣下來多出來的9千萬,一年就可以有540萬的現金流! 而且只要投資標的是海外的資產,台灣政府針對這540萬也都不會課徵任何稅務。 也就是說,在退休後的這25年甚至更久的時間 這對夫妻每年可以有五百多萬的現金流,之後還能把資產完整傳承給小孩! 甚至可以通過分年贈與的方式直接幫小孩買房完成法定額度下的免稅資產傳承! 而且定期定額的投資壓力更小,不像買房需要一次拿出較大筆的錢當頭期款,交易成本也沒那麼高。而且這個支出只是稅後收入的10%,按照前述的支出,不會影響生活質量。 當然,上述兩種投資方法也可以「並行」,只是這樣一來,現金儲蓄會減少。如何在其中「調配占比」就成了一種新的生活智慧! 從這個故事大家應該可以看出來,想要賺錢,不一定需要非常厲害的投資,只需要在人生的某個時間點做出不同的決定! 至於年均報酬率是否能達到8%?實際上並不難! 以過去20年來看,無論是 #貝萊德世界科技基金 #統一奔騰基金 #元大台灣高息低波ETF (00713) 還是 #元大台灣50 ETF (0050),長期來看都能帶給投資人超過8%的年均報酬,甚至更高! 如果想要更快速地達成目標,或者自己的收入無法像雙醫生這麼高,但還是希望積累同樣的財富,那就需要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 例如選擇「更具增長潛力的標的」或在標的相對低點時「加碼投資」。這就需要有第一手的消息來源,幫助投資人做出最正確的決策! 想要做出更正確的決策,讓自己能以更快的速度積累財富嗎?關注基金事,讓我們隨時與你一同分享成長的機會吧!
...... 查看更多
webzz
TEXT
降息循環即將來臨,投資人該怎麼做才能讓自己的效益最佳化! 為期近3年的升息循環即將結束! 市場上很多人開始說,現在要開始降息了,應該買債。 投資人應該趁著降息買債,獲利率100%。 但真的是這樣嗎? 投資有這麼簡單嗎? 關於這些問題的答案,今天就讓 #基金事 來告訴你! 一、 債券價格與利率走勢 很多人都說,升息債券會跌,降息債券會漲,但實際上並非如此直觀,兩者的關係需要更深入的理解。 過去10年的美國,剛好經歷過「正常債券升息循環」以及「不正常債券降息、升息循環」。 從圖表可以看出,央行的利率自2015年至2019年一直處於升息循環的階段,但在這幾年之間,債券價格並沒有出現明顯的漲跌走勢。要說2015年至2019年債券價格有甚麼趨勢,都有些牽強。 比較明顯的變動反而出現在「利率沒有變化的那些時間區間」,例如2016年,央行利率沒有太大的變動,但債券的殖利率卻從2.3%下跌到1.4%,之後又上漲到2.5%。這樣的殖利率變動代表的是債券價格先大漲後大跌。 因此,由此可以看出兩個非常重要的資訊: 1. 債券價格的漲跌時間點與利率變化並無直接關係,反而與「利率變化預期」有關! 2. 如果單純在升息時賣債、降息時買債,過去10年完全無法賺到錢! (可參考過去10年升息降息循環開始的時間點與當時的債券價格) 因此,即使9月會開始降息,現在也不是加大買債力度的最佳時機! 畢竟按照歷史經驗,除非出現超乎預期的降息循環,否則在降息過程中,債券價格的走勢往往是震盪的。 目前大多數人的預期是降息2碼,也就是說,除非FED降息達到3碼,否則從現在到宣布降息,債券價格走強的機率很小。相反地,如果降息只有1碼,債券價格可能會走跌。 因此,雖然此時投資債券是正確的,但應該等到債券價格稍有回落之後再進場才是正確的時機。 二、 債券該如何投資?降息循環中應該將比重提高到多少才比較適合? 前面提到債券進場投資的時機,主要是希望大家明白,債券與股票投資不同。 目前很多人投資股票會選擇「追漲」,認為某個產業有前景,因此該產業上漲就繼續買,例如NVIDIA過去兩年越漲越買,這樣的確會帶來豐厚的收益。但債券投資不是這麼回事。一來它不可能大幅上漲,二來它的超額收益空間很小,因此債券本身就是一個價格震盪的過程。 我們建議將「債券+現金」的比重提高到至少總投資部位的50%。 之所以這樣建議,不僅考慮到債券未來可能因降息上漲,主要原因在於「股票市場中很多產業的泡沫過大,泡沫震盪的波動太大,多數人無法承受」。 例如,股票如果從1000點跌到300點,即使它最終可能回到1200點,多數人在下跌過程中,如在700點、600點、500點時,就受不了停損賣出。當它跌到300點時,很少人有勇氣買回,而多數人會選擇在它可能回到1000點後才買回。這樣一來,不動作的報酬率是從1000點漲到1200點,賺取20%。但如果在700點停損,1000點再買回的話,就虧了16%(0.7×1.2=0.84)。 由於這種震盪,如果資產比重過高,多數人無法承受,因此降低比重後,只有較少的部位在市場中,大家的承受能力會更高。再加上現在債券有上漲的機會,從「總資產」的角度來考慮,將股票從6~7成的佔比降低到5成,將債券的佔比從原本的2~3成拉高到4~5成在此時此刻是比較恰當的。 三、 此時現金比重應該是多少? 我們認為現金不是一個絕對的比重,而是一個動態靈活調整的籌碼。 目前的市場並沒有像2008年或2020年初那樣所有資產全面下跌、買什麼賠什麼的情況,因此單純持有現金就等於錯過其他資產的投資機會。這就是持有現金的機會成本。 我們現在留著現金,主要是希望在某些標的大幅下跌時有錢可以撿便宜,而不是覺得其他市場都不會上漲。因此,這筆「現金」應該主要是留給股票的。畢竟債券現在處於剛開始上漲的階段,還沒有太多泡沫。我們對目前的擔憂主要針對已經漲了兩年的股票市場,覺得可能還會上漲,但想預留資金以應對類似8月初的情況好加碼。 我們前面提到建議將股票從6~7成降低到5成,撤出的部分70%買債,30%留「現金」。 這部分我們覺得差不多了! 也就是說我們建議此時投資人的部位是50%股、30%債、20%現金 至於到時這些錢要用來等待股票大跌加碼,還是等待債券回檔加碼,就需要靈活調整。 畢竟大家要知道,調整只能確定『剛開始』的佔比,之後佔比會如何變動還是要看資產的漲跌情況。 過去2年與當下建議的資產變動與建議調整如『表一』所示 四、 想持續參與股市,持股配置比重是否需要更動? 前文雖然提及股票佔比,但股票只是一個泛稱,實際上應該投資的『產業』也需要分配,不能說投資股票就是50%的錢都拿來買NVIDIA,這樣為什麼不好,因為大家都沒辦法看到未來,我們看到它最近很強勢,但如果你購買的時候剛好是7月底的高點140元,申購後不到兩個禮拜就跌到100以下甚至市場舖天蓋地的新聞都是『AMD晶片獲得客戶良好反饋打算加大採購,NVIDIA可能因此需要削價保量』、『NVIDIA忠實客戶降低資本支出,AI軍備競賽告一段落』,搭配股價下跌,你到底是會趁機減碼觀望還是會持續頭鐵相信? 我相信如果持股不高,大家會相信,但如果持股佔總資產很高,多數人就不一定能有那麼沉穩的心情了,畢竟就連號稱價值投資者的巴菲特在不知道疫情最後會如何解決的時候都是直接果斷把四大航空的股票停損賣出,我們身為一般人,不要考驗自己在大波動下的自制力,因此分散很重要。 說道分散,可能很多人會選擇ETF當成投資工具,但實際上,目前比較主流的ETF也並沒有充分的分散。 例如0050、SPY、日經225指數ETF 上述可能是目前台灣人很愛投資的ETF,過去的市場表現也都不錯。 但也正因為這樣,這些指數目前的成分股佔比已經非常地不分散了,畢竟過去2年主要都是科技業在上漲。 以0050來說,本來可能60%~70%是科技股,現在是75%~85%,畢竟光台積電佔比就多了10%,SPY中科技業佔比的增幅也差不多。 而上述的情況其實和只投資NVIDIA一樣,都會出現過於集中震盪來臨時投資人可能沒辦法理性做出決策。 因此建議大家布局一些也是成長明確的產業, 例如醫療長照、基礎建設(電網、網路通訊基地台…)的投資標的可以增加持股部位。 基金事認為,選擇股票並不是為了保守投資。 畢竟,依照目前的殖利率,如果單純想要保守,選擇貨幣基金的殖利率會更好。選擇股票還是要看重成長性。因此,建議將部分投資換到一些「不那麼擁擠」但仍具成長性的產業,而不是選擇那些縱使現在估值便宜但缺乏成長性、未來也沒有多少上漲空間的產業。 五、 結論: 因應降息循環即將開始以及目前S&P 500的本益比來到29倍,加上前10大持股有8家都是科技股的現況,我們認為應該逢高賣出股票,調降股票在總投資部位中的佔比,至少應該縮減10%~20%。除此之外,剩餘的股票投資產業也應該有所調整,而非單純賣出,應該將科技股比重調降並轉向其他產業。 至於債券,我們認為應該提高整體債券的比重,增加約10%。進場時機如前文所述。 最後,關於現金,我們認為不應該增加,而是應該靈活運用。畢竟隨著降息,現金的收益將會降低。留著現金只是為了「以備不時之需」,而不是因為認為產業都停滯不前。需要在債券或股票下跌時靈活加碼使用。 只要大家能了解漲跌的原因並遵守紀律,就能確保自己的資產不會大幅震盪,不用擔心在錯誤的時間停損或止盈,也能盡量避免買在高點的狀況。 若想第一時間了解市場快訊,也可以通過 #基金事 官網持續追蹤! #債券 #股票 #現金 #貨幣基金 #基金 #投資 #理財 #資產配置 #WEBZZ
...... 查看更多
webzz
TEXT
近期市場討論度相當高的一個新聞就是 #柯文哲 夫婦是否有能力購買價值1.2億的豪宅。這個話題之所以引發討論,除了因為柯文哲本身的曝光度較高之外,大家也對以下問題感到好奇: 1. 具備多少資產的人會願意花費1.2億購房? 2. 兩位醫生的五口之家是否能夠在65歲時儲蓄到這樣的資產? 畢竟柯文哲一直以來的形象都是主打「務實不投機」,也就是說他的主要資產都是靠薪水累積,而非投資所得。如果這樣的情況是合理的,這或許能給千萬打工人一個盼頭! 因此,今天基金事將根據「柯文哲夫妻」職涯薪資總和與各年齡段支出來分析,看看65歲的雙醫生職工在當今台灣社會到底能累積多少資產!如果大家對這個議題有興趣,也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喔! 一、 柯文哲夫婦薪資整理 討論薪水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台灣醫生的「制度」。台灣的醫生職涯一般分成幾個階段:不分科住院醫生 → 住院醫生 → 總醫生 → 一般主治醫師 → 主任醫師,後續可能還有部主任、副院長和院長等職位。由於柯文哲沒有擔任這些職位,所以不做討論。 了解這些很重要,因為醫生的薪資並不像上班族一樣線性成長(每年調整3%~5%),而是階段性調整。醫生在同一個階段的薪資基本上都不會有太大幅度變動。 表一整理了柯文哲與陳珮琪職涯累積收入的各階段與薪資收入 兩者主要的差別在於科別不同住院醫生訓練時間不同以及是否遇到賞是自己的主管 例如柯文哲比較慢升主治卻比較快升主任... 從本表中可粗略得知兩夫妻的稅後薪資總額約有1.8億。 但並不是說柯文哲夫妻賺了多少就有多少錢,畢竟人吃五穀雜糧享七情六慾總有需求 接下來就粗估一下『支出』 二、支出部分 柯文哲在競選時常誇獎陳珮琪「勤勞樸實」,也曾失言讚美陳珮琪,因為她會在家自己跪著擦地板。也就是說,他們家並沒有請煮飯阿姨或清潔傭人。加上柯文哲常說自己以醫院為家,都吃刀房便當,因此估計夫妻一年平均支出不到100萬,也就是這麼多年花了3600萬。不過需要養3個小孩,雖然都沒有留學,但雙醫生家庭基本上會重視教育。按照一個小孩扶養到大學畢業約需1000萬的「富養」標準來估計,柯文哲一家5口這些年約花費6600萬,收支相抵後約剩1.14億。 那收入-支出就是柯文哲目前的資產了嘛? 如果放在古代可能是這樣 但實際上,很多花出去的錢並不一定是單傳轉換成體驗(玩掉)或能量(吃掉) 資產可能會因轉換成不同型態例如房子車子金融資產等,有的會升值有的會貶值 因此,接下來要討論的就是『柯文哲』投資的部分,也就是資產積累的部分 三、資產累積 至於贍養部分,陳珮琪的家庭是澎湖醫生世家,柯文哲也曾表示過他父親跟他說過,當醫生就好好當,退休金已經幫你準備好了,因此兩方都沒有贍養支出。 即便目前擁有1.14億資產,也不可能全拿去「買房」,畢竟人總要生活。因此,我們還需要進一步考慮柯文哲夫妻這幾年是否有從投資中收益。 我們可以從柯文哲夫婦在總統選舉時申報的財產來探知一二。夫妻申報的財產共分為四大類,分別是不動產、現金、基金以及保單。 不動產有三個,分別是: 柯文哲父母給的新竹農地 陳珮琪繼承的澎湖房子 柯文哲夫婦自己在2011年購買的台北大安尚御4樓(大安區信義路2段1層1戶,91.52坪),附近同屋齡目前價格約在100~160萬一坪。 繼承來的資產先不討論,單看「他們購買的」這個房子,由於整個社區只有6戶,且只有1戶在105年實價登錄後交易,因此他們的取得成本目前未知。不過參考成交價是7000萬,柯文哲購買的價格可能在6000萬左右。 考量到選舉時曾被爆出「柯文哲和父母借1000萬買房(2015年)」以及最新報導顯示房貸還剩1000萬(2024年),可以推測柯文哲當初購買時應該是(頭期款2000萬 + 父母借1000萬 + 3000萬貸款20年)。 20年期的貸款還了14年,剩下1000萬本金是合理的。 雖然這棟房子前5年沒有上漲,但後面幾年雙北房價走勢兇猛。根據政府公告,大安區均價破百萬。同樣坪數與年齡的不動產在591房屋網上的單價也都高達110~120萬,因此柯文哲若以「換房」角度來看,賣出大安尚御4樓應該可以取得1億左右的現金,甚至更多。 光這一點就可以讓大家了解,柯文哲能購買1.2億的房子並沒有問題。即便他再不善理財,持有台北市中心的不動產在這幾年房價高漲的帶動下,他也是實質的受惠者。 除此之外,還有夫妻申報的「現金」2664萬、基金95萬及一些儲蓄險!根據2023年公告,陳珮琪當年總繳保費是70萬,推測應該是兩張長照險及一張終身壽險。 至於其他的保單應該早已繳清。不過可以根據他們購買的時間推測,剩下的四張保單都是民國90年以前購買的,那時他們夫妻的薪水還沒有後來那麼高。即便當時的保單主要都是高利息的還本險,他們也沒有買太多。 綜上所述,柯文哲夫妻目前的「淨身價」大約是1億左右的房子 + 夫妻各自從長輩那取得的不動產(估計2000~3000萬),加上保單可能價值1500萬、現金2664萬、基金94萬,約合1.6億。 目前還欠父母1000萬、銀行1000萬,淨身價1.4億! 我們看到這邊已經了解了柯文哲目前的身價以及積累的過程 那最後我們來討論一下,在這樣的情況下買房是否合理! 因此,我們最後來聊一下關於這次新聞鬧得沸沸揚揚的『購買1.2億豪宅』的決策是否正確 四、目前換房是否正確? 從柯文哲資產積累的經驗圖來看,他買房從投資上來說是正確的 因為綜觀他的人生這是最賺錢的決定 人複製自己成功的經驗無可厚非。 但考量到這是他唯一的住宅,且他們夫妻收入會在陳珮琪今年退休後進一步大幅度降低 這個合理性就比較見仁見智了。 畢竟兩位六十幾歲的夫妻收入不算太高,購買自己的名子,銀行多半不會批貸款 購買子女的名字不一定有能力償還貸款。 除此之外,柯文哲在受訪時表示「房子買得起,養不起,管理費比月退俸還貴。」這點也引發爭議! 很多名嘴抓這這句話打,認為柯文哲太奢靡了,台大醫生+台北市長月退俸少說7~8萬,甚麼樣的豪宅月管理費7~8萬。 但實際上,台大醫生+台北市長退休管理費是否有7~8萬這點本身並不一定是事實 公教人員還是看職等 再者,柯文哲似乎選擇的並不是大家所認知的『退休月退俸』而是『單筆一次領』 2023年底,陳珮琪在申報財產時曾表示,丈夫已經10個月沒有收入了,但今年存款增加,仔細一看才發現丈夫的退休金422萬到帳了! 也就是說,這筆422就等於是大家認知的月退俸,一次結清 那剩下的就是一些勞保勞退老人年金... 因此,兩者剩下的月退俸主要還是要看陳珮琪醫生。 由於他36年都在公立醫院,因此也屬於公務員退休,月退風約有5~6萬,加上他購買的還本型儲蓄險,應該每月換算起來也會有4萬左右,還有兩千六百多萬的現金利息一年約有26萬(以1%計算),全部加起來,夫妻一年可以有150萬左右的現金流 而且,市場盛傳的1.2億豪宅元利群英管理費一個月也不是7~8萬而是1.29萬 雖然不算便宜但沒有大家想的那麼貴! 柯文哲之所以會說買得起養不起,可能是跟他目前居住的『大安尚御』相比 畢竟目前的大安尚御屬於華夏,沒有管理員,不用繳交管理費 不過,1.29萬一個月一年也要15萬左右 是否要花費收入的10%來繳管理費? 這個決策是否合理? 這屬於資產傳承還是投資?抑或著只是想住好一點有管理員幫忙收信? 這就只有當事人知道了! 五、結論 本文的數據主要是想告訴大家,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很多時候,我們了解事情的真相都是通過片面的資訊去片面的了解,當事人可能也片面的解釋,到最後就會得到與事實不同的答案。 看新聞是如此,投資又何嘗不是? 但對多數人來說,或許新聞的真相並不重要,就像看八卦聊是非 但投資! 涉及到大家的真金白銀,大家就需要重視起來了! 而 #基金事 的快訊就是希望大家能簡單、快速好上手的了解各種投資訊息 讓大家不會被各種新聞搞得看不清迷霧後面的真相! 分享這些有趣的名人小故事,也是希望大家也可以從名人的這些小故事裡面看看 自己在投資上是否有哪些地方能做得比他們好 例如是否可以通過配置基金或ETF達到比儲蓄險或不動產投資更好的報酬?如果是你會怎麼做? 希望大家都可以在下方留言! 以上就是關於這個新聞的一點淺見~ 基金事分享這篇文章主要是希望大家能有一個『理性』的討論 大家也可以見賢思齊或見不閒內自省~ 可能我們賺得比他們多或少,但我們是否可以有『更有效率』的資產累積方式? 大家可以一起探討聊聊喔! 基金事 @webzz.co 提供最即時的市場快訊,讓你第一時間了解基金/ETF: ✅發生什麼事 ✅為什麼發生 以及最重要的 ✅投資人應該怎麼做 而且資訊完全『免費』 如果不想錯過,歡應到加入我們的官方LINE帳號並關注你有興趣的投資標的! 也可以到我們的官方網站一起留言討論喔! #柯文哲 #豪宅 #豪宅 #基金 #投資 #理財 #儲蓄險 #還本險 #webzz
...... 查看更多
webzz
TEXT
一般人該如何因地制宜的選擇投資工具讓自己永遠都打順風局? 很多人都會說,投資就是一個低買高賣的過程,但現實往往不是如此。很多標的便宜了,它就真的貴不起來了,這段時間可能沉寂十幾年甚至幾十年。而有的標的貴了,它就會一直貴下去。例如台北市中心的房子。 因此,雖然“低買高賣”這句話看似很正確,但在實務上,我們到底要如何把它應用在投資上?抑或是說,是否投資的標的有所不同,甚至同一個標的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操作起來會不一樣?本文將分別為大家介紹股票、債券以及一個在台灣還不是很盛行但未來有機會成為銀行財富管理主流商品的私人貸款,介紹它們在不同時空背景下的投資情況以及它們投資起來的差別和目前時空下投資應注意的事項!內文絕對乾貨滿滿,大家一定要看到最後喔! 一、 股票 股票市場的投資相對來說不會很難,簡單地說就是持有一家公司,股票只是為了讓公司能被拆分成更多的單位給更多人而已。但當它被丟到了資本市場上,有了不同交易所的規則以及各種資訊落差後,性質就改變了。各種分析資訊開始出現,甚至各種派系開始出現。這些人其實和那些解讀聖經的人沒什麼不同,都是在試圖找尋一條通往真理的大道。但實際上,從古至今,真理存在但不可書寫,畢竟真理隨著時空背景而改變。 以2000年後的美股市場來說,我會分成2000~2012、2012~2024兩個階段,以及對未來變化的期許。 2000~2012 這個階段的美股屬於區間震盪,每當股票市場的單一行業進入大漲之後,許多跟風的企業就會開始出現,很多人也會想要開始空頭套白狼。這個階段,電腦還是主要的工具,資訊傳遞還沒有很方便,訊息還沒有很即時,掌握資訊差距能讓投資人賺取超額收益。 因此大家會相信專家,相信基金經理人。這時候掌控話語權的就是這些投資機構。他們可以通過報告來掌握公司的生死。一般投資人想要獲得好的績效,就需要尋找專業的基金經理人並購買他們的基金。 但隨著科技與網路的普及,很多過去看起來諱莫如深的知識開始被簡易傳播,很多投資工具開始出現,資金的流動也越來越方便。因此,有投資人開始倡導“市場才是最好的老師,應該把資金交給市場管理”的說法。此時ETF派系才正式出頭。 2012~2024 由於越來越多的人把資金從“共同基金”贖回,轉而投資“ETF”,許多國家的股票市場開始出現大者越大的情況。股票也不再是“漲高回跌換下一個產業”而是“漲高繼續更高”。 能獲得更大的市值,就會在新ETF發行的時候取得更多的資金追捧。這個例子比較明顯的體現就是台積電。2000~2012 台積電占台股的市佔率是10%~20%,2012~2024則是20%~如今的33%。 美國股市也出現類似的狀況。ETF所追蹤的通常是指數,除了一開始就表明追蹤中小企業的特殊指數例如羅素2000,剩下的無論是產業類、指數類、市值類都是選大的、好的。因此,大者會越大。 而“投信業者”發現共同基金被贖回,他們最大的收入來源管理費大幅度降低,也會想要發行更多的ETF來補足原本的不足,因此各種ETF開始冒出來,而這些ETF很容易追蹤同樣的指數,新編織的指數又很容易選到大公司,因此這樣一來就會形成一個循環:新的ETF成立吸納資金→資金大部分都會去買最大的企業→最大的企業市值進一步上漲→再有更新的ETF持續募集。 這也導致大企業不僅自身成長,也擠壓到小企業獲取資金的機會。 而且在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企業的資本支出也與獲利成長直接掛勾,這也導致了小企業很難持續獲利的窘境。以台積電為例,資本支出有兩個明顯的上升時期分別是2009~2010以及2019~2020。 綜上所述,在過去的這個階段,過往“大企業過於笨重,股價比較難拉抬”的理論被改寫。反而是大者越大,大的公司在資本市場更容易獲得資金取得更高的本益比。 也就是說,若沒有一個新的,比“追蹤指數的ETF”更有吸引力的標的出現,那這樣的情況不太會有顯著的改變。 但目前AI出來了,相比個人,我們相信有能力瞬間判讀上百萬甚至上億條數據的AI可以更精確地做出判斷,加上現在也有了主動型ETF的出現,因此未來很可能,吸引大家使用的投資工具會是這些背後沒有“經理人”的主動型ETF。 過去人們信任專家會做出最好的決策;之後信任市場會給出最正確的決定;未來,AI將能找出市場低估的標的。而若想自主選股,就需要去猜測這些手握大資金的投資人或投資機構看好哪些標的。早期需要猜所謂的投信作帳;之後是猜指數成分股調整,未來則是猜測AI。 二、 債券 債券大概可以分成投資等級債與高收益債。 同樣也可以拆成兩個時間階段 分別是2010之前與2010之後。 在2010之前,高收益債是比較好的選擇,而投資主要的工具是共同基金。 2010之後,投資等級債是比較好的選擇,比較多的人會選擇ETF。 之所以會有這樣演變主要是因為巴賽爾協議3 在2010年之前,兩者的報酬差不多,投資等級債不太會違約但是收益低、高收益債違約風險較高但收益高,因此平均起來兩者報酬率相差不多。 但巴賽爾協議出來之後高收益債市場開始萎縮。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巴賽爾協議要求,金融業的風險資產就需要提列準備金。 簡單的說,借錢就是要有擔保,如果客戶不提供擔保自己也要準備擔保。 例如買房子用房貸房子就是擔保,但信用貸款沒有擔保所以就需要準備金,條件越好準備金越少。 人的評斷方式就是資產與收入,企業的評斷方式就是信用評等,畢竟有買過債券的投資人應該都知道,多數購買的企業債都屬於『無擔保公司債』,說穿了無擔保就和信貸一樣。 舉例來說,借給台積電100只需要提列1元,借100元給小熊紅茶店需要提列30元。 這樣的舉措使得銀行根本不想借錢給小熊紅茶店,或是要借可以利息超高額度超小。 企業發債規模縮小,金融業本身也不想買,有條件的企業也不再想通過這樣的方式籌資,這進一步導致高收益債市場萎縮。 很多人可能認為這是危言聳聽,畢竟有買過債券基金的大家可能都會看到一些理專拿著DM跟你說,這個基金買的主要都是信用評等XXX的債券,且這個信用評等過去的違約率只有OOO 但真實情況是,非常少的企業是在高信用評等的時候違約的,通常企業一開始財務出問題都還會苦撐,但這個時候信用評等已經迅速被調降了,因此他們債券違約的時候多是信用評等已經只有C或D了。 而正是因為上述的惡性循環,2010年之後信用評等BB以下的企業或國家信用評等進一步被調低的比例增加,投資人苦不堪言。 整體高收益債市場風險增加,想從中賺取超額收益的難度也增加。 與此相反的是由於ETF的普及,民眾購買投資等級債與國債的資金大增,因此整體來說,他們的價格相對強勢。 因此目前若有興趣購買債券,投資等級債的投資價值與預期報酬整體會優於高收益債。 三、 私人貸款Private Debt 私人貸款業務和高收益債相反,後者是巴賽爾協議的受害者,但前者是受惠者。 前文提到,中小企業的高收益債市場萎縮,但中小企業需要錢的缺口並沒有萎縮! 這些企業還是需要資金! 既然銀行借不到錢,他們會轉而向民間借錢。 但民間機構誰有能力一次借那麼多、借款時間又可能很短(半年一年)? 一般來說,具有信譽的『非銀行業』或『大家信任的有錢人』更有機會成為這樣的莊家! 而這也是近幾年成長最快速的金融產品。 如黑石集團、Brookfield Asset Management Ltd和Ares Management Corp等甚至很多科技業大股東也都通過FAMILY OFFICE籌組相關業務。 他們不受到巴賽爾協議管轄,同時因為並非公開募集也不太受到SEC等證監會管轄。 主要放貸給有應收帳款的企業或流水穩定的中型企業。 目前來說光殖利率平均一年可達到8%~10%。 為何企業願意選擇他們而非銀行,主要的原因在於額度 貸款貸不到足夠的額度,發債利息太高,而且發債的成本可能就是總籌資金額的1%~3%,只為了借短期的錢就支付這麼高的手續費顯然不划算 而這些企業的貸款或發債條件更彈性、更客製化。 因此,不光中小企業,甚至很多大企業在銀行額度『滿』了之後還是會願意跟他們借款。 這也成為美國私人銀行統計高資產客戶最喜歡投資的金融產品。 這部分業務如今台灣的私人銀行都還在研擬並不成熟,民間的貸款業務因為有im.b事件爆發多數人也都出現信任危機,因此這部分業務推廣目前在台灣還不是很盛行。 但相信全球趨勢的風向會是一致的。 台灣民間借貸之風一直很盛行,但沒有一個統一的窗口讓更多的資金有機會安全地釋放出來給有能力償還的中小企業甚至大企業,但本屆金管會主委致力於讓台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因此有很高的機會可能會先從提供高資產客戶更global的金融管理工具開始,投資人應該密切關注。 以上就是不同金融產品在不同時空背景下投資應時應該注意的事情。 其實投資很簡單,就是要學會『順風』 逆風局裡面縱使有高手,難度也會加大,而順風時豬也能飛上天! 只有不斷地掌握時代的浪潮,才能讓自己『輕鬆獲利』! 想成為風口上的投資人嗎,關注基金事吧! 只要到基金事官方LINE帳號追蹤相關標的,你就可以在第一時間收到市場快訊讓你投資永遠順風局! #基金 #投資 #理財 #基金事 #美股 #ETF #主動型基金 #投信 #債券 #投資等級債 #高收益債 #私人貸款 #私人信貸
...... 查看更多
webzz
TEXT
#安聯收益成長 #安聯收益成長基金
國民基金在這幾年績效與大盤差距越來越大
333的投資策略似乎也沒達到追漲不跟跌的目的
到底市場為何變成這樣?
投資人該如何應對?
這些問題的答案讓基金事告訴你!
https://webzz.co/redirectPage?articleId=NbSkWp1t7fSl4jS4&utm_source=FB&utm_medium=fb_post&utm_campaign=FundPost
#基金 #投資 #理財 #基金事
...... 查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富邦基金叔
WayneT
國泰安姐
投資學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