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蘭克林坦伯頓成長基金


基金觀點

advisor avatar
webzz
7/17

◼發生什麼事

上週五美股續漲,什麼類股表現較佳?

◼為什麼

上週五美股指數跌多漲少,投資人調整原本對通膨和升息的樂觀情緒。 在週五摩根大通優於預期的財報激勵下,金融股、多數景氣循環股走升,道瓊工業指數逆勢續揚0.33%,但那斯達克和標普500指數小幅拉回,漲多的費城半導體指數則下挫1.23%。 數據方面,七月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意外上升至72.6,創2021年9月以來新高,且1年期、5年期通膨預期稍有上升至3.4%及3.1%,市場對聯準會後續升息的樂觀預期稍降,

◼對投資人的影響

各產業跌多漲少,油價回落拖累標普能源類股拉回2.75%最重,反觀醫療保健類股上漲1.50%,領先絕大多數的類股,主因聯合健康集團(UNH)強勁的財報結果支撐股價勁揚 7.24%,帶動整個健護類股的士氣。 富蘭克林認為,在當前背景下,醫療類股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整體醫療產業仍持續由創新驅動成長,以及一定的的景氣防禦力,使其成為想兼顧股利和成長的投資者首選之一。 後續因人工智慧的發展,有機會突破傳統醫學的極限,可能出現新的機會。以AI醫療為重點的創新和技術,將繼續成為驅動未來成長性的重要來源。

*以上是基金公司觀點,不代表webzz基金事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17

基金觀點

advisor avatar
webzz
5/10

◼發生什麼事

蘋果公布第二季營收亮眼,獲利超預期,大功臣「服務營收」創歷史新高。

◼為什麼

蘋果5月4日公布第二季度財報,整體營收達948.4億美元,此季度營收主要增長動能來自iPhone與軟體服務。 硬體產品方面,僅有iPhone營收表現優於預期,主要受惠於亞太與新興市場需求強勁。其餘電子產品仍處於衰退,Macbook產品營收71.7億美元,年減31.3%,iPad營收66.7億美元,年減12.8%。軟體服務方面,第二季服務營收達209億美元,年增5.5%,創歷史新高。 超出預期的獲利,讓蘋果股價在財報公布後上漲約2 % ,並帶動台股幾檔蘋概股的股價。 第二季度財報反應蘋果的策略,主攻軟體服務。即使受到總體環境影響,電子產品需求低迷,仍能有高毛利的軟體服務收入帶動公司成長。 針對未來營運策略,蘋果營運長庫克表示持續看好印度市場,同時為避免中美問題,蘋果已持續降低在中國的供應鏈, 轉向印度越南地區。

◼對投資人的影響

蘋果無疑是科技股甚至整體美股的領頭羊,也是這支基金的前三大持股之一。近期科技股第一季財報屢傳佳績,在高通膨、高升息下,電子商品需求仍比去年減少,目前表現佳的科技公司多是主攻軟體服務,除了蘋果之外,例如微軟、Google在雲端業務也都強勁成長,加上蘋果策略性提高新興市場佔有率,兩大關鍵推升獲利。 值得注意的是,高通在上週法說會表示客戶晶片備貨量減少,若景氣步入低迷,手機硬體市場需求將減少,科技股在下一季度能否保持韌性甚至再創業績高峰,手機市場的復甦力道扮演關鍵性的角色。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33

基金觀點

advisor avatar
webzz
5/4

◼發生什麼事

亞馬遜財報報佳音,營收和獲利均超市場預期。

◼為什麼

除了先前大幅裁員減支有成,當中主要原因有二: 1.廣告業務成長 從亞馬遜的第一季財報可以看出營運策略有所調整,由於消費者支出降溫,亞馬遜從過去直接向製造商購買商品並自行銷售的電商經營模式,轉為向獨立商家提供服務和廣告,其中廣告服務營收年增21%至95.09億美元。 2.雲端服務業的需求強勁 受到經濟環境改善及AI話題推波助瀾,帶動企業IT支出增加,雲端龍頭的亞馬遜也在當中獲益,AWS第一季淨銷售額年增16%至213.54億美元。 不過相較於Google本季雲端業務的大成長(首度轉虧為盈),亞馬遜則已連續五季成長幅度縮減,公司在法說會表示,是受到客戶折讓,以換取較長期合約所致,但部分投資人擔心雲端業務恐持續疲弱,導致股價在盤後先漲後跌。

◼對投資人的影響

近期大型科技股財報頻頻報喜,除了受到疫情消退帶來景氣回溫,AI發展也為各家科技公司提供新的成長動能。 亞馬遜在本基金前十大持股之列,比重約4%左右。 人工智慧正帶來新的服務流量並促進廣告銷售,亞馬遜也藉由AI推播客製化商品,為廣告營收實現強勁增長。不過AI概念身為當紅的投資議題,有成長空間同時也有波動風險,雲端業務是否能持續成長(是否被Google分食)也有待觀察。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21

基金觀點

advisor avatar
webzz
3/13

◼發生什麼事

矽谷銀行破產導致上週美股重挫,S&P500再度跌破4000點關卡,該危機入市、還是該逃?

◼為什麼

矽谷銀行(SVB)成立於1983年,主要為科技新創提供金融服務,目前主要客戶為科技產業和加密貨幣產業。然而,自2022年開始,美國聯準會加速升息腳步,使得科技成長放緩,加密貨幣價格重挫,導致矽谷銀行營運艱困。其借貸方式為「借入短期資金、放出長期貸款」,在利率風險急劇竄升的環境下,矽谷銀行最終無法入不敷出,進而破產。 受這項利空消息襲擊,歐美銀行股如摩根大通、美國銀行、花旗集團在3月9日股價都暴跌,許多大型銀行寫下近三年來最大單日跌幅紀錄。因美國西岸許多高科技、新興產業的公司都是矽谷銀行的重要客戶,將營運資金存放於矽谷銀行,風暴也延燒至科技股、生技股等成長型類股。近一周S&P500金融指數下跌8.5% ,以科技/成長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下跌4.71% ,而道瓊基礎建設指數僅下跌1.81%

◼對投資人的影響

葉倫目前已經邀請各監管機構共同協商矽谷銀行的問題,包括聯準會、聯邦存款保險公司 (FDIC)和貨幣監理署(OCC),葉倫對於銀行業監管有充足的信心,認為美國銀行體制仍有韌性,監管部門將有效的來解決矽谷銀行所造成的問題。 美國聯準會與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於台灣時間13日清晨6點發布聯合聲明,矽谷銀行的存款戶將得以提領資金,且提供銀行更多的流動性資金,以防止擠兌問題擴大,此舉有效安撫市場情緒,避免矽谷銀行破產事件延燒。 根據「滙豐投信」針對此事件的評論,短線上市場震盪在所難免,此時更能凸顯資產配置的重要性。此波科技股與金融股首當其衝,短線上投資人宜避開這兩個與矽谷銀行倒閉直接相關的產業,當機立斷思考分散至其他類股的必要性。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矽谷銀行SVB破產,重挫全球科技股、金融股
like icon
47

基金觀點

advisor avatar
webzz
2022/12/29

◼發生什麼事

本基金近1個月跌幅僅 3.34%,優於同類基金 (2022.11.25 - 2022.12.27)

◼為什麼

近期消費類股受「消費降級」股價衝擊較大,這支基金在消費類股的配置較少(vs其他成長型基金),故表現略優於其他成長型基金。

◼對投資人的影響

取決於「消費降級」趨勢何時逆轉,僅為短期現象或是長期趨勢,需持續觀察。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49

基金觀點

advisor avatar
webzz
2022/12/29

◼發生什麼事

特斯拉股價今年已跌去65%,將創最差年度表現

◼為什麼

特斯拉在今年受升息科技股修正、消費降級與馬斯克收購推特影響,股價已回落至2020年間水平。 庫存壓力仍在,中美市場均有一波降價出售。目前上海工廠 (60% 生產售於中國市場) 停工延長至明年1月2日,且明年逢春節也將停產。雖號稱是生產線維護,但從銷售量不如預期、主要中美市場皆降價出售均為事實,顯示短期庫存壓力仍大。 另一隱憂為中國能源車補助將於今年底結束,儘管全球電動車趨勢仍在,中國的補貼結束會影響到消費者購買電動車意願; 在市占率方面,特斯拉是否能持續維持主要地區市場表現? (中國本土品牌蔚來電動車崛起、美國傳統車業轉攻電動車市場)

◼對投資人的影響

目前主要風險有三: 一、車市需求下降 二、中國政策面補助將於年底結束 三、各國升息還在下半場 明年若聯準會暫緩升息,第三點有望改善,至於第一、第二點利空,大多已反映在股價近期的下跌。 特斯拉在部分科技股基金中佔比多,雖有市場需求減少隱憂,但隨著2023年推出自有技術新車型 (Cyber Truck & Semi Truck) ,新訂單有望增長; 同時,美國2023年上路的通膨減免法案,針對電動車的減稅抵免,可支撐短期銷售表現。 我們認為在成長型基金的配置,可以斟酌持有,科技股近期波動相當大,若持有太多,可適度調節持有的科技型、成長型基金佔比,並綜合其他較不受景氣循環之資產,降低風險波動。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22

基金觀點

advisor avatar
webzz
2022/09/26

◼發生什麼事

全球主要股債指數持續探底,除了美元指數外,大多數資產繼續下跌。

◼為什麼

美國股市上週五繼續下跌,主因還是對於通貨膨脹居高不下產生憂慮,聯準會升息的幅度有可能繼續提升,在公債下跌後,使得市場必須對於所有金融資產進行價格的比對再評價,也就是繼續向下調整。

◼對投資人的影響

如同我們之前所提,股價在過去低利率低通膨時享受的漲幅過高,即使市場已經回檔,但是如果對於未來景氣的看法,會因為升息而繼續的向下調整,股市的投資價值似乎還沒有回到合理,更別說便宜的階段。成長型的基金,由於集中在科技方面的類股,跌幅也相對持續擴大。 我們仍然認為台灣的投資人的部位,過度於集中於成長型類股的資產中,包括成長型的股票基金、高收益債券以及新興市場債券。 相對地,手上能抗通膨的資產或工具太少,這是我們今年以來,在許多用戶身上觀察到的問題。 投資人應該繼續趁反彈時,調整手中的科技股、積極型債券,分散到能夠抵抗通膨的防禦性安全資產,例如抗通膨債券、黃金及原物料相關的基金。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