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美國科技基金


基金觀點

advisor avatar
webzz
3/13

◼發生什麼事

矽谷銀行破產導致上週美股重挫,S&P500再度跌破4000點關卡,該危機入市、還是該逃?

◼為什麼

矽谷銀行(SVB)成立於1983年,主要為科技新創提供金融服務,目前主要客戶為科技產業和加密貨幣產業。然而,自2022年開始,美國聯準會加速升息腳步,使得科技成長放緩,加密貨幣價格重挫,導致矽谷銀行營運艱困。其借貸方式為「借入短期資金、放出長期貸款」,在利率風險急劇竄升的環境下,矽谷銀行最終無法入不敷出,進而破產。 受這項利空消息襲擊,歐美銀行股如摩根大通、美國銀行、花旗集團在3月9日股價都暴跌,許多大型銀行寫下近三年來最大單日跌幅紀錄。因美國西岸許多高科技、新興產業的公司都是矽谷銀行的重要客戶,將營運資金存放於矽谷銀行,風暴也延燒至科技股、生技股等成長型類股。近一周S&P500金融指數下跌8.5% ,以科技/成長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下跌4.71% ,而道瓊基礎建設指數僅下跌1.81%

快來關注

◼對投資人的影響

葉倫目前已經邀請各監管機構共同協商矽谷銀行的問題,包括聯準會、聯邦存款保險公司 (FDIC)和貨幣監理署(OCC),葉倫對於銀行業監管有充足的信心,認為美國銀行體制仍有韌性,監管部門將有效的來解決矽谷銀行所造成的問題。 美國聯準會與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於台灣時間13日清晨6點發布聯合聲明,矽谷銀行的存款戶將得以提領資金,且提供銀行更多的流動性資金,以防止擠兌問題擴大,此舉有效安撫市場情緒,避免矽谷銀行破產事件延燒。 根據「滙豐投信」針對此事件的評論,短線上市場震盪在所難免,此時更能凸顯資產配置的重要性。此波科技股與金融股首當其衝,短線上投資人宜避開這兩個與矽谷銀行倒閉直接相關的產業,當機立斷思考分散至其他類股的必要性。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矽谷銀行SVB破產,重挫全球科技股、金融股
like icon
45

基金觀點

advisor avatar
webzz
2/13

◼發生什麼事

AI聊天機器人大戰越演越烈,微軟股價2月8日一度大漲4%,Google卻大跌7%

◼為什麼

美股2月8日收盤,微軟大漲逾4%為近五個月新高,相當於市值800多億,此次大漲主要和旗下產品,也就是Bing瀏覽器和Edge搜尋引擎,導入AI問答機器人ChatGPT有關。 微軟長期看好ChatGPT的母公司OpenAI,2019年投資了10億美元,2021年更再度投資。近期ChatGPT風靡全球,帶動相關概念股上漲,微軟股市也順勢水漲船高,未來更透露將投入100億美元協助ChatGPT維護與發展。 而Google為了搶進搜索領域市場也投入大筆資金,研發出競品機器人「Bard」,於6日發布自家產品宣傳影片,然而影片中的互動答題卻被指出答案出錯,消息一出立刻造成Google股價於8日大跌7%,市值一口氣蒸發一千七百多億美元,2月10日累積跌幅更是來到12%。針對此錯誤,Google則表示將會重啟Bard測試計畫。

快來關注

◼對投資人的影響

人工智慧題材帶動近期科技股走強,也推升相關基金績效,科技類股票型基金的績效佔據今年以來海外型股票基金前十強。隨著越來越多軟體或服務採用內建AI來優化業務表現,AI商機與投資已成為熱門話題。 而AI概念股雖然看似前景可期,但從近日微軟和Google兩大科技巨頭的股價表現分化,可以看出AI發展技術尚未真正成熟,任何演算法的瑕疵都有可能引發投資人對於產品正確性、應用廣度的疑慮,進而加大股價的波動度。 以目前AI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階段,生成式AI (generative AI)才剛起步,技術上仍有諸多關鍵難點待克服,要進到廣泛商業應用還需要時間。且不排除未來有新創企業快速崛起搶食這塊大餅,現在押寶科技龍頭誰能勝出,或許言之過早。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41

基金觀點

advisor avatar
webzz
1/4

◼發生什麼事

龍頭股價重挫,抄底的好時機? 過去一個月蘋果及特斯拉股價大跌,造成科技基金跌幅超過7%,2022年全年跌幅超過四成。

◼為什麼

最近的跌幅主要是由兩隻龍頭股所帶動: 1. 蘋果:這支績優股原先一直領先大盤,但是在12月時跌幅加速,全年跌幅竟然趕上大盤的20%。 主要的原因:中國因為解封造成大規模的感染及停工,整個供應鏈大亂,使得蘋果的供貨不足,造成聖誕旺季不旺,勢必影響第四季的營收。中國疫情將會如何?對該公司的產能及營收有很大的影響。 2. 特斯拉:電動車及人工智慧的領頭羊股價在12月重挫37%。除了上述的同樣原因,造成供應不足,影響營收外,馬斯克賣股買推特,競爭對手加速趕上等等,都對近期股價不利。 雖然科技基金並非都將這兩隻龍頭股列為最高持股(例如這兩支都非摩根前十大持股),但因為是龍頭股,就會影響很多供應商的生意,例如半導體及其他軟硬體零件等,多數股價都跟著大跌。

快來關注

◼對投資人的影響

這兩家公司長期的競爭優勢都還是很強,短期內難有競爭對手能超越。雖然供應鏈的問題將持續一段時間,但是股價的下跌也讓投資的價值浮現。 未來要注意的是北美景氣是否軟著陸,如果是,科技股可能會加速趕底。 如果是硬著陸,也就是因為升息使得景氣下滑過多,失業人口暴增,消費萎縮,科技業的股價“可能“還有超過兩成的跌幅。 投信建議,手上沒有科技股且可以承受波動的人,應該逢低分批建立部位。 我們認為,滿手科技股及基金者,應該在每次反彈之際,減少部位,畢竟產業型基金佔比不宜超過20%。 如果你的朋友家人也有這些基金,但是沒有人給方向,分享這則訊息對他們有幫助喔!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64

基金觀點

◼發生什麼事

特斯拉傳言其上海工廠將大幅減產,導致12/5股價大跌6.37%

◼為什麼

據傳特斯拉減產計畫將開始施行,在評估中國疫情及市場動向後,估計上海工廠計畫進行減產,於12月時對「Model Y」的減產幅度可能達20%。在消息傳出後,特斯拉發言人未進行進一步的回應與評論。 然而若實行減產,則可能是作為近期需求疲軟的反映,中國先前的清零政策抑制了需求,導致其經濟逐漸放緩,且當地供應鏈中斷,使得特斯拉近期庫存居高不下,中國招商銀行旗下招銀國際(CMBI)數據顯示,今年 10 月特斯拉在上海廠生產 87,706 輛 Model 3 和 Model Y,但僅交付 71,704 輛,導致庫存增加 16,002 輛,為歷年增幅最大。在中國防疫政策尚未完全退場之前,仍將持續影響經濟發展與車市景氣。

快來關注

◼對投資人的影響

特斯拉作為電動車的龍頭,在科技型、成長型基金皆占有一定份量,在安聯AI人工智慧基金及摩根美國科技基金中,分別佔有5.88%及3.86%的比例。 中國經濟、消費需求的放緩或許尚未全盤反應在市場上,也許未來將面對更加嚴峻的挑戰,雖然解封當前在中國是進行式,長期而言對中國經濟是利多,但短線需先經歷大規模傳染的陣痛期,像特斯拉這樣「較依賴中國製造」的科技公司,近期波動可能較大,若佔資產比例過高,或可考慮於價格反彈時適度調整投資比重。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32

基金觀點

◼發生什麼事

特斯拉過去兩個月蒸發市值5,000億美元(大約台積電,鴻海,聯發科的總和)

◼為什麼

1. 中國售價調降:需求熱度減緩,今年銷售量成長可能低於20%(相對去年70%) 2. 晶片缺貨稍減:車用晶片供應已經恢復正常,競爭對手的出貨量可能增加(價格競爭對消費者是好事啊) 3. 推特收購疑慮:投資人擔心馬斯克必須分心經營剛剛收購的推特,對本業不利 (一個事業都很很難搞了)

快來關注

◼對投資人的影響

特斯拉是基金的重要持股,個股價格影響基金雖然有限 (但是仍然有指標性的作用 ) 上述的前兩個原因是否也是產業龍頭共通的問題呢(中國的市場真的很大) 中國經濟甚至全球景氣的放緩,已經完全反應在價格了嗎(我認為沒有) 過去供應鏈因為受到疫情的影響,已經漸漸解決,但是需求也已經退燒 大摩及很多其他公司認為,特斯拉股價相對長期成長率(尤其是他們自己50%營收成長的目標)已經超跌的情形,很可能反彈,但是未來兩季應該會見到需求的明顯放緩,股價波動大 過多科技股或基金的投資人,在反彈時可以適度調整部位(我並非不看好特斯拉喔)

*以上是基金公司觀點,不代表webzz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40

基金觀點

◼發生什麼事

科技基金過去一個月反彈,漲幅可觀。

◼為什麼

美國的通膨數字優於預期,令市場對升息的預期轉為樂觀,全球股市因此大幅反彈,尤其是之前跌深的科技類股。 另一方面,企業營收大多已經公佈,雖然有些大型科技股表現不佳,但是股價似乎在短期內超跌。 除了科技股,其他傳產股或消費型股營收狀況不錯,令市場對於景氣衰退的疑慮降低。

快來關注

◼對投資人的影響

雖然短期內科技股有跌深反彈的態勢,整體的股價仍然偏高。根據高盛的研究,科技股的股價還是隱含接近9%的長期營收成長。這個數字現在看起來還是太樂觀了。 我們同意這個看法,而且散戶的資金還沒有大幅離場的態勢,後續資金的動能也會不足。 手上科技股過多(例如超過30%) 的投資人,可趁反彈減碼,分散到利率已經不錯的投資級債券,或是天然資源基金。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截至發稿日期,基金公司尚未提供詳細說明。
like icon
18

基金觀點

◼發生什麼事

本基金近1個月跌幅達 -7.18% (2022.10.07 - 2022.11.07)

◼為什麼

正當很多基金反彈之際 (例如許多天然資源基金、偏價值型的基金近期反彈都超過5%),科技基金卻持續下跌。 主要的原因還是這支基金投資的科技公司,例如: Tesla,Google, Microsoft 等持股較高的公司,近期財報不理想,股價疲弱。 美國升息背景下,美元指數表現強勢,也對科技股造成一定壓力。

快來關注

◼對投資人的影響

我們一再強調科技股(包含軟硬體)的股價,仍然在修正的週期,如果景氣成長繼續放緩、美元指數續強,都會使它們的營收、股價持續承壓。 另一方面資金的退潮,也使得股價不能像過去一般的享受較(其他成長較慢的產業)更高的評價 散戶資金仍未放棄高科技、高成長型產業,但是信心已經動搖,未來即使出現好消息應該反彈,都會遇到散戶退場的賣壓,不容易回到上升的趨勢 從過去一年的資金流向來看,台灣投資人在這些當紅產業的部位仍高,如果有反彈,不宜再增加部位(風險),應盡量分散到天然資源,醫療,及民生必需品為主的產業,應可儘早享受較佳的投資績效。

*以上是基金公司觀點,不代表webzz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86

基金觀點

◼發生什麼事

臉書母公司 Meta周三 (26 日) 公布第三季獲利遠低於預期,且第四季展望疲弱,盤後再暴跌近 20%。 以 Meta 周三盤後股價重挫至不到 108 美元的水準,已觸及 2016 年 3 月以來最低水準。

◼為什麼

主因為各企業「廣告支出普遍放緩」。當萬物齊漲時生產成本居高不下,企業傾向削減廣告預算,各網路廣告平台近期財報均備感壓力。 Google第三季財報一樣令人失望,導致該股價周三重摔9.6%,創2020 年 3 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其財務長提到 YouTube 營收年減 2% 這點,稱其主要反映「廣告商支出進一步縮減」的現象。 科技巨擘微軟也無法倖免,其搜尋和新聞廣告業務以及商務社交平台 LinkedIn 的營收成長均下降。

快來關注

◼對投資人的影響

Meta悲觀財報中仍有亮點:預計加大資本支出。 華爾街原先擔心Meta將因第3季財報而大幅降低未來資本支出的預測,但法說上的訊息卻完全相反。 Meta決定擴大明年資本支出規模,上看340-390億美元,年增率最高達2成,主要的受惠者是晶片、半導體類股,推動NVDIA盤後大漲4%,且隔日中國和台灣的半導體、IC類股進一步走強。 整體而言,Meta法說會訊息對整體科技類股算是憂喜參半,加大資本支出可望為半導體業者挹注新訂單,但「企業削減廣告預算」的趨勢暫時恐難改變,對持有科技基金的投資人而言,需要更多時間等待觸底反轉。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107

基金觀點

◼發生什麼事

特斯拉(TSLA),近期最抗跌的科技股之一,也明顯感受到大盤修正壓力,近兩日自高點下跌-8%

◼為什麼

FOMC點陣圖顯示聯準會多數官員對未來利率看法偏鷹,終端利率預估中值上修至4.6%。 週四公布的美國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低於市場預期,顯示就業市場還未受美國升息的打擊,讓聯準會有充分理由繼續緊縮。 高成長型科技類股,因本益比較高,對利率更敏感、受衝擊更大,連相對穩健的特斯拉也抵擋不住,在FOMC會後賣壓出籠。

快來關注

◼對投資人的影響

由利率觸發的賣壓,不限於電動車類股,是幾乎所有高成長科技股都面對的共同問題,例如雲端、資訊安全、人工智慧、半導體近期壓力都不小。 本次FOMC如預期升息三碼,卻未上演多頭期盼的「利空出盡」劇本,科技股在短暫反彈後持續下跌探底。 未來一年仍然可見巨幅的震盪,想摸底的請多停看聽。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51

基金觀點

◼發生什麼事

哇,以太幣(ETH)週末大跌-7%! 自9月12日以來短短一週,以太幣(ETH)價格大跌-27%,年初以來幣值已重摔-65%!

◼為什麼

以太幣於9月15日完成2.0升級的大事件,很多人認為是幣圈利多,但是似乎市場氛圍偏空,以太幣價格不漲反跌。 我們認為幣圈仍然受到美國通膨超出預期的影響,隨著全球科技股繼續修正。 許多加密貨幣交易所都在下修活存或借款利率,這意味著借貸需求冷清,交易員不再向平台借錢來炒作加密幣,虛擬貨幣市場缺乏動能向上。

快來關注

◼對投資人的影響

今年以來主要虛擬貨幣跌幅已達55至65%,近三分之二的幣值蒸發。 需要持續關注虛擬貨幣動能、半導體晶片需求、全球科技股動能,三者之間的連帶關係。 以太幣這次升級最大的改變就是 - 不再用“算力”來驗證區塊鏈上的交易或是合約,而是由持有一定以太幣數量的人來執行這個工作。 所以以後不需挖礦,也就是不需要礦工及挖礦機,現有的礦機可能釋放出來做其他應用。 這個升級將會大幅降低能源的消耗,但是對於提供礦機及相關的零件的製造業者不利。 如果你的風險並未過於集中科技股,那你可以繼續持有該基金,但是提醒要能忍受波動。 未來一年仍然可見巨幅的震盪,尤其在虛擬幣需求、半導體景氣尚未找到底部前,不需積極逢低加碼。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截至發稿日期,基金公司尚未提供詳細說明。
like icon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