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博美國成長基金


基金觀點

advisor avatar
webzz
3/13

◼發生什麼事

矽谷銀行破產導致上週美股重挫,S&P500再度跌破4000點關卡,該危機入市、還是該逃?

◼為什麼

矽谷銀行(SVB)成立於1983年,主要為科技新創提供金融服務,目前主要客戶為科技產業和加密貨幣產業。然而,自2022年開始,美國聯準會加速升息腳步,使得科技成長放緩,加密貨幣價格重挫,導致矽谷銀行營運艱困。其借貸方式為「借入短期資金、放出長期貸款」,在利率風險急劇竄升的環境下,矽谷銀行最終無法入不敷出,進而破產。 受這項利空消息襲擊,歐美銀行股如摩根大通、美國銀行、花旗集團在3月9日股價都暴跌,許多大型銀行寫下近三年來最大單日跌幅紀錄。因美國西岸許多高科技、新興產業的公司都是矽谷銀行的重要客戶,將營運資金存放於矽谷銀行,風暴也延燒至科技股、生技股等成長型類股。近一周S&P500金融指數下跌8.5% ,以科技/成長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下跌4.71% ,而道瓊基礎建設指數僅下跌1.81%

快來關注

◼對投資人的影響

葉倫目前已經邀請各監管機構共同協商矽谷銀行的問題,包括聯準會、聯邦存款保險公司 (FDIC)和貨幣監理署(OCC),葉倫對於銀行業監管有充足的信心,認為美國銀行體制仍有韌性,監管部門將有效的來解決矽谷銀行所造成的問題。 美國聯準會與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於台灣時間13日清晨6點發布聯合聲明,矽谷銀行的存款戶將得以提領資金,且提供銀行更多的流動性資金,以防止擠兌問題擴大,此舉有效安撫市場情緒,避免矽谷銀行破產事件延燒。 根據「滙豐投信」針對此事件的評論,短線上市場震盪在所難免,此時更能凸顯資產配置的重要性。此波科技股與金融股首當其衝,短線上投資人宜避開這兩個與矽谷銀行倒閉直接相關的產業,當機立斷思考分散至其他類股的必要性。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矽谷銀行SVB破產,重挫全球科技股、金融股
like icon
45

基金觀點

advisor avatar
webzz
2/1

◼發生什麼事

科技股在大跌之後強力反彈,該買該賣?

◼為什麼

近期各項美國數據顯示通膨已有降溫趨勢,預期聯準會的鷹派動作將有所調整,投資人信心回升,對股市態度樂觀,尤其是先前跌深的科技股成為資金回流的焦點。預期科技股成長主因有三: 1.聯準會有望結束升息周期 利率開始下降後,將帶動股市整體成長,而受疫情影響,科技股去年表現疲弱,目前價格處在相對低點,擁有較大反彈空間。 2.雲端業務的實質需求 疫情期間,許多企業轉將資金投入AI、雲端等加速數位轉型,高成長的雲端業務不僅不受景氣循環影響,AI賦能和自動化的實質需求也支撐此領域維持今年的成長趨勢。 3.中國經濟開放 中國重新開放,帶動市場需求回升、供應鏈恢復穩定,都為科技股帶來利多。

快來關注

◼對投資人的影響

根據歷史經驗,股市在負報酬的隔年通常可迎來成長反彈(如附圖),不過在經濟前景不明確的情況下,第一季波動還是較大,尤其是受景氣循環影響較深的能源股和原物料類股,應暫緩進場。 雖說科技股有望反彈,不過考量經濟下修風險,仍不宜押注單一類股,且建議投資人應「逢高減碼」。中國信託銀行認為,因應景氣持續下行所產生的風險,以及貨幣政策未如預期鬆綁的變數,除了投入高流動性、高品質收益商品外,短期內,也應增加避險及防禦性部位,例如:醫療保健及通訊類股。 而「聯博美國成長基金」並非「純科技」基金,分散布局於科技、醫療與消費三大產業,能參與近期科技股漲幅,若股市投資情緒轉為悲觀,科技類股承受賣壓時,醫療和消費類股則增加投資組合的抗跌性。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美股指數績效年度表現分佈
like icon
21

基金觀點

◼發生什麼事

特斯拉股價今年已跌去65%,將創最差年度表現

◼為什麼

特斯拉在今年受升息科技股修正、消費降級與馬斯克收購推特影響,股價已回落至2020年間水平。 庫存壓力仍在,中美市場均有一波降價出售。目前上海工廠 (60% 生產售於中國市場) 停工延長至明年1月2日,且明年逢春節也將停產。雖號稱是生產線維護,但從銷售量不如預期、主要中美市場皆降價出售均為事實,顯示短期庫存壓力仍大。 另一隱憂為中國能源車補助將於今年底結束,儘管全球電動車趨勢仍在,中國的補貼結束會影響到消費者購買電動車意願; 在市占率方面,特斯拉是否能持續維持主要地區市場表現? (中國本土品牌蔚來電動車崛起、美國傳統車業轉攻電動車市場)

快來關注

◼對投資人的影響

目前主要風險有三: 一、車市需求下降 二、中國政策面補助將於年底結束 三、各國升息還在下半場 明年若聯準會暫緩升息,第三點有望改善,至於第一、第二點利空,大多已反映在股價近期的下跌。 特斯拉在部分科技股基金中佔比多,雖有市場需求減少隱憂,但隨著2023年推出自有技術新車型 (Cyber Truck & Semi Truck) ,新訂單有望增長; 同時,美國2023年上路的通膨減免法案,針對電動車的減稅抵免,可支撐短期銷售表現。 我們認為在成長型基金的配置,可以斟酌持有,科技股近期波動相當大,若持有太多,可適度調節持有的科技型、成長型基金佔比,並綜合其他較不受景氣循環之資產,降低風險波動。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22

基金觀點

◼發生什麼事

本基金近1個月漲幅達 5.52% (2022.09.30 - 2022.10.31)

◼為什麼

以科技股為主體的美國成長股,終於出現像樣的反彈。主要的原因如下: 1. 美國經濟放緩但是不至於太弱:在連續兩季下滑後,第三季的GDP出現成長。 2. 物價成長(通膨)合乎市場預期的開始減緩 3. 跌深總會反彈吧(放空的賺夠了回補,賣光的不得不停手,還不放棄的繼續加碼)

快來關注

◼對投資人的影響

雖然該基金跟著多數成長股,出現反彈,但是 “非”成長股,例如能源及保險類股,或是整體的所謂“價值股”,漲幅都超過10%,所以成長類股的反彈並不突出 反而是應該注意許多大型的科技股的財報數字不如預期,股價疲弱,未來要回到上升的主流較為困難(一漲上來就有很多人要解套) 因此投資大眾應該多看看其他現在進行中的 “新” 成長股,不要執著於過去的明星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截至發稿日期,基金公司尚未提供詳細說明。
like icon
43

基金觀點

◼發生什麼事

特斯拉(TSLA),近期最抗跌的科技股之一,也明顯感受到大盤修正壓力,近兩日自高點下跌-8%

◼為什麼

FOMC點陣圖顯示聯準會多數官員對未來利率看法偏鷹,終端利率預估中值上修至4.6%。 週四公布的美國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低於市場預期,顯示就業市場還未受美國升息的打擊,讓聯準會有充分理由繼續緊縮。 高成長型科技類股,因本益比較高,對利率更敏感、受衝擊更大,連相對穩健的特斯拉也抵擋不住,在FOMC會後賣壓出籠。

快來關注

◼對投資人的影響

由利率觸發的賣壓,不限於電動車類股,是幾乎所有高成長科技股都面對的共同問題,例如雲端、資訊安全、人工智慧、半導體近期壓力都不小。 本次FOMC如預期升息三碼,卻未上演多頭期盼的「利空出盡」劇本,科技股在短暫反彈後持續下跌探底。 未來一年仍然可見巨幅的震盪,想摸底的請多停看聽。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51

基金觀點

◼發生什麼事

本基金近1個月跌幅達 -5.26% (2022.07.29 - 2022.08.29)

◼為什麼

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上週的談話再度證實:對抗通貨膨脹的戰役將非常慘烈。也就是為了將通膨控制到2%,即使升息會讓經濟進入衰退也在所不惜。 這番談話讓市場對於經濟的前景再度轉為擔憂,之前反彈最多的科技股,醫療等成長股當然首當其衝。 這檔基金是以成長選股為主,著重於科技,醫療,消費。除了消費類股以外,其餘的科技及醫療過去一個月表現幾乎是最差的產業類別。

快來關注

◼對投資人的影響

該基金長期績效在成長型類的基金中算是相當穩健,短期的下跌僅反映市場的心態。 但是因為成長型的基金通常科技類投資較重,該基金的科技及通訊持股超過基金資產的一半,因此對於科技股持股較多的人而言,要注意是否因為投資美國股市而又增加科技投資的比重。 既然通膨的戰爭尚未明朗(類似俄烏戰爭),要繼續持有科技等相關投資就要接受價格大幅波動的衝擊。否則可以適當的減碼,降低風險。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44

基金觀點

◼發生什麼事

本基金近1個月漲幅僅 1.61%,落後同類基金 (2022.07.26 - 2022.08.26)

◼為什麼

美股整體過去一個月的漲幅開始放緩,但是各個產業有漲有跌。 這檔基金是以成長選股為主,著重於科技,醫療,消費。除了消費類股以外,其餘的科技及醫療過去一個月表現幾乎是最差的產業類別。 所以相對於其他混合型基金(也就是不偏重於成長類股的基金),成長型基金的績效應該會較為吃虧。

快來關注

◼對投資人的影響

該基金長期績效在成長型類的基金中算是相當穩健,短期的相對績效落後混合型基金不需太在意。 但是因為成長型的基金通常科技類投資較重,該基金的科技及通訊持股超過基金資產的一半,因此對於科技股持股較多的國人而言,要注意是否因為投資美國股市而又增加科技投資的比重。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50

基金觀點

◼發生什麼事

本基金近1個月漲幅達 6.3% (2022.06.17 - 2022.07.18)

◼為什麼

美國成長型類股跌在景氣下滑疑慮緩解的情形下,跌深反彈。 這檔基金超過四成投資在科技類股,其餘投資在與景氣循環相關的消費類股,之前因為升息及景氣衰退的風險而下跌,但是最近因為企業公布的營收數字仍然不錯,市場對經濟的擔憂稍微解除,相關的類股終於有像樣的反彈。

快來關注

◼對投資人的影響

投資過多在高科技股基金,成長型基金,或是高收益債券基金等的投資人,今年上半年可能不好受,因為關鍵字就是“景氣衰退”。 現在市場終於反彈了,不要忘了失眠的夜晚。我覺得手上都是這些基金的投資人可以趁著市場反彈減低景氣相關的風險,少虧了,好減碼。 可以搭配一些價值型類股,投資級別債券及抗通膨的天然資源基金,來增強投資組合的抗壓性。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44

基金觀點

◼發生什麼事

本基金近1個月漲幅達 11.06% (2022.06.17 - 2022.07.20)

◼為什麼

美國成長型類股跌在景氣下滑疑慮緩解的情形下,跌深反彈。 這檔基金超過四成投資在科技類股,其餘投資在與景氣循環相關的消費類股,之前因為升息及景氣衰退的風險而下跌,但是最近因為企業公布的營收數字仍然不錯,市場對經濟的擔憂稍微解除,相關的類股自然反彈。

快來關注

◼對投資人的影響

之前投資過多在高科技股基金,成長型基金,或是高收益債券基金等的投資人,今年上半年可能不好受,因為關鍵字就是“景氣衰退”。 現在市場反彈了,不要忘了就是風險過集中,讓你都睡不好。我覺得手上都是這些基金的投資人可以趁著市場反彈減低風險,至少在少虧的情形下,減碼較為容易。 可以搭配一些價值型類股,投資級別債券及抗通膨的天然資源基金,來增強投資組合的抗壓性。 成長型沒有一缸子的可以繼續持有,這支基金的操作積極,持股集中,可以凸顯主動的功力。長期績效不錯,在熱門基金中,替代品不多。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