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博美國成長基金


基金觀點

advisor avatar
webzz
8/24

◼發生什麼事

輝達財報報喜,營收、毛利率雙超預期,盤後股價大漲8%

◼為什麼

NVIDIA的最新財報,第二季營收創下歷史新高達135億美元,眾所矚目的數據中心業務(與AI直接相關)也大幅成長,帶動毛利率大增至71.2%。 法說會上,公司對未來展望樂觀,預期下一季有望持續維持高成長,未來還有好一段擴張成長期可能才剛剛開始。同時還宣布250億美元的庫藏股買回計畫,對股價也有提振的效果,盤後NVIDIA大漲8%。

◼對投資人的影響

「聯博美國成長」是市場上相對看好NVIDIA的成長型基金,輝達在它的前十大持股之列,佔比約4%,相較於其他美股基金,輝達的純度是比較高的(科技型基金除外)。 NVIDIA財報的亮眼表現,可能對短線美股帶來提振士氣的效果。但在上半年狂漲之後,目前美國科技股的本益比已處於高位,除了少數如輝達這種真能靠AI賺到錢的公司之外,整體美國成長股在估值上來說,CP值其實不算太高。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27

基金觀點

advisor avatar
webzz
7/13

◼發生什麼事

AI概念股過熱了嗎?美股後市看點在哪?

◼為什麼

回顧近期金融市場,AI成為熱門投資話題:全球AI浪潮推動相關需求百花齊放。美國科技股的漲勢驚人,即便像蘋果這樣「非AI概念的科技股」,市值也超過全球第七大經濟體法國的GDP,站上3兆美元的關卡。 聯博投信認為,這樣的趨勢也需要謹慎看待。雖然今年AI題材成為領漲科技股與美股的重要推手,但在這波大漲後,股市評價面不算便宜,而且聯準會的升息看似還沒有完全終止的跡象,投資人不免擔心現在科技股是否有泡沫之虞。 聯博認為,短線來講,本周開跑的美股第二季財報季將是一個關鍵,市場會檢視這些大漲的股票,是否有足夠的基本面支撐,如果財報不夠好,或許會出現一些獲利了結的賣壓。 不過,無論短期是否出現波動,聯博認為AI是一個長期趨勢,相關產業鏈可望持續受惠,相對網路泡沫時期的瘋狂,現階段AI相關個股的漲勢並未失控,AI的未來仍有一大段路要走,機會和風險理所當然會並存。

◼對投資人的影響

整體而言,科技股未來仍有表現機會,但聯博也提醒投資人,不宜盲目追逐今年評價已經快速擴張的題材,反而應關注評價相對合理、或因短期利空而修正的個股。 全球股市裡,聯博還是相對看好美國股市的表現。雖然部分投資人擔心美股漲多後的修正風險,但由於今年美股漲勢主要集中在特定大型股,根據統計,S&P 500指數中,上半年表現前十強佔指數權重僅26%,但貢獻整體指數漲幅達79%,目前的漲勢僅集中在少數股票,如果剔除這些股票不看,其實美股的評價仍尚屬合理。 不過,美股下半年能否持續上攻,科技股以外的其他成長股表現能否接棒也是一大關鍵。考量經濟前景仍有不確定性,聯博建議選擇聚焦於較不受景氣循環影響的科技、醫療、與消費等成長股的美股基金,通常在利率往下降的過程中,是比較可以期待的。

*以上是基金公司觀點,不代表webzz基金事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19

基金觀點

advisor avatar
webzz
6/27

◼發生什麼事

英特爾股價連日下跌修正,半導體的基本面跟得上股價嗎?

◼為什麼

美國半導體巨頭英特爾(intel)於6月21日宣布調整企業結構,預計於2024年第一季開始將其晶圓代工事業的製造部門從產品事業獨立運作,並有獨立損益表。英特爾此舉可能有助於在未來三年替公司節省100億美元成本。英特爾目標明年代工業務,可以使整個集團收入突破200億美元。 然而英特爾並未說明晶圓代工事業明確的時程規劃,也沒有說明此項目能取得哪些重要客戶,許多投資人的預期落空,華爾街某些分析師並不樂觀看待英特爾的生產IC的毛利率,連帶拖累股價,英特爾自6月中高點以來,已大跌近10%。

◼對投資人的影響

雖然大多數科技基金並未持有英特爾股票,但第二季漲很多的科技股,面對七月即將到來的財報季,將回歸基本面,科技巨頭們需要端出實質獲利的獲利,才能支撐當前不低的本益比。 美國銀行於最新報告中指出,截至6月21日,當周科技業出現20億美元的資金外流,為10周以來的最大金額,加上聯準會表示今年可能需要再進一步升息,種種跡象顯示科技股可能暫時該休息了。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27

基金觀點

advisor avatar
webzz
5/23

◼發生什麼事

全球前三大記憶體大廠「美光」在中國遭受制裁。

◼為什麼

早在3月31日,中國就發布了「對美光公司在華銷售產品啟動網路安全審查」的公告,以保障國家安全為由,依法對美光在中國銷售的產品啟動網安審查。 5月21日晚間,向美國記憶體晶片大廠「美光」正式開槍,中國官方宣稱美光生產的產品未能通過網路安全審查,基於中國境內國安考量,將禁止中國關鍵基礎設施包括通訊、能源、交通、資料中心及金融等,從美光購買產品。 外界認為主因美光對中的不友好再加上產品的可取代性,使其成為這波政治操作下的第一個制裁對象,後續可能會有更多企業受到牽連。

◼對投資人的影響

本次制裁行動不僅使中美關係再度惡化,也讓市場擔心誰會是下一個受害者,而類似的網安審查今後也將增添美國企業在中國的經營壓力。 另外,短期記憶體產業整體市況展望不確定性仍高。中國作為全球晶片進口大國,第一季晶片進口暴跌23%,市場原預期第二季能完成庫存去化,晶片價格將觸底反彈,但就現況來看報價水準仍低迷。 雖然多數科技基金、成長基金並未持有美光個股,但此事件可能代表美中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也可能增加整體半導體行業去庫存的難度,若手上持有太多科技基金部位者應逢高減碼。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22

基金觀點

advisor avatar
webzz
5/10

◼發生什麼事

蘋果公布第二季營收亮眼,獲利超預期,大功臣「服務營收」創歷史新高。

◼為什麼

蘋果5月4日公布第二季度財報,整體營收達948.4億美元,此季度營收主要增長動能來自iPhone與軟體服務。 硬體產品方面,僅有iPhone營收表現優於預期,主要受惠於亞太與新興市場需求強勁。其餘電子產品仍處於衰退,Macbook產品營收71.7億美元,年減31.3%,iPad營收66.7億美元,年減12.8%。軟體服務方面,第二季服務營收達209億美元,年增5.5%,創歷史新高。 超出預期的獲利,讓蘋果股價在財報公布後上漲約2 % ,並帶動台股幾檔蘋概股的股價。 第二季度財報反應蘋果的策略,主攻軟體服務。即使受到總體環境影響,電子產品需求低迷,仍能有高毛利的軟體服務收入帶動公司成長。 針對未來營運策略,蘋果營運長庫克表示持續看好印度市場,同時為避免中美問題,蘋果已持續降低在中國的供應鏈, 轉向印度越南地區。

◼對投資人的影響

蘋果無疑是科技股甚至整體美股的領頭羊,也是這支基金的前三大持股之一。近期科技股第一季財報屢傳佳績,在高通膨、高升息下,電子商品需求仍比去年減少,目前表現佳的科技公司多是主攻軟體服務,除了蘋果之外,例如微軟、Google在雲端業務也都強勁成長,加上蘋果策略性提高新興市場佔有率,兩大關鍵推升獲利。 值得注意的是,高通在上週法說會表示客戶晶片備貨量減少,若景氣步入低迷,手機硬體市場需求將減少,科技股在下一季度能否保持韌性甚至再創業績高峰,手機市場的復甦力道扮演關鍵性的角色。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33

基金觀點

advisor avatar
webzz
5/4

◼發生什麼事

亞馬遜財報報佳音,營收和獲利均超市場預期。

◼為什麼

除了先前大幅裁員減支有成,當中主要原因有二: 1.廣告業務成長 從亞馬遜的第一季財報可以看出營運策略有所調整,由於消費者支出降溫,亞馬遜從過去直接向製造商購買商品並自行銷售的電商經營模式,轉為向獨立商家提供服務和廣告,其中廣告服務營收年增21%至95.09億美元。 2.雲端服務業的需求強勁 受到經濟環境改善及AI話題推波助瀾,帶動企業IT支出增加,雲端龍頭的亞馬遜也在當中獲益,AWS第一季淨銷售額年增16%至213.54億美元。 不過相較於Google本季雲端業務的大成長(首度轉虧為盈),亞馬遜則已連續五季成長幅度縮減,公司在法說會表示,是受到客戶折讓,以換取較長期合約所致,但部分投資人擔心雲端業務恐持續疲弱,導致股價在盤後先漲後跌。

◼對投資人的影響

近期大型科技股財報頻頻報喜,除了受到疫情消退帶來景氣回溫,AI發展也為各家科技公司提供新的成長動能。 亞馬遜在本基金前十大持股之列,比重約4%左右。 人工智慧正帶來新的服務流量並促進廣告銷售,亞馬遜也藉由AI推播客製化商品,為廣告營收實現強勁增長。不過AI概念身為當紅的投資議題,有成長空間同時也有波動風險,雲端業務是否能持續成長(是否被Google分食)也有待觀察。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21

基金觀點

advisor avatar
webzz
4/28

◼發生什麼事

Google財報報喜,科技股回神

◼為什麼

Google最新一季財報,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約2.6%,達697.9億美元,高於外界預期,利多消息激勵GOOG股價本周強勢。 推動本季財報表現超乎預期的主要原因有二: 1.廣告營收表現亮眼 一掃前幾季度因經濟景氣低迷,企業大幅縮減廣告預算的頹勢,數位廣告核心的「Google搜尋」在這一季營收上漲約2%,達 403.6 億美元。主要受惠於全球防疫政策逐漸開放,旅遊業及零售業者投入更多廣告預算來吸引消費者,帶動了廣告收益。 2.雲端業務轉虧為盈 目前全球雲端業務市場排名第三的Google雲端,自公開以來首季實現獲利,相較於去年同期虧損逾7億美元,本季獲利近2億美元。雖然部分是受到成本認列的方式改變,進而降低成本,但也大幅提升投資人的信心。

◼對投資人的影響

銀行業的動盪,持續把資金推向科技股,科技類股近期表現相對熱絡,再加上Google、Meta及微軟第一季的財報表現都超出外界預期,市場態度樂觀。 雖然近期科技股表現亮眼,不過受到經濟放緩、需求減緩,今年基本面的支撐力道相對薄弱,另外,投資人也不可忽視潛在有短期估值過高的問題。 聯準會的下一步動作也可能影響科技股的發展,美國第一季經濟成長率減緩至1.1%,而核心PCE卻相對攀升,顯示物價成長並未如預期降溫,聯準會有可能轉鷹來打壓反彈的通膨,CME Fed Watch預測五月升息一碼的機率高達84.5%。 各種市場訊息加深了停滯性通膨的可能性,若考慮通膨可能捲土重來,科技基金佔你投資組合比重不宜過高。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17

基金觀點

advisor avatar
webzz
4/17

◼發生什麼事

人工智慧題材不斷發展,安全隱憂也逐漸浮現,OpenAI、微軟、Google、蘋果等科技巨頭也有意討論行業規範,資安問題籠罩,導致上週ChatGPT概念股如微軟、Nvidia普遍走弱。

◼為什麼

雖然像ChatGPT等人工智慧工具能帶給大眾不少方便,資安隱憂似乎對相關概念股潑了一把冷水,熱度降溫不少。 在不久前義大利數據保護局才以觸犯歐盟GDPR條例為由,下令禁止使用ChatGPT服務,在經過一段時間後,最近義大利向OpenAI提出了一部分的要求,若能達成則政府可能會解除對ChatGPT處理用戶數據的限制。 與此同時,拜登政府也開始研究是否要對ChatGPT等人工智慧工具進行審查,雖然人工智慧在近期成為熱門話題,也吸引了多家企業投注資金,但也因其還在發展階段,許多法案或審查限制也還未出爐,OpenAI、微軟、Google、蘋果等領導級公司也有意討論制定AI技術開發使用標準,在未來尚有不少挑戰、不確定性需要克服。

◼對投資人的影響

各國政府與公司將逐漸發布對於人工智慧相關產業的限制與審查,雖然人工智慧屬於目前當紅的話題之一,炒作題材的資金注入不斷,但也因其發展尚未成熟,在未來仍有諸多不確定性。希望別像前幾年臉書炒作的元宇宙題材,快速爆發又快速泡沫化。 人工智慧帶來便利的同時,或許也可能出現資安危害風險,投資價值需考慮相關的「政策風險」。近期科技股受人工智慧影響,可能動盪較大,建議投資人謹慎看待AI相關題材,對於科技相關基金應停看聽。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94

基金觀點

advisor avatar
webzz
4/11

◼發生什麼事

美股經歷了動盪的第一季,但仍然表現出了相當的韌性。標普500指數今年迄今上漲了7%,市值增加了約2.36兆美元,其中90%的漲幅來自僅20支龍頭股。

◼為什麼

瑞銀的報告顯示,如果除去大型成長型股的漲幅,標普500指數在2023年第一季僅上漲了1.4%。 部分投資人已經開始預期銀行危機將促使放貸標準收緊,並使經濟活動降溫到足以證明沒有進一步大幅升息的必要。 科技股是目前市場的主要受益者之一,因為升息預期降溫,許多在2022年遭受重創但在美股指數中佔據主導地位的股票,在殖利率升勢降溫後,股價持續暴漲。

◼對投資人的影響

有趣的是,科技股因為本益比相對合理,似乎漸成為人們正在尋找的「避風港」標的之一,因為目前市況下科技股表現較穩定。 然而,高通膨意味著,促使科技股在2021年創下歷史新高的零利率環境不可能會在短期內重現,而且科技股的反彈可能已經逐漸減弱。 美股將迎來財報季,科技業的營運成果將被法人用放大鏡檢視。投資人也需要關注歐美銀行危機是否會導致放貸標準收緊,進而影響科技創新、經濟活動和股市走勢。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75

基金觀點

advisor avatar
webzz
3/13

◼發生什麼事

矽谷銀行破產導致上週美股重挫,S&P500再度跌破4000點關卡,該危機入市、還是該逃?

◼為什麼

矽谷銀行(SVB)成立於1983年,主要為科技新創提供金融服務,目前主要客戶為科技產業和加密貨幣產業。然而,自2022年開始,美國聯準會加速升息腳步,使得科技成長放緩,加密貨幣價格重挫,導致矽谷銀行營運艱困。其借貸方式為「借入短期資金、放出長期貸款」,在利率風險急劇竄升的環境下,矽谷銀行最終無法入不敷出,進而破產。 受這項利空消息襲擊,歐美銀行股如摩根大通、美國銀行、花旗集團在3月9日股價都暴跌,許多大型銀行寫下近三年來最大單日跌幅紀錄。因美國西岸許多高科技、新興產業的公司都是矽谷銀行的重要客戶,將營運資金存放於矽谷銀行,風暴也延燒至科技股、生技股等成長型類股。近一周S&P500金融指數下跌8.5% ,以科技/成長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下跌4.71% ,而道瓊基礎建設指數僅下跌1.81%

◼對投資人的影響

葉倫目前已經邀請各監管機構共同協商矽谷銀行的問題,包括聯準會、聯邦存款保險公司 (FDIC)和貨幣監理署(OCC),葉倫對於銀行業監管有充足的信心,認為美國銀行體制仍有韌性,監管部門將有效的來解決矽谷銀行所造成的問題。 美國聯準會與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於台灣時間13日清晨6點發布聯合聲明,矽谷銀行的存款戶將得以提領資金,且提供銀行更多的流動性資金,以防止擠兌問題擴大,此舉有效安撫市場情緒,避免矽谷銀行破產事件延燒。 根據「滙豐投信」針對此事件的評論,短線上市場震盪在所難免,此時更能凸顯資產配置的重要性。此波科技股與金融股首當其衝,短線上投資人宜避開這兩個與矽谷銀行倒閉直接相關的產業,當機立斷思考分散至其他類股的必要性。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矽谷銀行SVB破產,重挫全球科技股、金融股
like icon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