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萊德世界科技基金


基金觀點

advisor avatar
webzz
5/26

◼發生什麼事

Nvidia發布財報強勁,股價單日狂漲25%,帶動全球半導體類股大漲。

◼為什麼

Nvidia作為AI概念股的領頭之一,在5月25日公布財報,在財報中展現了對AI領域投入的成果,已為Nvidia帶來實質獲利。從雲端供應商和大型消費互聯網使用晶片訓練Open AI和ChatGPT的收入,使得其營收大幅高於預期的39億美元,到達42.8億,年增長率14%。 且財報與財測內容均優於市場預期,本季預計銷售額為110億美元,遠高於美國華爾街預期的71.5億美元,Nvidia表示隨著市場對於人工智慧晶片的需求提升,將帶動產品供應。這樣的好消息帶動AI熱潮持續延燒,相關科技股也因此受惠。

快來關注

◼對投資人的影響

Nvidia預估在下半年營運將優於上半年,AI晶片和伺服器的需求將提升,Nvidia也移轉部分產能從個人電腦至數據中心的AI晶片,來應對市場需求。然而在AI伺服器興起之際,也可能間接導致一般伺服器的需求衰退,在新科技迭代的同時,汰舊換新可能為整體伺服器市場帶來變數。 Nvidia是這支基金的第三大持股,佔比約5-6%。科技股近期大漲,尤其在AI應用領域更是一片紅。AI熱潮或許將會再延燒一段時間,Nvidia也乘著這班順風車,成為最佳受益者之一。恭喜已持有科技基金的投資人,但如果先前沒佈局、現在才考慮追高的,可能要考慮飆漲過後的股價波動勢必加劇。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35

基金觀點

advisor avatar
webzz
5/11

◼發生什麼事

AMD超微公布第一季財報由盈轉虧,股價大跌後又強彈,波動劇烈。

◼為什麼

AMD在財報公佈因受個人電腦需求疲弱,單季是虧損的,第二季的財測也不如預期,雖整體業績(銷售額53.5億美元)仍稍高過原本預期53億美元,但因本季展望較平淡,加上多家券商給予負評,隔日(5/3)盤後股價便隨之挫跌9%。 雖然受到財報影響一時股價重挫,隨後傳出可能與微軟合作AI晶片的利多消息,吸引買盤進駐,股價反彈。 AMD所看重的人工智慧相關產品已在年初國際消費電子大展(CES)上發布整合GPU和CPU的超級運算晶片MI300,計畫將在下半年推出,而摩根士丹利也提到第二季的銷售額預期將有所改善。 其財務長胡錦(Jean Hu)在財報聲明中表示對於隨著伺服器市場走強和新產品的推出,仍具有信心能在下半年持續成長。

快來關注

◼對投資人的影響

AMD上季主要因伺服器客戶訂單大幅下滑,導致業績不如前期,而下半年能否回升的關鍵,取決於PC、伺服器下游廠商本季的營收和去庫存的速度。 PC產業成長畢竟有限,AMD的業績想要進一步成長的話,還是需要靠AI相關的伺服器業務。後續要觀察何時AMD在AI晶片領域能追上輝達(NVIDIA),才有再創高峰的可能。 這支基金對AI的大趨勢相當看好,前十大持股裡包含了微軟、輝達、超微等三劍客,適合看好人工智慧題材的投資人,但波動不小就是了。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33

基金觀點

advisor avatar
webzz
5/10

◼發生什麼事

蘋果公布第二季營收亮眼,獲利超預期,大功臣「服務營收」創歷史新高。

◼為什麼

蘋果5月4日公布第二季度財報,整體營收達948.4億美元,此季度營收主要增長動能來自iPhone與軟體服務。 硬體產品方面,僅有iPhone營收表現優於預期,主要受惠於亞太與新興市場需求強勁。其餘電子產品仍處於衰退,Macbook產品營收71.7億美元,年減31.3%,iPad營收66.7億美元,年減12.8%。軟體服務方面,第二季服務營收達209億美元,年增5.5%,創歷史新高。 超出預期的獲利,讓蘋果股價在財報公布後上漲約2 % ,並帶動台股幾檔蘋概股的股價。 第二季度財報反應蘋果的策略,主攻軟體服務。即使受到總體環境影響,電子產品需求低迷,仍能有高毛利的軟體服務收入帶動公司成長。 針對未來營運策略,蘋果營運長庫克表示持續看好印度市場,同時為避免中美問題,蘋果已持續降低在中國的供應鏈, 轉向印度越南地區。

快來關注

◼對投資人的影響

蘋果無疑是科技股甚至整體美股的領頭羊,也是這支基金的前三大持股之一。近期科技股第一季財報屢傳佳績,在高通膨、高升息下,電子商品需求仍比去年減少,目前表現佳的科技公司多是主攻軟體服務,除了蘋果之外,例如微軟、Google在雲端業務也都強勁成長,加上蘋果策略性提高新興市場佔有率,兩大關鍵推升獲利。 值得注意的是,高通在上週法說會表示客戶晶片備貨量減少,若景氣步入低迷,手機硬體市場需求將減少,科技股在下一季度能否保持韌性甚至再創業績高峰,手機市場的復甦力道扮演關鍵性的角色。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33

基金觀點

advisor avatar
webzz
5/8

◼發生什麼事

Meta財報報喜,一掃2022年的低迷,近一年來首度營收正成長。

◼為什麼

Meta於4月26日公布上季財報,整體表現亮眼。上季營收為286.45億美元,年增3%,優於分析師預期的276.5億美元;第二季營收預期則為 295 億至 320 億美元,也高於市場預期的 295 億美元。 此次為Meta財報近一年以來首度出現營收成長,主要來自於廣告業務的改善以及近期一系列的「效率年」撙節措施,包括大舉裁員以及組織扁平化,並且將重心集中在AI領域,種種舉措改善公司獲利能力。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元宇宙業務虧損近40億,僅帶來3.39億美元營收。 財報公布後,截至5月5日,Meta股價大漲超過13%,也帶動那斯達克指數上漲3.3%。

快來關注

◼對投資人的影響

臉書母公司Meta在此次財報季交出亮眼成績單,然而在此之前,Meta營收已連續下滑三季,主要因為廣告業務衰退以及元宇宙虧損,且在營收成長放緩的情況下依然增加對於元宇宙和AI推薦引擎的投資,導致研發費用和資本大幅提高。而Meta祭出一連串節流措施、提高營運效率,終使2023年Q1營收呈現增長。 Meta為這支基金的重點持股,名列前三大持股,比重達5%。近年AI概念產品多樣性高,科技股競爭性強,具有領先技術的公司股價表現易脫穎而出,但另一方面,技術變革也可能造成產業競爭優勢重洗牌,新型態應用(如元宇宙)也需要時間推廣普及,造成股價波動度加大,最好適當控制投資組合中科技基金的比重,避免過度集中風險。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32

基金觀點

advisor avatar
webzz
4/17

◼發生什麼事

人工智慧題材不斷發展,安全隱憂也逐漸浮現,OpenAI、微軟、Google、蘋果等科技巨頭也有意討論行業規範,資安問題籠罩,導致上週ChatGPT概念股如微軟、Nvidia普遍走弱。

◼為什麼

雖然像ChatGPT等人工智慧工具能帶給大眾不少方便,資安隱憂似乎對相關概念股潑了一把冷水,熱度降溫不少。 在不久前義大利數據保護局才以觸犯歐盟GDPR條例為由,下令禁止使用ChatGPT服務,在經過一段時間後,最近義大利向OpenAI提出了一部分的要求,若能達成則政府可能會解除對ChatGPT處理用戶數據的限制。 與此同時,拜登政府也開始研究是否要對ChatGPT等人工智慧工具進行審查,雖然人工智慧在近期成為熱門話題,也吸引了多家企業投注資金,但也因其還在發展階段,許多法案或審查限制也還未出爐,OpenAI、微軟、Google、蘋果等領導級公司也有意討論制定AI技術開發使用標準,在未來尚有不少挑戰、不確定性需要克服。

快來關注

◼對投資人的影響

各國政府與公司將逐漸發布對於人工智慧相關產業的限制與審查,雖然人工智慧屬於目前當紅的話題之一,炒作題材的資金注入不斷,但也因其發展尚未成熟,在未來仍有諸多不確定性。希望別像前幾年臉書炒作的元宇宙題材,快速爆發又快速泡沫化。 人工智慧帶來便利的同時,或許也可能出現資安危害風險,投資價值需考慮相關的「政策風險」。近期科技股受人工智慧影響,可能動盪較大,建議投資人謹慎看待AI相關題材,對於科技相關基金應停看聽。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94

基金觀點

advisor avatar
webzz
4/14

◼發生什麼事

Google因壟斷手遊平台,遭韓國反壟斷機構重罰9.8億新台幣

◼為什麼

韓國反壟斷機構於4月11日針對Google罰款421億韓元(約9.8億新台幣),原因為Google在2016至2018年間,透過提供誘因如協助遊戲商推廣海外市場、增加遊戲商在Google Play平台曝光度,要求韓國電玩業者與中國手遊製造商只能於Google Play平台「獨家」發布遊戲。 韓國監管機構認為Google利用其全球主導地位,刻意妨礙由韓國第一搜尋引擎Naver與韓國三大電信推出的本土應用程式平台ONE Store營收成長。自Google提出獨家發布遊戲條件後,韓國市占率從80-85%提升至90-95%,而ONE Store市占率則從15-20%跌至5-10%。

快來關注

◼對投資人的影響

科技巨頭Google今年1月才受到美國司法部控告壟斷數位廣告產業,而近日韓國政府也同樣針對Google採取反壟斷裁罰,須留意科技基金在近期的科技監管風險、反壟斷風險,是否會有更嚴格的措施或波及到同類型科技公司。 此外,近期受到AI聊天機器人、chatGPT話題推升一波概念股上漲,但目前歐洲監管機構因用戶隱私數據疑慮,採取保守態度,更有傳言歐洲將縮緊AI相關監管政策,例如義大利才剛暫時禁用chatGPT要求修復資安漏洞,未來類似新聞可能會越來越多,投資人對此波AI題材相關的科技基金,不宜太過積極追高。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32

基金觀點

advisor avatar
webzz
3/13

◼發生什麼事

矽谷銀行破產導致上週美股重挫,S&P500再度跌破4000點關卡,該危機入市、還是該逃?

◼為什麼

矽谷銀行(SVB)成立於1983年,主要為科技新創提供金融服務,目前主要客戶為科技產業和加密貨幣產業。然而,自2022年開始,美國聯準會加速升息腳步,使得科技成長放緩,加密貨幣價格重挫,導致矽谷銀行營運艱困。其借貸方式為「借入短期資金、放出長期貸款」,在利率風險急劇竄升的環境下,矽谷銀行最終無法入不敷出,進而破產。 受這項利空消息襲擊,歐美銀行股如摩根大通、美國銀行、花旗集團在3月9日股價都暴跌,許多大型銀行寫下近三年來最大單日跌幅紀錄。因美國西岸許多高科技、新興產業的公司都是矽谷銀行的重要客戶,將營運資金存放於矽谷銀行,風暴也延燒至科技股、生技股等成長型類股。近一周S&P500金融指數下跌8.5% ,以科技/成長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下跌4.71% ,而道瓊基礎建設指數僅下跌1.81%

快來關注

◼對投資人的影響

葉倫目前已經邀請各監管機構共同協商矽谷銀行的問題,包括聯準會、聯邦存款保險公司 (FDIC)和貨幣監理署(OCC),葉倫對於銀行業監管有充足的信心,認為美國銀行體制仍有韌性,監管部門將有效的來解決矽谷銀行所造成的問題。 美國聯準會與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於台灣時間13日清晨6點發布聯合聲明,矽谷銀行的存款戶將得以提領資金,且提供銀行更多的流動性資金,以防止擠兌問題擴大,此舉有效安撫市場情緒,避免矽谷銀行破產事件延燒。 根據「滙豐投信」針對此事件的評論,短線上市場震盪在所難免,此時更能凸顯資產配置的重要性。此波科技股與金融股首當其衝,短線上投資人宜避開這兩個與矽谷銀行倒閉直接相關的產業,當機立斷思考分散至其他類股的必要性。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矽谷銀行SVB破產,重挫全球科技股、金融股
like icon
47

基金觀點

advisor avatar
webzz
2/13

◼發生什麼事

AI聊天機器人大戰越演越烈,微軟股價2月8日一度大漲4%,Google卻大跌7%

◼為什麼

美股2月8日收盤,微軟大漲逾4%為近五個月新高,相當於市值800多億,此次大漲主要和旗下產品,也就是Bing瀏覽器和Edge搜尋引擎,導入AI問答機器人ChatGPT有關。 微軟長期看好ChatGPT的母公司OpenAI,2019年投資了10億美元,2021年更再度投資。近期ChatGPT風靡全球,帶動相關概念股上漲,微軟股市也順勢水漲船高,未來更透露將投入100億美元協助ChatGPT維護與發展。 而Google為了搶進搜索領域市場也投入大筆資金,研發出競品機器人「Bard」,於6日發布自家產品宣傳影片,然而影片中的互動答題卻被指出答案出錯,消息一出立刻造成Google股價於8日大跌7%,市值一口氣蒸發一千七百多億美元,2月10日累積跌幅更是來到12%。針對此錯誤,Google則表示將會重啟Bard測試計畫。

快來關注

◼對投資人的影響

人工智慧題材帶動近期科技股走強,也推升相關基金績效,科技類股票型基金的績效佔據今年以來海外型股票基金前十強。隨著越來越多軟體或服務採用內建AI來優化業務表現,AI商機與投資已成為熱門話題。 而AI概念股雖然看似前景可期,但從近日微軟和Google兩大科技巨頭的股價表現分化,可以看出AI發展技術尚未真正成熟,任何演算法的瑕疵都有可能引發投資人對於產品正確性、應用廣度的疑慮,進而加大股價的波動度。 以目前AI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階段,生成式AI (generative AI)才剛起步,技術上仍有諸多關鍵難點待克服,要進到廣泛商業應用還需要時間。且不排除未來有新創企業快速崛起搶食這塊大餅,現在押寶科技龍頭誰能勝出,或許言之過早。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42

基金觀點

advisor avatar
webzz
1/4

◼發生什麼事

龍頭股價重挫,抄底的好時機? 過去一個月蘋果及特斯拉股價大跌,造成科技基金跌幅超過7%,2022年全年跌幅超過四成。

◼為什麼

最近的跌幅主要是由兩隻龍頭股所帶動: 1. 蘋果:這支績優股原先一直領先大盤,但是在12月時跌幅加速,全年跌幅竟然趕上大盤的20%。 主要的原因:中國因為解封造成大規模的感染及停工,整個供應鏈大亂,使得蘋果的供貨不足,造成聖誕旺季不旺,勢必影響第四季的營收。中國疫情將會如何?對該公司的產能及營收有很大的影響。 2. 特斯拉:電動車及人工智慧的領頭羊股價在12月重挫37%。除了上述的同樣原因,造成供應不足,影響營收外,馬斯克賣股買推特,競爭對手加速趕上等等,都對近期股價不利。 雖然科技基金並非都將這兩隻龍頭股列為最高持股(例如這兩支都非摩根前十大持股),但因為是龍頭股,就會影響很多供應商的生意,例如半導體及其他軟硬體零件等,多數股價都跟著大跌。

快來關注

◼對投資人的影響

這兩家公司長期的競爭優勢都還是很強,短期內難有競爭對手能超越。雖然供應鏈的問題將持續一段時間,但是股價的下跌也讓投資的價值浮現。 未來要注意的是北美景氣是否軟著陸,如果是,科技股可能會加速趕底。 如果是硬著陸,也就是因為升息使得景氣下滑過多,失業人口暴增,消費萎縮,科技業的股價“可能“還有超過兩成的跌幅。 投信建議,手上沒有科技股且可以承受波動的人,應該逢低分批建立部位。 我們認為,滿手科技股及基金者,應該在每次反彈之際,減少部位,畢竟產業型基金佔比不宜超過20%。 如果你的朋友家人也有這些基金,但是沒有人給方向,分享這則訊息對他們有幫助喔!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65

基金觀點

◼發生什麼事

特斯拉過去兩個月蒸發市值5,000億美元(大約台積電,鴻海,聯發科的總和)

◼為什麼

1. 中國售價調降:需求熱度減緩,今年銷售量成長可能低於20%(相對去年70%) 2. 晶片缺貨稍減:車用晶片供應已經恢復正常,競爭對手的出貨量可能增加(價格競爭對消費者是好事啊) 3. 推特收購疑慮:投資人擔心馬斯克必須分心經營剛剛收購的推特,對本業不利 (一個事業都很很難搞了)

快來關注

◼對投資人的影響

特斯拉是基金的重要持股,個股價格影響基金雖然有限 (但是仍然有指標性的作用 ) 上述的前兩個原因是否也是產業龍頭共通的問題呢(中國的市場真的很大) 中國經濟甚至全球景氣的放緩,已經完全反應在價格了嗎(我認為沒有) 過去供應鏈因為受到疫情的影響,已經漸漸解決,但是需求也已經退燒 大摩及很多其他公司認為,特斯拉股價相對長期成長率(尤其是他們自己50%營收成長的目標)已經超跌的情形,很可能反彈,但是未來兩季應該會見到需求的明顯放緩,股價波動大 過多科技股或基金的投資人,在反彈時可以適度調整部位(我並非不看好特斯拉喔)

*以上是基金公司觀點,不代表webzz基金事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