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萊德世界科技基金持股聚焦AI、雲端、平台經濟與半導體龍頭。
基金經理人 Tony Kim去年就表示,AI會是長期利多,他也會圍繞著NVIDIA來打造持股。
雖然去年10月至今該基金淨值幾乎沒有動靜,畢竟這段期間市場一直擔憂NVIDIA成長可能放緩,但就在最近經理人又再次接受訪問,他還是表示科技的需求是長期成長的,這點可以從歷史證明,而現在還處於發展的高速成長階段,每次的大幅回檔都創造了加碼的機會。...
針對美國科技股該如何看待,我們可以直接看貝萊德全球科技基金經理人Tony Kim 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如何表示。
他認為,科技的泡沫只是暫時的,AI的崛起是個很長的勢頭,若你認同整個產業並非曇花一現,那在這麼長的成長週期中,各種市場的黑天鵝灰犀牛都是會遇到的。
至於持股調整的部分,他們認為,目前的投資的確應該把目光從龍頭權值股轉移到中小型的科技股上面,畢竟這些大型企業資本密集度高,他們的資本支出可能受到DEEPSEEK衝擊,不一定能會回收,本益比會被重新估計,且多數散戶投資人都通過ETF持有他們,一旦散戶開始恐慌,大戶開始避險,這些標的會跌得最快。...
美國雖然持續在降息,但並沒有停止減少過去釋放過多的資金,換言之,流通在世界上的美元總數FED是有意識在減少的,雖然政府常常有各種補貼出台,使得整體的流通量還是會增加,但至少增加的速度沒那麼快,而這個現象就像大家還沒甚麼錢的時候不太會資產分散一樣,都會ALL IN在最看好的標的上。
但2025年的市場,想ALL IN都沒有好的標的可以 ALL IN 了。
美股7巨頭會持續成長,但成長應該會放緩,但其他產業也都會開始成為AI高速成長的受益者,尤其是生技醫療、傳統工業、資訊安全等等。
因此,更多的行業應用AI來爭食投資人的錢,資金會開始在各產業之間挪移,表現在大盤上的情況就會是震盪加劇且領漲領跌的成分股不再是單一的7巨頭,而是各行各業的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