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聯AI人工智慧基金


基金觀點

advisor avatar
webzz
8/31

◼發生什麼事

Nvidia與Google強強聯手,共同打造AI語言模型聯盟

◼為什麼

Nvidia輝達8月29日宣布將與Google擴大在硬體與軟體兩方面的合作, Google雲端平台將成為首批獲得輝達下一代「DGX GH200」AI超級電腦的公司,亦即首家使用輝達本月初推出的超級晶片技術。 同時Google雲端平台將可應用輝達「H100」、「A100」圖形處理器GPU技術用以提升性能,此GPU技術目前也應用於亞馬遜、微軟雲端平台中。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表示此次合作,將可擴大AI與大型語言模型的應用發展。谷歌執行長Thomas Kurian提到,目前谷歌產品大多是使用輝達GPU構建的,與輝達在GPU的擴大合作有助強化Google的大型語言模型性能。 在宣布與Google的合作關係後,輝達股價上漲4%,繼上週公布亮眼財報後,再次創下股價歷史收盤新高。Google股價也同步上漲2.7%,創下今年新高。

◼對投資人的影響

輝達與Google之間的合作,象徵著AI開發與軟體平台語言模型的軟硬整合更密切,未來也會有更多科技巨頭間在AI領域的合作,目前AI應用需求仍不斷成長,也反映於輝達近期調升第三季數據中心產品的銷售預期。 不過在眾多AI股中,就實質獲利而言,現在仍只有Nvidia獨佔鰲頭(像這樣的合作,Nvidia在賺錢,Google在燒錢),其餘AI相關概念股,仍需要時間觀察是否真的能將AI題材轉換成「實質獲利」,而不是喊喊AI口號、跟著市場熱門話題走。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32

基金觀點

advisor avatar
webzz
6/29

◼發生什麼事

輝達、特斯拉股價強轉弱,科技股是否還有機會?

◼為什麼

美國計劃加重晶片出口禁令,未來輝達要出口晶片至中國,可能有更多的限制,新禁令具體細節尚未定案,不過輝達有近五分之一收入來自中國,是近期輝達股價修正的主因。 輝達近期股價轉弱,一度差點跌破400元大關,《巴隆》週刊專欄作家 Al Root認為,輝達股價的大跌也和特斯拉被降評有關 ; 高盛分析師 Mark Delaney下調特斯拉的股票評級,自「買進」下調至「續抱」。輝達和特斯拉被投資者視為AI熱潮的兩大受益股,雖然產業別不同,但近期股價走勢有亦步亦趨的感覺。 其他科技巨頭像是Meta 、Google也都有一波修正,近期偏弱的科技股,抵銷了能源、房地產類股的漲幅,也對全球股市的投資情緒有所影響。

◼對投資人的影響

年初至今升息放緩,加上AI熱潮帶動美國科技股股價不斷創新高,自5月24日輝達財報報喜之後,至6月27日,股價分別上漲了33%與34%。 然而科技股近期賣壓出籠,幾位華爾街經理人表示,考慮到這一波漲幅之大,尤其是相對於其他投資領域而言,科技股在中短期內有所回調是正常的。 聯準會於6月FOMC暗示今年可能還會再升息2碼,市場普遍已放棄對於今年會降息的預期,美股上周弱了一整周,那斯達克指數也結束八週連漲,科技股未來能否續漲,需回歸基本面、財報數字。 距離財報季也只剩下幾周,這陣子科技股獲利了結的賣壓,可能不輕。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23

基金觀點

advisor avatar
webzz
6/27

◼發生什麼事

英特爾股價連日下跌修正,半導體的基本面跟得上股價嗎?

◼為什麼

美國半導體巨頭英特爾(intel)於6月21日宣布調整企業結構,預計於2024年第一季開始將其晶圓代工事業的製造部門從產品事業獨立運作,並有獨立損益表。英特爾此舉可能有助於在未來三年替公司節省100億美元成本。英特爾目標明年代工業務,可以使整個集團收入突破200億美元。 然而英特爾並未說明晶圓代工事業明確的時程規劃,也沒有說明此項目能取得哪些重要客戶,許多投資人的預期落空,華爾街某些分析師並不樂觀看待英特爾的生產IC的毛利率,連帶拖累股價,英特爾自6月中高點以來,已大跌近10%。

◼對投資人的影響

雖然大多數科技基金並未持有英特爾股票,但第二季漲很多的科技股,面對七月即將到來的財報季,將回歸基本面,科技巨頭們需要端出實質獲利的獲利,才能支撐當前不低的本益比。 美國銀行於最新報告中指出,截至6月21日,當周科技業出現20億美元的資金外流,為10周以來的最大金額,加上聯準會表示今年可能需要再進一步升息,種種跡象顯示科技股可能暫時該休息了。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27

基金觀點

advisor avatar
webzz
6/5

◼發生什麼事

特斯拉股價衝破200美元,強勢股價可否持續?

◼為什麼

隨著特斯拉清出部分庫存,在美國Model 3車型和Model Y皆推出折扣,提供激勵措施清理庫存,加上準備發布新款的好消息不斷流出 Model Y也獲得了全世界的青睞,在今年第一季成為全球最暢銷的車型,超越了傳統神車Toyota Corolla,在中、美及歐洲市場皆得到了好成績,共賣出了約26萬輛,較去年同期增長69%,此次是電動汽車首次登頂,不僅再次奠定了特斯拉在該產業中的地位,也代表著電動車的時代即將來臨。 馬斯克在5月31日至上海視察新款Model 3產線,此前已有消息指出新款Model 3車型在上海試生產作業已經告一段落,並預計特斯拉將在下半年度推出新款,市場期待未來電動車供給端更能跟上需求端的成長。

◼對投資人的影響

近期科技業好消息不斷,在Model Y成為最暢銷車款後,「全力拼量」的降價策略目的得以實現,讓電動車再次得到大眾關注,也為下半年度即將上市的新款Model 3鋪路。 特斯拉預期下半年度銷量或許將繼續成長,隨著電動車仍然持續發展,長期成長趨勢不變,AI相關科技基金近期受到更多關注。 特斯拉是這支的第四大持股,佔比4%多,在股價大漲之際,淨值也隨之上漲。但仍想提醒熱門科技股波動大,若持有過多科技基金的投資人或許也可趁機減碼,減少後續波動對整體投資的影響。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22

基金觀點

advisor avatar
webzz
5/26

◼發生什麼事

Nvidia財報、財測都大超標,單日股價大漲超兩成。

◼為什麼

Nvidia作為AI概念股的龍頭,在5月25日公布財報,營收表現極佳。從雲端供應商和大型消費互聯網使用晶片訓練Open AI和ChatGPT的收入,使得其營收大幅高於預期的39億美元,到達42.8億,年增長率14%。 且財報與財測內容均優於市場預期,本季預計銷售額為110億美元,遠高於美國華爾街預期的71.5億美元,Nvidia表示隨著市場對於人工智慧晶片的需求提升,將帶動產品供應。這樣的好消息帶動AI熱潮持續延燒,相關科技股也因此受惠。

◼對投資人的影響

Nvidia是這支基金的第一大持股,佔比約5%,基金淨值也乘著這班順風車上揚。 但大漲過後,半導體類股的波動可能加劇,如果先前沒佈局、現在才考慮追高的,可能要衡量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是否能禁得起AI族群的大波動。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26

基金觀點

advisor avatar
webzz
5/24

◼發生什麼事

侵害用戶隱私, Meta遭歐盟重罰13億美元。

◼為什麼

臉書母公司Meta於5月22日遭歐盟隱私監管機構重罰13億美元,創下歐盟史上針對用戶數據隱私保護最高罰款規模。歐盟隱私監管機構表示,Meta已持續多年將大量歐盟臉書用戶數據,非法轉移至美國伺服器上,儲存的數據除了構成嚴重侵權行為,可能使歐洲用戶個人數據外流,被外部機構不當使用。 目前歐盟隱私監管機構要求Meta於今年10月前停止傳送歐洲臉書用戶數據,並移除非法轉移資料。Meta於歐洲市場有近2.55億臉書用戶,歐洲區營收占總營收四分之一,一旦開始暫停資料轉移,將不利於未來Meta在歐盟的運作。針對勒令要求,Meta表示將提出上訴,尋求暫緩執行。

◼對投資人的影響

Meta在近幾年接連遭歐盟因違反個人資料保護法處以罰款,包含臉書等旗下社群軟體,WhatsApp、Instagram近一年因個資外洩分別挨罰約590萬美元與4億美元。 對於科技巨頭的重罰,反應出歐盟近期針對科技業用戶資料收集嚴格監控,並且在人工智慧AI應用方面,歐洲議會於5月11日批准全球首套人工智慧監管草案,美國資訊管理局也正就人工智慧AI應用協商制訂相關監管法規。 Meta是這支基金的第三大持股,佔比約5%。像這種社群平台型的科技股,可能將持續受到各國政府壓力,針對AI、個人用戶隱私加強監管政策,提高監管方面帶來的外在風險。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23

基金觀點

advisor avatar
webzz
5/23

◼發生什麼事

全球前三大記憶體大廠「美光」在中國遭受制裁。

◼為什麼

早在3月31日,中國就發布了「對美光公司在華銷售產品啟動網路安全審查」的公告,以保障國家安全為由,依法對美光在中國銷售的產品啟動網安審查。 5月21日晚間,向美國記憶體晶片大廠「美光」正式開槍,中國官方宣稱美光生產的產品未能通過網路安全審查,基於中國境內國安考量,將禁止中國關鍵基礎設施包括通訊、能源、交通、資料中心及金融等,從美光購買產品。 外界認為主因美光對中的不友好再加上產品的可取代性,使其成為這波政治操作下的第一個制裁對象,後續可能會有更多企業受到牽連。

◼對投資人的影響

本次制裁行動不僅使中美關係再度惡化,也讓市場擔心誰會是下一個受害者,而類似的網安審查今後也將增添美國企業在中國的經營壓力。 另外,短期記憶體產業整體市況展望不確定性仍高。中國作為全球晶片進口大國,第一季晶片進口暴跌23%,市場原預期第二季能完成庫存去化,晶片價格將觸底反彈,但就現況來看報價水準仍低迷。 雖然多數科技基金、成長基金並未持有美光個股,但此事件可能代表美中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也可能增加整體半導體行業去庫存的難度,若手上持有太多科技基金部位者應逢高減碼。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22

基金觀點

advisor avatar
webzz
5/8

◼發生什麼事

Meta財報報喜,一掃2022年的低迷,近一年來首度營收正成長。

◼為什麼

Meta於4月26日公布上季財報,整體表現亮眼。上季營收為286.45億美元,年增3%,優於分析師預期的276.5億美元;第二季營收預期則為 295 億至 320 億美元,也高於市場預期的 295 億美元。 此次為Meta財報近一年以來首度出現營收成長,主要來自於廣告業務的改善以及近期一系列的「效率年」撙節措施,包括大舉裁員以及組織扁平化,並且將重心集中在AI領域,種種舉措改善公司獲利能力。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元宇宙業務虧損近40億,僅帶來3.39億美元營收。 財報公布後,截至5月5日,Meta股價大漲超過13%,也帶動那斯達克指數上漲3.3%。

◼對投資人的影響

臉書母公司Meta在此次財報季交出亮眼成績單,然而在此之前,Meta營收已連續下滑三季,主要因為廣告業務衰退以及元宇宙虧損,且在營收成長放緩的情況下依然增加對於元宇宙和AI推薦引擎的投資,導致研發費用和資本大幅提高。而Meta祭出一連串節流措施、提高營運效率,終使2023年Q1營收呈現增長。 Meta為這支基金的重點持股,名列前三大持股,比重達5%。近年AI概念產品多樣性高,科技股競爭性強,具有領先技術的公司股價表現易脫穎而出,但另一方面,技術變革也可能造成產業競爭優勢重洗牌,新型態應用(如元宇宙)也需要時間推廣普及,造成股價波動度加大,最好適當控制投資組合中科技基金的比重,避免過度集中風險。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32

基金觀點

advisor avatar
webzz
5/2

◼發生什麼事

特斯拉2023第一季財報獲利下降24%,單月(4月)股價下跌12.8%

◼為什麼

特斯拉自今年已第五度調降全球市場的車款售價,根據特斯拉財報,2023年第一季全球交付車輛年增長36% ,售價較低的車型Model3、Y 增長40%,反映降價策略有效提振購買需求。 交付車輛雖有成長,獲利表現卻下滑,因特斯拉採降價策略,衝擊到今年第一季利潤下滑24%,過往有20%以上的毛利率也降至19.3%,連帶影響到股價在四月份下跌超過10%。 目前特斯拉持續擴建工廠,產量可能追過銷量,同時馬斯克採取價格戰策略,短期利潤將受降價影響。 而特斯拉未來獲利策略將類似蘋果公司,利用前期降價累積的大量用戶,銷售自動駕駛的軟體訂閱制,不過特斯拉自動駕駛技術仍不成熟,是否能透過前期降低價格犧牲利潤,換來長期的軟體訂閱營收仍需一段時間。

◼對投資人的影響

電動車題材仍是趨勢,但近期電動車巨頭特斯拉獲利不佳,價格戰也影響到同業自行吸收高成本,調降車輛售價。整體電動車產業面臨利潤侵蝕、高庫存。 若投資人目前持有含電動車概念股的科技基金,可衡量此類型基金占整體投資組合的比例,若配置過高,宜逢高減碼,降低科技基金的大幅波動對投資組合的衝擊。 若看好特斯拉在未來的新盈利策略、自動駕駛技術發展,且手上還沒有電動車相關的部位,反而可趁波動適當逢低布局。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37

基金觀點

advisor avatar
webzz
4/17

◼發生什麼事

人工智慧題材不斷發展,安全隱憂也逐漸浮現,OpenAI、微軟、Google、蘋果等科技巨頭也有意討論行業規範,資安問題籠罩,導致上週ChatGPT概念股如微軟、Nvidia普遍走弱。

◼為什麼

雖然像ChatGPT等人工智慧工具能帶給大眾不少方便,資安隱憂似乎對相關概念股潑了一把冷水,熱度降溫不少。 在不久前義大利數據保護局才以觸犯歐盟GDPR條例為由,下令禁止使用ChatGPT服務,在經過一段時間後,最近義大利向OpenAI提出了一部分的要求,若能達成則政府可能會解除對ChatGPT處理用戶數據的限制。 與此同時,拜登政府也開始研究是否要對ChatGPT等人工智慧工具進行審查,雖然人工智慧在近期成為熱門話題,也吸引了多家企業投注資金,但也因其還在發展階段,許多法案或審查限制也還未出爐,OpenAI、微軟、Google、蘋果等領導級公司也有意討論制定AI技術開發使用標準,在未來尚有不少挑戰、不確定性需要克服。

◼對投資人的影響

各國政府與公司將逐漸發布對於人工智慧相關產業的限制與審查,雖然人工智慧屬於目前當紅的話題之一,炒作題材的資金注入不斷,但也因其發展尚未成熟,在未來仍有諸多不確定性。希望別像前幾年臉書炒作的元宇宙題材,快速爆發又快速泡沫化。 人工智慧帶來便利的同時,或許也可能出現資安危害風險,投資價值需考慮相關的「政策風險」。近期科技股受人工智慧影響,可能動盪較大,建議投資人謹慎看待AI相關題材,對於科技相關基金應停看聽。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