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中國精選股票基金


advisor avatar
webzz
11/21

中國經濟,是否已經觸底了?

◼為什麼

在通縮陰影籠罩之下,中國經濟的前景還是相對悲觀的。 中國10 月貿易出口數據較去年同期下跌6.4%,呈現 6 個月的連續跌幅。外界研判,這是受到受到全球經濟復甦停滯和全球央行提高利率的影響,使得全球對於中國的產品需求下降。 出口疲軟代表中國未來的經濟動能必須仰賴內需市場,然而,由於房地產低迷,加上消費者消費信心下降,國內消費疲軟。中國 公布 10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 0.2%;10 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下滑 2.6%,呈連續 13 個月下跌,中國再次面臨通縮。 內需市場和出口貿易的雙重打擊,讓中國的經濟發展蒙上陰影,基金淨值也因此下跌。

◼對投資人的影響

IMF 指出,中國經濟並不樂觀,儘管疫情後的復甦動能,促使今年中國經濟年增長率達 5.4 %,然而若無法應對通縮、出口衰退和人口老化等問題,都將減緩中國未來經濟成長,中國年增長率預計在 2024 年跌至 4.6%,並於 2028 年持續下探至 3.5% 。 另外,中國房地產危機仍未平息,目前中國金融業的資產風險仍未消退,成為中國經濟長期隱患。中國的經濟要復甦,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13
advisor avatar
webzz
9/26

中國政府在今年8 月祭出「認房不認貸」、連 2 次的降準政策,企圖刺激房市、鋼鐵市場,但中國鋼市卻面臨「旺季不旺」的窘境。

◼為什麼

就算是鋼鐵傳統旺季到來,鋼鐵的需求儘管略有提升,但僅是房市的建材部分,板材並沒有大量需求,再加上中國房地產開工持續疲弱,因此鋼鐵的需求並不如預期。 另外,為了穩定鋼價和降低汙染,中國政府實施「平控政策」,要求中國鋼市產能要低於產能要低於 2021 年及 2022 年水準,今年的鋼鐵產量必須低於 2022 年的 10.18 億噸。 然而,時序已進入9月,但大陸鋼廠未有明顯減產跡象,今年前八月大陸粗鋼產量逾7.15億噸,平均月產量近9,000萬噸,市場不認為鋼鐵產量會進一步收縮,鐵價也有可能重演 2022 年末價格下跌的境況。

◼對投資人的影響

以 9 月的市場供需比分析,大陸官方地產政策傳遞到上游市場需要更長的周期,如果10月的需求未能達到預期,則鋼價存在修正回落的風險。 由於房市與鋼市密不可分,我們認為,在鋼市面臨「旺季不旺」困境的同時,也揭示中國房市、整體經濟,如果想從恆大及桂碧園的事件衝擊下回溫,仍然還有一段漫長的復甦之路。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61
advisor avatar
webzz
7/9

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管委員會(PCAOB)據傳6月時赴香港,重啟中概股審查。

◼為什麼

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管委員會(PCAOB)5月指出,美股中概股的審計底稿具有不可接受的缺陷後,外傳PCAOB於6月派團隊到香港對在紐約上市的中企展開新一輪審計檢查,審查騰訊音樂、滴滴、網易等知名中企的2022年審計報告。 據傳6月已派出小組往香港,檢查一些在美上市的知名中國企業的2022年版審計報告。此次檢查範圍會涵蓋十多家公司,其中包括騰訊旗下的騰訊音樂、滴滴打車和網易等中國企業。

◼對投資人的影響

早在5月,PCAOB主席威廉斯已發過聲明預告,2023年將繼續展開實地工作,審計檢查規模也會擴大,目標是涵蓋99%由中港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中概股公司。主席並強調,如果中國當局開始限制檢查與調查的准入,將依法在兩年內把美股上市公司摘牌。 近期美中關係緊張,除了科技戰從半導體延伸到雲端軟硬體之外,針對財報的合理性,美國監管機關也頻頻出招,中國政府也要求國企逐漸停用四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的服務,改以中國國內的事務所進行會計審查,此舉可能再加深美國對中企財報資訊的不信任感。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37
advisor avatar
webzz
3/29

中國股市近年經歷低潮,主要受到嚴格的防疫政策、房地產問題以及美中關係緊張,這兩年成了燙手山芋。 但這幾個月局勢有所轉變,隨著中國刺激政策出台、防疫解封,昔日的明星中國基金「瑞銀中國精選股票基金」淨值迎來反彈,這支悶了很久的基金,未來能否重返巔峰?

◼為什麼

這支基金佈局側重於新經濟概念股,集中度高,在互聯網當紅、中國科技股大漲時,有很強的成長動能。 近期淨值反彈,主要拜這支基金集中於科技股、金融科技股之賜,騰訊、網易、平安等前十大持股的股價,自去年11月起,許多都拉出一波強勁的反彈。

◼對投資人的影響

瑞銀中國基金的淨值反彈,搭配中國解封後經濟回溫,確實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投資者也應該考量其兩大潛在風險: 首先,中國互聯網股票的波動度相當大,本基金偏重高度集中於「新經濟」板塊,對於原物料產業或舊經濟概念股的佈局有限。若是風險承受能力不夠強的投資人,可能不適合。 其次,管理費用相對較高(1.87%)高於業界同類基金的平均,要合理化這樣的收費,需要非常亮眼的績效來支撐。基金經理人施斌是位有經驗、有眼光的知名經理人,2020年前的歷史績效能辦得到,但經過這兩年的滑鐵盧與中國政策經常性轉向,未來績效能否達標還需再觀察。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124
advisor avatar
webzz
1/31

中國迎接全面解封後的首個春節,消費市場表現近乎恢復至2019年疫情前水準。

◼為什麼

從中國稅務總局的春節消費數據來看,中國民眾在今年出遊意願強,較同期增長23.1%,加上線下商店復甦,帶動酒店、電影、餐飲等消費服務業受惠,旅遊業與相關服務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3倍,大約已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準的八成。 春節的表現是否能延續,野村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認為,Q1的關鍵在於農民工是否能如期返城復工,而聯合國1月25日發布的全球經濟報告,則預期2023年中國經濟將增長至4.8% (VS 2022年3%)。

◼對投資人的影響

年初的第一波消費表現顯示中國經濟正在復甦,後有政策面的擴大內需支持,消費主要城市上海在1月29日推出行動方案,延續實施新能源車置換補貼、各項稅費優惠,有利於刺激能源汽車、家電、餐飲消費等需求提升。 另中國家庭在疫情期間的超額儲蓄(36% VS 疫情前30%)也將成為今年的消費力道之一,全面解封有利於民眾消費多餘儲蓄。如國際奢侈品集團LVMH在近一個月來受益於中國消費上升,股價成長逾10%,反映出中國解封後消費力道的強勢復甦。 整體來講,今年的消費市場將有解封的新力道支持增強,不過仍須注意政策面實施能否持續帶動消費者信心恢復。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