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中國基金


基金觀點

advisor avatar
webzz
4/19

◼發生什麼事

中國解封帶動,資金流入新興市場

◼為什麼

由於中國重新開放所導致的外溢效應,推動了亞股、新興股市在本波的反彈幅度更勝美、歐等成熟市場。此外,隨著中國經濟逐步走向正常化,經濟恢復增長的帶動下,亞洲與新興市場股市的企業營收趨勢與利潤率也出現改善,整體獲利前景有望優於成熟市場。 這個時間點來說,投資人不妨關注亞洲、新興市場股市,來增加自己的投資多元性。 另外,通膨趨緩反而為新興市場債提供了契機。新興國家的央行比歐美央行更早啟動升息循環,使得新興市場的通膨已明顯回落,而且美元走弱有助緩解新興國家的外債壓力,反而支撐了經濟基本面的表現。 根據摩根投信的看法,當前情勢,新興市場債券可提供不錯的收益機會,並保留未來央行降息以刺激經濟的空間。

快來關注

◼對投資人的影響

美元貶值的背景下,股債投資氣氛都有所好轉,亞洲、新興市場股市與債市目前的表現不俗,但仍有不確定因素存在,投資者應保持謹慎態度,並建立自己的投資策略。 善意小提醒:配置部分資金在新興市場很OK,但不適合All in,另外,投資者在投資亞洲、新興市場時,除了要注意風險管理外,也需關注地緣政治對投資可能造成的風險。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15

基金觀點

advisor avatar
webzz
3/17

◼發生什麼事

中國二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僅1%,低於市場預期,消費是否有望回暖?

◼為什麼

中國二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在3月9日公布,低於多位經濟學者預期的1.9%。部分是因為春節過後需求減少,加上天氣變暖,供給充足,使大部分生鮮食品價格下降。但將波動較大的食品與能源價格排除計算後,剩餘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也僅0.6%,顯示國內消費需求仍偏不足。 長達三年的疫情封控、房地產持續低迷以及政府先前對於私營企業的監管措施,讓中國經濟在復甦這條路上受到不小的壓力。 疫情期間居民對於經濟前景信心不足加上消費機會少,儲蓄率上升,照理來說解封後能有大量消費釋放,但目前消費者信心指數回升速度稍慢。

快來關注

◼對投資人的影響

近期公布的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成長僅1%,許多人會擔憂中國政府是否可以達成兩會設定的消費物價指數年增3%目標。不過,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在2022年11月低點之後,12月和1月已連續兩個月有明顯回升,目前累積增幅6%。此指數反彈可推測中國的消費動能在增加,只是可能需要時間恢復。 而今年2月的兩會,中國政府發布擴大刺激消費的政策目標,許多地方政府開始發放消費券及各項補貼。先前政府也透過近70條政策來拯救低迷的房市,國家統計局2月16日公布,中國新房價格首度中止連跌16個月的頹勢,新房和中古屋交易量也有所回升,顯示房市回暖跡象。 雖然消費回暖尚未反映在通膨上,但在消費者信心轉好及政策挹注下,仍可期待中國消費類股緩步上行。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39

基金觀點

advisor avatar
webzz
1/31

◼發生什麼事

中國迎接全面解封後的首個春節,消費市場表現近乎恢復至2019年疫情前水準。

◼為什麼

從中國稅務總局的春節消費數據來看,中國民眾在今年出遊意願強,較同期增長23.1%,加上線下商店復甦,帶動酒店、電影、餐飲等消費服務業受惠,旅遊業與相關服務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3倍,大約已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準的八成。 春節的表現是否能延續,野村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認為,Q1的關鍵在於農民工是否能如期返城復工,而聯合國1月25日發布的全球經濟報告,則預期2023年中國經濟將增長至4.8% (VS 2022年3%)。

快來關注

◼對投資人的影響

年初的第一波消費表現顯示中國經濟正在復甦,後有政策面的擴大內需支持,消費主要城市上海在1月29日推出行動方案,延續實施新能源車置換補貼、各項稅費優惠,有利於刺激能源汽車、家電、餐飲消費等需求提升。 另中國家庭在疫情期間的超額儲蓄(36% VS 疫情前30%)也將成為今年的消費力道之一,全面解封有利於民眾消費多餘儲蓄。如國際奢侈品集團LVMH在近一個月來受益於中國消費上升,股價成長逾10%,反映出中國解封後消費力道的強勢復甦。 整體來講,今年的消費市場將有解封的新力道支持增強,不過仍須注意政策面實施能否持續帶動消費者信心恢復。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38

基金觀點

advisor avatar
webzz
1/19

◼發生什麼事

本基金近1個月漲幅僅 9.29%,落後同類基金 (2022.12.13 - 2023.01.13)

◼為什麼

近期中國科技股強勢反彈,但這支基金持有類股較為分散多元(並未特別集中於互聯網股票),故表現略落後以科技股為主的中國基金。

快來關注

◼對投資人的影響

取決於投資人對中國科技股、新經濟概念股未來發展的看法

◼相關基金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49

基金觀點

advisor avatar
webzz
1/12

◼發生什麼事

中國解封後,中國股市展望如何?

◼為什麼

中國在2022年末開始逐步解封,根據中國國家信息中心表示,中國18個主要城市地鐵乘客流量熱度從12月中旬開始大幅回升,加上亞洲國際航班數量也已超越中國國內航班數量,可以看出疫情對於消費和人民外出移動的壓縮已緩解。 彭博資料顯示,對於股市影響力大的外資買超中國幅度擴大,亞洲多數股市呈現淨流入狀態,可能暗示外資對於中國市場也轉趨樂觀。 而解封帶來的影響勢必也包含新一波感染潮,但摩根投信指出:解封速度快於預期短期將使中國的經濟動能承受壓力,然而儘速抵達疫情高峰,能縮短經濟活動正常化的時程,也不見得是壞事。最快有望在2023年第二季看到強勁復甦。

快來關注

◼對投資人的影響

隨著中國對於防疫政策的鬆綁,國內消費必然會大幅回升趨近疫情前的水平(需要一些時間就是了),加上政府陸續推行各項財政及刺激貨幣政策,可以預期中國為新興國家中表現較為優異的市場。 摩根中國基金為單一市場股票型基金,其基金組成主要持股為中國國內消費品、金融以及通訊服務等,在解封後民間消費需求復甦的情況下,這支基金所投資的類股可望受惠。 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解封與財政政策有利於中國市場復甦,未來確診人數遽增,短期內經濟尚有不確定性,且此檔基金僅挑選中國市場,較顧慮風險的投資人可以搭配布局債券資產或是環球型股票基金作為避險策略。

◼相關基金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16

基金觀點

◼發生什麼事

本基金近1個月漲幅達 25.41% (2022.10.28 - 2022.11.30)

◼為什麼

摩根中國基金上漲的原因和前一則發文大致相同

快來關注

◼對投資人的影響

中國股市的投資價值(本益比),似乎在節節滑落 外資對於習政權疫情的應對及私人部門的管控從去年初開始投下不信任票。從附圖可見,中國股市的下跌除了企業盈餘受到打房及反壟斷的宏觀措施影響外,市場評價的下降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市場評價下降主要的原因就是:對於前景的不確定性升高,或是整體風險上升 雖然最近大漲,但是本益比也只回到10倍左右(便宜?) 未來還有很多的政治風險存在,不認為應該積極進場追價

◼相關基金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截至發稿日期,基金公司尚未提供詳細說明。
本基金近1個月漲幅達 25.41% (2022.10.28 - 2022.11.30)
like icon
43

基金觀點

◼發生什麼事

中國股市大幅反彈,多頭回來了嗎?

◼為什麼

摩根中國基金過去一個月漲幅超過18%。是五月以來最大的反彈 主要原因有兩點: 1. 空頭回補:市場原先預期在中共20大會前可能會解封,營造市場活絡氣氛,但是自七月以來官方放出的訊息卻多是持續清零,令市場失望,資金快速撤出,放空(向別人借股票來賣,預期市場下跌獲利)數量持續增加。20大之後,隨著全球股市反彈,這些放空的部位迅速將股票買回,避免損失,造成股市上漲 2. 解封預期:市場預期在農曆新年前可能會進一步解封,部分資產部位由較保守的價值股轉移到佔指數較高的成長股,對指數幫助較大

快來關注

◼對投資人的影響

由於這次的上漲並非資金行情所帶動 (10月開始資金還是繼續外流),中國疫情甚至升溫,所以在空頭回補的行情之後,如果投資人贖回的壓力繼續擴大,或是全球資金繼續向較為安全的區域移動,中國股市的行情較為難以持續,如果沒有下跌,也許進入漲跌互見,但是沒有明顯上升的趨勢 外資對於中國的看法漸趨保守,尤其是黨對私有企業的控管,可能會遏止“外國直接投資”中國的興趣及私有企業的創新能力,甚至造成資金的持續流出 當然中國如果解封,改變清零的政策短期內會是一大利多,但是中國是否能夠持續開放,創造更佳的投資環境及商業競爭力,才是長期向上循環的關鍵 由於台灣人持有的中國基金佔比並不高,佔比不到2%,亞洲區域型的基金也並不多,風險並不大 投資人在波動中可以適度調節獲利

◼相關基金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截至發稿日期,基金公司尚未提供詳細說明。
中國股市大幅反彈,多頭回來了嗎?
like icon
18

基金觀點

◼發生什麼事

本基金近1個月漲幅達 11.14% (2022.10.14 - 2022.11.15)

◼為什麼

很多持有中國部位的投資人期待已久的反彈終於出現 主要原因如下: 1. 全球股市受美國通膨數字優於預期激勵,大幅反彈,美元也轉弱,資金稍微流出至其他市場,其中包括興新市場,漲幅約為8.9%,其中也包含中國的漲勢 (接近10%) 2. 拜登與習近平的會面雖然沒有任何實質的約定,但是所謂的“紅線”,似乎隱然成形在市場的預期中,也就是雙方朝向 “競爭可以,衝突避免” 去努力 3. 中國對於疫情控制,也就是“清零”政策可能放鬆,經濟活動有望轉佳

快來關注

◼對投資人的影響

中國股市仍有許多變數,如果當局能夠放鬆管制,聚焦在經濟的復甦,中國股市也許已經見到最糟的狀況。 我認為投資人應該斟酌自己承受中國股市波動的能力(尤其該基金過去長期的波動大於股市),控制一定的部位,不需在這時出場,以免錯過後續的復甦。

◼相關基金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截至發稿日期,基金公司尚未提供詳細說明。
like icon
44

基金觀點

◼發生什麼事

本基金近1個月跌幅達 -6.9% (2022.06.24 - 2022.07.25)

◼為什麼

上半年表現較的中國股市也染疫了嗎? 過去一個月中國受到疫情復燃及斷尾樓劇增的影響,投資人擔心景氣再次下滑,賣壓再現,造成景氣循環股繼續下跌。 這支基金的跌幅稍為遜於其他熱銷的中國基金,可能是持股較多的騰訊及美團跌幅較重(都超過10%)吧 至於地產股,該基金持有的相對較少,應該不是元兇。

快來關注

◼對投資人的影響

綜合各家投信的看法,中國股市的下半年值得關注。 短期雖然受到房貸斷供及疫情升溫的影響,但是下半年中國政府有可能加大基礎建設的支出來對抗房地產的降溫。另外清零政策也可能會在11月20大後放鬆。 由於外資已經大幅撤出中國股市,未來是否在經濟回穩後加碼,我覺得值得期待!(好像該走的也走了啊) 有人有別的想法嗎?

◼相關基金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