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縮週期可能拉長,中國股市利多支撐難尋

摩根大通因「前景充滿挑戰」 將中國股市評級下調至「中性」
摩根大通因「前景充滿挑戰」 將中國股市評級下調至「中性」

◼發生什麼事

中國的不動產低迷情緒持續蔓延,房地產開發商為了減少損失,已經開始縮減投資,企圖通過減少供應來穩定價格。 樓盤不蓋,原物料需求會持續低迷,就業機會也會減少。老百姓無法看到經濟復甦的希望,開始更加縮減開支, 過去只針對非必須性消費,現在連必須性消費甚至景氣不敏感的奢侈品也開始受到影響。 多數民眾表示相比投資與消費,他們更願意儲蓄。即便央行有錢 QE 也沒人來借,大量儲蓄在銀行無法有效放貸出去,導致通縮問題如雪球般越滾越大。 BLOOMBERG 分析師預測,中國的經濟低迷至少會持續到 2025 年。

◼為什麼

股票市場想要上漲,需要的就是每股盈餘(EPS)上漲或本益比上漲。一個代表當下能賺錢,一個代表未來能賺錢。 但目前中國處於當下賺不到錢、未來前景茫然的階段。民眾不消費,企業製造出來的產品無人購買,企業就會開始裁員,而這又會讓民眾更加不敢消費。 就連政府過去大力扶持的電動車領域,今年 8 月的平均入行薪資也比 2022 年低了 10%。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大家的預期不是明天會更好,而是擔心明天企業還在不在。 這也使得民眾對於「屯貨」的想法和「購物」的慾望開始銳減。 就連中國引以為傲的茅台也開始滯銷,其餘產品更不必說。 加上歐美經濟科技制裁,大量資金持續逃離中國。 更諷刺的是,許多企業失去中國市場後反而越活越好,例如 NVIDIA 和 Meta。 反觀依賴中國市場的企業,反而受到中國企業競爭的打壓(如 Tesla 和 Apple)。 因此,這塊市場雖然很大,但如同毒蘋果。 當外資撤離後,中國企業內部的競爭也遇到瓶頸。 政府不再補貼這些企業,畢竟過去的補貼是為了激勵國內企業對抗外資,現在企業之間都是網內互打,補貼誰都不合適。 一旦中國品牌無法走出國門賺取外匯,其成長動能就會受到質疑。

◼對投資人的影響

雖然中國國務院的 GDP 目標是 5%,但目前已經過了 3/4,5% 的目標應該很難達成。 全球投資銀行也紛紛下調中國的 GDP 成長預測,例如摩根大通就將中國 2024 年的 GDP 預測降至 4.6%。 而經濟學家還表示,2025 年的 GDP 增速會比 2024 年更低,也就是說經濟尚未觸底。...

如果您是 webzz基金事 新手,請註冊後即可閱讀內容。
◼相關基金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截至發稿日期,基金公司尚未提供詳細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