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萊德世界健康科學基金


advisor avatar
webzz
11/3

製藥醫療基金為何病懨懨的?現在是加碼的時機嗎?

S&P 健康護理相對於大盤指數過去三年走勢
S&P 健康護理相對於大盤指數過去三年走勢

◼為什麼

醫療健護相關產業受惠於疫情,類股指數在疫情結束前創下高點,之後開始消化“後疫情”的多空訊息,年初至今以美國為例,雖然該產業相關基金整體的淨流入(申購減去贖回)不低,是所有產業基金的第三名,但是年初至今仍下跌8.3%,相較於大盤的10%,落後不少,令很多投資人失望。 我們先看看有什麼負面的因素: 1. 經濟成長意外強勁:美國經濟受升息影響不大,成長情形超乎預期。通常醫療相關的產業屬於防禦型的投資,所以部分短線資金轉向與成長相關性較高的科技及工業類股。 2. 疫情紅利轉成負累:據估計和新冠肺炎相關的營收(疫苗,篩檢等)今年將下滑13%,許多藥廠甚至必須認列許多存貨的損失(生產過多的疫苗,賣不出去或是過期),例如輝瑞第三季出現2019年來收次的虧損,主要原因也是因為政府退還疫苗,造成79億美元的虧損。但是若不計新冠相關的營收,還是上升了10%。 3. 通膨升高增加成本:許多雇主已經開始在健保方面要求提高自付額,以降低負擔,員工因此可能選擇小病不醫,以降低支出。另一方面,醫療健護缺工的情形亦相當嚴重,醫生護士或其他的專業檢驗人員都很缺乏,造成薪資的上升壓力,加重產業的成本。

◼對投資人的影響

負面的因素是否已經被市場消化? 從價值面來看,目前整體的價位已經比大盤便宜(如圖所示),而且明年盈餘的成長預期將超越大盤。如果景氣真的放緩,那資金可能會再度回到這個比較防禦型的產業。疫情造成的衝擊將逐漸淡化,未來Baby Boomers對於該產業的需求會是長期營收成長的主要來源。 我們未改變看法,認為目前建立部位仍是好時機。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截至發稿日期,基金公司尚未提供詳細說明。
like icon
26
advisor avatar
webzz
8/8

聯合健康集團(UNH)上季獲利超過預期,股價大漲,帶動醫療健護基金淨值

◼為什麼

聯合健康集團(United Health Group)為道瓊工業指數第一大的權值股,也是美國第一大的健康科技公司,第二季財報創佳績,上季每股獲利為 6.14 美元,高於分析師預期的 5.99 美元。總營收以及旗下健康服務平台Optum的收入相比去年同期都呈現雙位數成長,分別為16%及25%。 財報公布當日股價隨即大漲7%,截至8月4日累計上漲了12%。 除了營收成長外,成本低於預期也是促成股價大漲的主因。由於疫情使醫院工作人員短缺,許多患者延後手術,導致非緊急手術和門診量增加,理論上有可能導致醫療成本上升。然而財報顯示,上季醫療損失率為83.2%,略低於分析師所預期的83.37%,醫療損失率意外下降,顯示旗下健康保險公司,在提供醫療保障的同時,控管成本得宜,可保有較高的獲利能力。

◼對投資人的影響

聯合健康集團(UNH)在法說會表示,第三與第四季度的獲利可望穩健成長,並預計護理活動服務將持續增長,未來也繼續透過增進技術來降低成本。此外隨著新患者的數目持續擴增,顯示疫情後人民對於健康照護需求上升,支撐醫療服務穩定成長。 UNH為貝萊德世界健康科學基金的第一大持股,比例為6.99%,因此UNH的股價上漲,對基金淨值貢獻不小。此外這檔基金有70%持股為醫療保健設備、醫療保健服務與製藥類股,而這些醫療產業類股股價變化較穩定,偏向防禦類型,在升息尾端,政策前景不明確時,成長股如科技股容易受到波動,此時投資較不受景氣影響的醫療股將有好的防禦效果。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35
advisor avatar
webzz
2022/12/30

近一個月,醫療保健類股相當抗跌,明顯跑贏標普500指數及其他類股

◼為什麼

今年受到通膨、升息及戰爭因素,導致經濟前景不明朗,資金紛紛流入防禦性產業,其中醫療產業因兼具成長及防禦的雙重特性,往往作為資金停泊的避風港。 從過往統計來看,醫療保健產業在美元強勢、利率上升時期,表現相對較強。事實上,今年迄今醫療產業中較具防禦性質的製藥、大型生技、醫療服務等,表現明顯優於科技股。 因醫療產業較不受到利率或景氣變動的影響,加上新冠疫情及全球人口老化的趨勢明顯,對於醫療服務的需求有增無減,新技術的研發也創造出了多樣的投資商機,因此相較於其他類股下行風險大增時,醫療產業凸顯出其抗壓性及獲利前景。

◼對投資人的影響

近期各國仍持續升息,貨幣政策的滯後性可能造成明年經濟下行,整體前景仍有許多不確定性。投資人或可將資金布局於醫療產業,算是可攻可守。 這支基金在醫療保健的佈局,多分布在美國市場的製藥、醫療服務、生物技術等大型股中,在製藥和醫療服務總和約佔55%(較不受景氣影響),是一支較偏向防禦類型的醫療基金。若投資人持有過多易受景氣影響或成長型的資產,或可考慮布局於該基金,於未來景氣下行時可作為抵禦。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