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博國際醫療基金


advisor avatar
webzz
2024/11/22

川普新政發威,醫療費用上限一旦設定,生技醫療類股可能失寵?

川普新政可能對於醫療股有衝擊
川普新政可能對於醫療股有衝擊

◼發生什麼事

川普當選總統確定當選,許多官員、許多政策對業界的影響也開始浮現。 其中對生技醫療產業帶來的衝擊是很大的利空。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衝擊,是因為川普打算改革 ACA 平價醫療法案並且打算修正奧巴馬健保。 過去的歐巴馬健保等於只做最基層的保障,超過最基本的需求都要自費,藥廠制定藥價的彈性空間很大,年年調升價格屬於基本操作。但川普打算擴大保障的範圍,尤其一些慢性病用藥,如果價格持續調漲,它們將不再是醫生開藥的處方簽。 也就是說,想成為美國醫院的常規用藥,就必須要降價到多數美國人都能接受的範圍,例如他希望治療糖尿病的胰島素每個月控制在35美元以下。 由於這些發言,許多藥商的獲利預期開始調低,畢竟能漲價的藥物無法大量販售,因此許多生技醫療公司股價開始下跌反映。

◼為什麼

過去兩年賺最多錢的公司就是生產減肥藥的諾額諾德與禮來製藥,這些公司的GLP-1用來治療糖尿病與減肥,價格驚人。 但川普若這樣子設定,想要進入美國藥局/醫院的藥品都得設定售價上限,那許多企業的獲利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這就是這段期間股價下跌的主要原因。 不過川普對於生技公司的政策並非全面利空的打擊,它也有鼓勵推動新藥審批以及新創藥物的相關設備稅收優惠,另外也鼓勵基因療法、癌症免疫療法等等。 可以說,川普政府希望的醫療產業是不斷競爭更新,並非希望醫療行業靠著專利保護,靠著一款藥就能吃個10~20年。 因此,未來的醫療行業,一款藥物能獲利的時間與預計金額可能下修。 但與此同時,很多藥物的審批加快,因此未來看待醫療行業可能要重視他們花了多少錢不斷的研發、資本支出。 那些靠著專利的企業可能會越來越辛苦,但是有研發能力的公司將受惠。

◼對投資人的影響

川普的政策對民眾好,對部分醫療行業也都是好的。 但目前能成為醫療業巨頭的,都是在過去的規則下積累大量優勢的公司。 現在一紙政令就要他們改變,就要他們放棄過去的優勢,很可能會面臨很大的反彈。...

如果您是 webzz基金事 新手,請註冊後即可閱讀內容。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截至發稿日期,基金公司尚未提供詳細說明。
like icon
329
comment icon
留言
advisor avatar
webzz
2024/10/8

我不是藥神? 公權力逼迫的降價對企業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聯博國際醫療基金持股
聯博國際醫療基金持股

◼發生什麼事

雖然減肥藥市場非常龐大且GLP-1仍在專利期保護。 但禮來與諾和諾德飢餓行銷的做法還是使得FDA不滿,於是他們允許調製藥局生產類似此種減重藥的藥品,讓Hims等遠距醫療公司找到變通之道。 為了改善這個狀況,禮來加大了產量,雖然這遏制了Hims的擴張,但這也意味著未來GLP-1的漲價速度可能會開始放緩。 畢竟產能大增價格很難繼續高漲。 而且美國的保險業者也都表示如果不降價就不將之納為處方藥物或保險給付項目。 因此,禮來決定大量擴建工廠並且開始調整價格。最近,禮來開始以五折出售小瓶裝的Zepbound。 這些動作讓分析師與投行開始下修對這些藥廠的獲利前景,進而影響健康護理相關企業的股價走勢。

◼為什麼

在後疫情時代,許多企業都在尋找新的長期獲利來源。 禮來和諾和諾德找到了GLP-1藥物,並在糖尿病市場與減肥市場開啟了巨大的印鈔模式。 由於減肥市場的龐大規模,許多藥廠也計畫開發相似藥物以分一杯羹。 即便大家都加入這個市場,市場規模依然可能足夠消化需求。 而且,按照慣例,這些大廠即使做出相關藥品,也不會輕易降價。 然而,好景不長,現在有不守規矩的競爭者開始湧現。 今年5月,遠距醫療公司HIMS推出了GLP-1減肥藥,每月僅需199美元,挑戰市場上每月高達1350美元的注射費用。 每針價格比諾和諾德的司美格魯肽(Wegovy)和禮來的替爾泊肽便宜了85%。 這樣的破壞性行為引起了許多大廠的不滿,開始增產並對FDA施壓,認為若他們的大廠產能已經充足,醫生應優先選擇他們的產品,否則其他藥廠的出售行為應屬於違法。 受此影響,無論是小型藥廠、新進入市場的大藥廠,還是原本做得很好的兩大巨頭(禮來、諾和諾德),股價都受到了波動。 分析師們也重新評估了這些企業的估值。

◼對投資人的影響

目前諾和諾德與禮來兩家藥廠幾乎已經成為『醫療投資標的的標配』 許多的醫療ETF、指數、共同基金都會持有他們。 許多的醫療企業、製藥巨頭也都以他們的BUSINESS MODEL為樣板來開發未來的產品。...

如果您是 webzz基金事 新手,請註冊後即可閱讀內容。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截至發稿日期,基金公司尚未提供詳細說明。
like icon
297
comment icon
留言
advisor avatar
webzz
2024/08/13

禮萊製藥公告財報,EPS 3.92遠高於預期的2.74,股價盤後飆漲12% !

聯博國際醫療基金經理John H. Fogarty
聯博國際醫療基金經理John H. Fogarty

◼發生什麼事

7月下旬,美國開始出現一系列的利空消息,先是川普遭遇槍擊案、拜登退選、賀錦麗上台等政治不穩定事件。 再來是由他們的政見引發的國內與國際不同產業的利多利空之爭,例如川普對亞洲科技產業,尤其是台灣,持不友善態度,預期加徵關稅,並認為日本應該讓日幣升值,否則會被列為匯率操縱國。 再加上美國本身公布的經濟數據不佳,失業率高於預期,就業人數低於預期。 因此,大盤面臨大震盪,股價大跌。由於多數投資人都透過ETF進行交易,此次大跌無一倖免,所有企業都受到程度不一的影響。 剛好現在是財報季,能否在這波下跌中率先反彈,就要看財報是否「超越預期的好」。財報越好,越能吸引資金,其中全球最大生技醫療公司禮萊製藥的財報驚豔全場,營收YoY 69%,顯示GLP-1的潛力還未完全被發掘,成長前景可期,帶動整個生技類股上漲。

◼為什麼

醫療需求在高齡甚至超高齡社會持續成長是可以預期的,畢竟隨著平均壽命延長,需要醫療的時間會越來越多。而且隨著人們收入提高,願意花錢在維持健康上的支出也會增加。因此,醫療需求的成長是不會改變的,就像科技持續發展,人們越來越依賴科技一樣。 這兩個產業也分別是標普500類股中年報酬率最好的兩個,標普科技年報酬率13%,標普醫療年報酬率11%。但標普醫療的「波動度」遠低於標普科技。因此,當科技出現大幅震盪時,持續追求成長的投資人多半會將資金轉向醫療。 目前,醫療也因震盪而出現下跌,但幅度低於科技。醫療基金也是,高點回跌不到5%,目前已經反彈一半,也就是說現在距離前高只有約2%。加上財報大幅優於預期,可以說目前只是成長初期,也因為這樣,醫療類股才會這麼快反彈回到高點。

◼對投資人的影響

此次禮萊大幅超過預期的獲利表現,勢必會讓投資機構大幅度調升目標價與產業前景,同時,利多消息還包括歐洲第一大生技公司諾和諾德。 其他的生技製藥公司也逐漸走出疫情後的困境,開始布局。 如嬌生、輝瑞、艾伯維在這波下跌中成為資金避風港。雖然爆發力可能不及AI類股,但穩健獲利無虞。加上許多減肥藥與抗癌藥物展現了驚人的市場潛力,若投資人追求的是穩健成長,應該把更多的投資比重轉向醫療產業。...

如果您是 webzz基金事 新手,請註冊後即可閱讀內容。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截至發稿日期,基金公司尚未提供詳細說明。
like icon
353
comment icon
留言
advisor avatar
webzz
2024/05/28

美國股市大盤創新高,許多人都認為美國經濟非常好。 但實際上收消費者錢的品牌公司如APPLE、TESLA甚至NIKE、DISNEY、星巴克、LULULEMON等都跌得很慘。 使得我們不得不正視,美國經濟正在衰退的事實,股市大漲只是因為那些高市值的公司主要的客戶都是企業而非個人,長鞭效應還沒影響到他們。

◼為什麼

雖然民眾消費力度減弱,但企業客戶很可能會覺得是廣告沒有下更多或是行銷不夠的原因,不一定會直接歸咎於景氣不好。 因此他們一開始還可能加大廣告預算,必須要加大後持續衰退,預算才可能刪減,才會影響到科技巨頭。 而要等科技巨頭真的沒有錢了,他們才會減緩對於晶片的投資。 所以就算景氣真的開始衰退了,很可能未來幾個月,這些巨頭的獲利還是能創新高,因此美國股票短期內不會有大跌風險。 但之後還是可能會開始衰退,畢竟企業客戶也是要產品賣得出去才有錢持續下廣告,一旦一般消費者購買力持續減弱,企業客戶的廣告預算也會減少,這些科技巨頭也會開始受到影響。 而美股之所以能在這樣的情況下創新高,就是因為企業之間市值差距過大。高權值股票市值遠大於其他產業。但目前能支撐這些繁榮主要是AI的樂觀預期。 華爾街認為『企業願意為了AI大手筆投資,所以消費者也會願意為了AI換機/多花錢』 因此過分樂觀預估AI PC或 AI SMART PHONE的銷量。 若到時候發現民眾不太會花現在手機電腦1.5倍到2倍的預算就為了購買AI產品。 這個多米諾骨牌就會崩潰。 美國經濟很就會快速下跌。

◼對投資人的影響

若景氣真的高速衰退,會加快降息的速度與加大降息的幅度。 但這不代表股市會立刻上漲,按照歷史經驗,降息初期股票市場都是在下跌的,畢竟景氣不好才會需要降息。 雖然這些事情不會立刻發生,但如果科技股布局比例太高或因為近期股市主要都漲科技股,相關類股因股價上漲資產比重佔總資產權重過高,都建議適度減碼。...

如果您是 webzz基金事 新手,請註冊後即可閱讀內容。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截至發稿日期,基金公司尚未提供詳細說明。
like icon
152
comment icon
留言
advisor avatar
webzz
2024/05/13

年初至今跑輸大盤,醫療產業是否失去動能?

◼發生什麼事

今年要過去一半了,納斯達克生物技術指數還是繼續要低點徘徊,沒有爆發的意思。 許多大型生技公司如嬌生、輝瑞股價也都表現得很不好。 更不用說一些口罩醫療股! 積弱不振的股價引發投資人討論,目前到底是爆發前的寧靜還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股價都不會有大幅度表現。

◼為什麼

股票的上漲需要題材、需要基本面好轉、需要資金充足,三者缺一不可。 目前來看。 多數生技公司之所以沒有上漲,就是因為沒有找到可以長跑的賽道 目前都還是那著疫情期間賺到的大把鈔票多方嘗試。 可能想做癌症用藥、免疫用藥、也有一些想做止痛藥 但這些藥品的成長性都無法跟疫情期間比擬 因此相對起來,生技公司的爆發力就比較低。 這也導致相關企業本益比都不高。 但只要有好題材,就像禮來製藥或直覺外科這樣可以長期投資的題材,那即便給到70~80倍的本益比對資本市場來說也是很容易的。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公司都在法說會/財報的時候表示,自己打算投入減肥藥市場。

◼對投資人的影響

如果是退休規劃也就是一個投資週期比較長的PROGRAM,基金事鼓勵大家把『生技醫療』納入其中。 這個產業隨著高齡少子兩個比較不可逆的人類社會現實,總產值一定會越來越高。 但短期來看,這些企業目前沒有吸納資金的點。...

如果您是 webzz基金事 新手,請註冊後即可閱讀內容。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截至發稿日期,基金公司尚未提供詳細說明。
like icon
127
comment icon
留言
advisor avatar
webzz
2024/03/4

貝萊德世界健康科學基金淨值創新高,健康產業商機究竟有多大!

貝萊德世界健康科學基金淨值創新高,健康產業商機究竟有多大!
貝萊德世界健康科學基金淨值創新高,健康產業商機究竟有多大!

◼為什麼

界的大事就是NBA球星詹皇Lebron James獲得4萬分,是NBA有史以來得分最多的球員。 能得到這樣的成就,除了本身強大的球技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長年的身體健康! 根據訪問,Lebron每年會花150萬美金保養身體,而這個數字在2018年的時候還只有100萬! 也就是短短6年時間裡,Lebron維持健康的成本就上漲了50% 其實不光頂尖運動員,一般人每年花在醫療上的錢也都是潛移默化的在增加的。 這裡面有些支出增加是因為同樣的藥物價格每年調漲,例如艾柏維的類風溼性關節炎用藥Humira過去20年就調漲過27次價格,總計上漲了470%! 也有很多人是因為吃藥打針能更有效維持健康或變的更美麗自信而不惜砸重金,像全球最大藥廠禮來公司就靠著減肥神藥GPL-1,股價一年內暴增145%,市值多出了接近一個台積電! 因此無論是明星還是一般人,無論是患者還是健康的人,大家對健康的需求與支出都是連年增加的,相關產業的獲利也可望持續高速發展。

◼對投資人的影響

健康醫療是長期的議題,而且產業的生命週期非常的長! 目前市場上的醫療巨頭很多都是百年老店,不像很多科技公司替換的速度很快,因此投資相關產業龍頭不用擔心突然有一個競爭者出來把它給取代了,因此可以安心布局投資。 ...

如果您是 webzz基金事 新手,請註冊後即可閱讀內容。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截至發稿日期,基金公司尚未提供詳細說明。
like icon
29
comment icon
留言
advisor avatar
webzz
2023/12/27

醫療類股,也能從AI大浪中受惠?

論明年獲利成長率,醫療保健排第三(來源:聯博投信)
論明年獲利成長率,醫療保健排第三(來源:聯博投信)

◼為什麼

AI大浪之下,科技股當然是眾所矚目的關注目標,但其實,醫療產業也不乏有AI創新趨勢下的受益者。舉例來說,傳統的藥物研發需要長時間的實驗與反覆測試,現在有AI人工智慧數據分析配合基因診斷,能加速藥物開發,AI衍生出的許多工具,也會是醫療產業很好的成長「加速器」。 雖然醫療類股今年表現明顯並不如科技類股,但根據聯博的看法,目前醫療健護產業的獲利前景被市場過於低估,相對便宜。 根據聯博提供的數據,今年7月初,市場預估2024年醫療產業企業獲利成長為9%,但到了10月27日,獲利的預估成長率進一步上調至15.7%,在所有類股當中名列前茅,緊追在通訊與資訊科技類股之後。

◼對投資人的影響

醫療產業基本面向來穩健,加上AI在醫療相關領域的應用及影響力,應該會逐步擴大,有可能為整個醫療生技產業帶來革命性、顛覆性的發展。 新藥的研發時程一旦縮短,好處除了能加速藥品上市之外,騰出來的時間,也讓藥廠的研發人員得以把更多心力關注在「比較棘手」的疾病,例如「難以根除的慢性病、不治之症、癌症」等解決方案,未來這塊的想像空間,可以非常巨大。...

如果您是 webzz基金事 新手,請註冊後即可閱讀內容。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18
comment icon
留言
advisor avatar
webzz
2023/12/20

生技產業利多不斷,莫德納皮膚癌新藥傳捷報

(圖片來源:unsplash)
(圖片來源:unsplash)

◼為什麼

莫德納與默克公司合作開發針對皮膚癌的 mRNA 疫苗,在 12 月 中發布中期實驗結果,在與默克旗下的癌症藥物「 Keytruda 」聯合使用後,能夠有效降低皮膚癌晚期患者的死亡或復發機率降低 49 %,也能降低黑色素瘤的轉移機率達 62 %。 目前莫德納與默克公司已經啟動第三期測試。同時在試驗 mRNA 疫苗對於其他癌症的使用效力。 由於 mRNA 疫苗是莫德納公司的獨家技術,這也激勵了投資人的信心,在消息發布後,莫德納的股價大漲 10 %。

◼對投資人的影響

根據莫德納釋出的實驗結果,是 mRNA 疫苗對於除了新冠肺炎的其他應用,也讓 mRNA 疫苗被視為對於癌症治療的突破性發展,為正在蓬勃發展的生技產業帶來新的利多題材。 莫德納雖然不在這檔基金前十大持股,但對整體生技產業的投資氛圍也是一大鼓舞。近期生技產業新題材不斷,在 2023 年風靡歐美,正進入亞洲市場的「合法減肥藥」,目前還只是剛起步,隨著全球人口肥胖問題日益嚴重,各家藥廠巨頭投入開發,華爾街預估,減肥藥市場規模將在 2030 年達到約 1000 億美元,在幾日前的基金快訊也跟大家聊過。...

如果您是 webzz基金事 新手,請註冊後即可閱讀內容。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20
comment icon
留言
advisor avatar
webzz
2023/12/18

新一代減肥藥革新,醫療生技領域投資有新趨勢可循?

美國治療肥胖產品市場快速擴張(來源:JP Morgan 網站)
美國治療肥胖產品市場快速擴張(來源:JP Morgan 網站)

◼為什麼

今年最夯的英文字除了Chat GPT 之外,應該就屬GLP-1了吧,它是引發全球肥胖患者熱烈追逐的神藥,中文名稱為“胰高血糖素樣肽1”,嗯嗯,想還是叫它GLP-1吧。 這個藥原先是用來治療糖尿病的,因為它也有抑制食慾的功能,竟轉移到治療肥胖患者,治療得當竟可以減去15 – 30 %的體重,比其他任何減肥藥都有效。 你知道嗎?光是美國就有42%成年人過胖,9%的人需要治療,全球更是超過7億5千萬人體重超標,這商機實在無可限量! 難怪能夠生產這藥品的兩家公司,Novo Nordisk和Eli Lilly股價今年分別上漲42及60%,過去五年的漲幅不輸給許多科技公司。 這檔基金的前三大持股,就包含了Novo Nordisk和Eli Lilly這兩家減肥藥巨頭,而且比重不低,合計至少有10%以上!

◼對投資人的影響

然而,這基金近年的表現卻只是普普通通而已,沒想像中飆漲,怎麼回事呢? 當然後疫情對醫療產業的需求降低,造成很多公司的營收下滑是個普遍的因素,但是這兩家公司對整體醫療產業短期竟有毀滅式的衝擊。...

如果您是 webzz基金事 新手,請註冊後即可閱讀內容。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26
comment icon
留言
advisor avatar
webzz
2023/11/3

製藥醫療基金為何病懨懨的?現在是加碼的時機嗎?

S&P 健康護理相對於大盤指數過去三年走勢
S&P 健康護理相對於大盤指數過去三年走勢

◼為什麼

醫療健護相關產業受惠於疫情,類股指數在疫情結束前創下高點,之後開始消化“後疫情”的多空訊息,年初至今以美國為例,雖然該產業相關基金整體的淨流入(申購減去贖回)不低,是所有產業基金的第三名,但是年初至今仍下跌8.3%,相較於大盤的10%,落後不少,令很多投資人失望。 我們先看看有什麼負面的因素: 1. 經濟成長意外強勁:美國經濟受升息影響不大,成長情形超乎預期。通常醫療相關的產業屬於防禦型的投資,所以部分短線資金轉向與成長相關性較高的科技及工業類股。 2. 疫情紅利轉成負累:據估計和新冠肺炎相關的營收(疫苗,篩檢等)今年將下滑13%,許多藥廠甚至必須認列許多存貨的損失(生產過多的疫苗,賣不出去或是過期),例如輝瑞第三季出現2019年來收次的虧損,主要原因也是因為政府退還疫苗,造成79億美元的虧損。但是若不計新冠相關的營收,還是上升了10%。 3. 通膨升高增加成本:許多雇主已經開始在健保方面要求提高自付額,以降低負擔,員工因此可能選擇小病不醫,以降低支出。另一方面,醫療健護缺工的情形亦相當嚴重,醫生護士或其他的專業檢驗人員都很缺乏,造成薪資的上升壓力,加重產業的成本。

◼對投資人的影響

負面的因素是否已經被市場消化? 從價值面來看,目前整體的價位已經比大盤便宜(如圖所示),而且明年盈餘的成長預期將超越大盤。如果景氣真的放緩,那資金可能會再度回到這個比較防禦型的產業。疫情造成的衝擊將逐漸淡化,未來Baby Boomers對於該產業的需求會是長期營收成長的主要來源。 我們未改變看法,認為目前建立部位仍是好時機。...

如果您是 webzz基金事 新手,請註冊後即可閱讀內容。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截至發稿日期,基金公司尚未提供詳細說明。
like icon
26
comment icon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