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博國際醫療基金


advisor avatar
webzz
11/3

製藥醫療基金為何病懨懨的?現在是加碼的時機嗎?

S&P 健康護理相對於大盤指數過去三年走勢
S&P 健康護理相對於大盤指數過去三年走勢

◼為什麼

醫療健護相關產業受惠於疫情,類股指數在疫情結束前創下高點,之後開始消化“後疫情”的多空訊息,年初至今以美國為例,雖然該產業相關基金整體的淨流入(申購減去贖回)不低,是所有產業基金的第三名,但是年初至今仍下跌8.3%,相較於大盤的10%,落後不少,令很多投資人失望。 我們先看看有什麼負面的因素: 1. 經濟成長意外強勁:美國經濟受升息影響不大,成長情形超乎預期。通常醫療相關的產業屬於防禦型的投資,所以部分短線資金轉向與成長相關性較高的科技及工業類股。 2. 疫情紅利轉成負累:據估計和新冠肺炎相關的營收(疫苗,篩檢等)今年將下滑13%,許多藥廠甚至必須認列許多存貨的損失(生產過多的疫苗,賣不出去或是過期),例如輝瑞第三季出現2019年來收次的虧損,主要原因也是因為政府退還疫苗,造成79億美元的虧損。但是若不計新冠相關的營收,還是上升了10%。 3. 通膨升高增加成本:許多雇主已經開始在健保方面要求提高自付額,以降低負擔,員工因此可能選擇小病不醫,以降低支出。另一方面,醫療健護缺工的情形亦相當嚴重,醫生護士或其他的專業檢驗人員都很缺乏,造成薪資的上升壓力,加重產業的成本。

◼對投資人的影響

負面的因素是否已經被市場消化? 從價值面來看,目前整體的價位已經比大盤便宜(如圖所示),而且明年盈餘的成長預期將超越大盤。如果景氣真的放緩,那資金可能會再度回到這個比較防禦型的產業。疫情造成的衝擊將逐漸淡化,未來Baby Boomers對於該產業的需求會是長期營收成長的主要來源。 我們未改變看法,認為目前建立部位仍是好時機。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截至發稿日期,基金公司尚未提供詳細說明。
like icon
26
advisor avatar
webzz
4/12

全球金融市場因美國聯準會升息和歐美銀行危機而表現震盪,但生技醫療保健指數卻逆勢上漲。

◼為什麼

.醫療生技產業是防禦性股票之一,加上醫療保健股評價相對便宜,因此成為近期的亮點。 .資金湧向防禦性資產,使得醫療股成為近期亮點。 .生技領域投資熱度不減,對潛在明星產品開發的研發支出金額持續擴大,基本面和價值面均穩定。

◼對投資人的影響

.大型價值股是升息週期下較佳選擇,而醫療保健與製藥股本益比低於S&P 500指數,在防禦型股票當中是唯二估值相對便宜的族群。 .第二季全球有12個重要的醫療生技展和年會,醫療生技產業基本面佳,加上國際相關展覽盛會(題材)不斷,生技產業長多趨勢不變。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44
advisor avatar
webzz
2022/12/30

近一個月,醫療保健類股相當抗跌,明顯跑贏標普500指數及其他類股

◼為什麼

近期各機構仍看明年2023景氣衰退居多,在市況較不穩定時,多數資金加速流向防禦性資產,而醫療保健類資產因較不受利率影響,其需求仍隨著新技術研發而提升,以長期投資來看,科技革新和人口老化也為醫療保健業帶來許多商機,因此這段期間資金明顯流入。 投信法人表示,從2000年以來的數據統計,當美債殖利率倒掛後,醫療產業因兼具成長及防禦的雙重特性,其投資勝率往往超過大盤指數,也反映出醫療生技類股追漲抗跌的特性。 和其他產業相比,在衰退風險增加時,也較不會受到影響,高盛證券根據美國經濟衰退風險而調降S&P500指數2023年全年EPS預估值,降幅達7%,反觀醫療產業調幅為4%,僅次於能源、公用事業與金融業,優於整體指數,即反應醫療產品需求不易受景氣變動影響的特性。

◼對投資人的影響

在考量未來經濟仍可能衰退,此情況下,投資人或許可考慮將部分資金配置仍具剛性需求且較不受景氣影響的醫療保健類股。 「聯博國際醫療基金」的選股較集中,多分布於全球醫療保健類股之中大型股,前十大持股比重已達50%,盡量避免投資受新藥上市股價大幅動盪的中小型股,因此波動度不算特別大。 這支基金的投資平均分佈於醫療保健服務、製藥(這兩者與景氣連動較低),和具成長特性的生化科技、醫療器材,整體而言,偏成長的醫療產業約佔44.9%,防禦性質的佔49.6%,較平衡的配置以醫療基金來說挺中規中矩,波動度會比科技股基金低,但相比其他保守型的醫療基金略高一些。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like icon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