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2
關注人數
90
訂閱人數

個人介紹

全球投資互動平台,幫你找到最佳投資幫手

缺電的代價與機會 工業時代,石油是一切的能量來源,因此掌控石油就等於掌控了工業! 而在電子時代,掌控了電,也就等於掌握了未來。 世界首富Elon Musk也表示,隨著AI的高速發展,未來限制科技發展的將不再是缺晶片而是缺電,全球也很快全球就將陷入『缺電』危機。 因此,今天基金事想和大家聊一下『電』 全球『電力』現況簡介 不同於『石油』是一種製造能量的原料,『電』本身就已經是一種能量儲存的型態。 例如目前主流的發電方式有火力、水力、核能、太陽能、風能等等,就是想辦法把這些能量轉換成電能,並且有效的『儲存』與『運輸』。 雖然發電的方式非常多種,但轉換效率差很多,例如傳統的火力發電主要是通過燒煤礦。 這不僅轉換效率低而且製造出來的汙染若想要消失需要再花費更多的經濟成本,因此在環保的大背景下,許多國家都選擇增加核能與天然氣的發電比重,這也是為什麼多數國家的電價都是隨著天然氣價格漲跌而漲跌的。 由於目前國際天然氣價格下跌,因此許多國家也都紛紛調降他們的電價,這也側面說明了,目前全球的電可能是富餘的,但也指出了電最大的難點:『儲存』與『運輸』。 好比臺灣,因為都是自產,加上目前對發電方式的發展方向與國際不同,因此成本組成也與國際不同步,加上廢核的大方向,因此下周4/1號台電就會正式開始漲價,否則台電即使有稅金補貼,也無法承擔一年好幾千億的虧損。 為什麼全球一定會缺電? 目前認為缺電主要是由AI引發的,而要討論AI,我們就要聊到BIG DATA這個概念了。 2012年紐約時報特開一個專欄寫到『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 在這個概念來臨之前,許多人心中加速電腦運算的方式就是提高處理器的效能,也就是想盡辦法讓它跑得更快。 但單一個處理器,運算速度有其極限,因此後來就有人推出『平行運算』的概念,就等於多頭馬車一起跑。 而這個概念的出現就讓電腦能處理的資料直接翻了很多個數量級,也就是那個時候流行的BIG DATA 而後來發明的AI晶片概念上只是BIG DATA的加強版,通過更強大的運算能力與資料儲存空間讓電腦能處理更多複雜的問題!而邊緣運算則是試圖讓每個手機,每個電腦都有成為小伺服器的潛力。 用比喻的來說 過去的伺服器就很像是『圖書館』,大家要找資料需要去圖書館,但圖書館的資料需要外部人為增加才能越來越豐富。 而AI伺服器則比較像是『學校』,裡面有教授,可以直接回答你問題,它自己也會做研究增加知識儲備! 而邊緣運算,有點像是讓你的手機/電腦就能有『助教』的功能,不會太複雜的事情他們就可以直接處理,這樣就不會占用教授的時間了。 但運營一個學校又養一堆教授而且還要搭配助教需要的成本一定比開圖書館更高! 而在AI時代,這個成本就是『電力』。 Elon Musk就表示,根據目前AI發展的速度,AI所耗費的電力每6個月就會增加10倍! 而目前全球的發電總速度不可能在6個月內增加10倍以上,這也是未來一定會缺電的原因。 那我們要如何才能盡量減少『能源限制』拖累『科技發展』呢? 這就需要政府在有限的資源內做出取捨排序。 就像之前全台斷電主要都針對民間用電、工業用電盡量維持穩定一樣 當同樣都是工業科技的時候,政府的排序應該也會是價值高的最後斷電,價值低的需要犧牲。 這也是為什麼最近感覺越來越多的主流媒體開始唱衰電動車的原因之一,因為越來越多的電動車也會需要更多的電力! 到底是『環保』重要?還是『科技發展』重要? 而從目前的科技巨頭股價來看,市場似乎已經為我們隱隱指出了更高層的選擇! 我們猜測這也是Apple放棄電動車以及Elon Musk強推『自動駕駛』系統的原因,Elon需要讓世界知道,電動車發展同時也能帶動科技發展,這樣他才能取得更多政府支持! 缺電時代,什麼樣的產業有機會長期成長呢? 第一個比較直觀的就是發電的產業,不過由於每個國家電的售價都不一致,很多時候政府將之視為補貼政策,所以賣電的不一定賺錢,但賣發電原料的公司應該獲利可以穩定! 因此可以多關注LNG液化天然氣相關產業,也就是一些『傳統能源巨頭』 因為政府果希望維持AI發展,某種程度上也會把一些目前用電的改回用石油,加上這些產業目前的價格相對合理,值得關注。 另外就是發電或電力運輸時的一些設備零件。 像台灣過去1年飆漲最多的除了AI股就是這些所謂的『重電概念股』,例如做變壓器的、做電纜電線電網配電箱的公司。 再來就是可以幫忙省電的公司! 過去大家可能只關注如何幫AI SERVER省電 但未來可能哪種東西能省電,都會獲得大量訂單! 例如能做出更省電的冰箱、冷氣、洗衣機的公司,過去可能因為單價高銷量沒有太好,未來政府可能為了籌措電力發展更高的科技,這些產品的補貼可能會增加! 以上就是基金事對缺電議題發展的一些看法。

...... 查看更多
缺電的代價與機會

工業時代,石油是一切的能量來源,因此掌控石油就等於掌控了工業!

而在電子時代,掌控了電,也就等於掌握了未來。

世界首富Elon Musk也表示,隨著AI的高速發展,未來限制科技發展的將不再是缺晶片而是缺電,全球也很快全球就將陷入『缺電』危機。

因此,今天基金事想和大家聊一下『電』

全球『電力』現況簡介

不同於『石油』是一種製造能量的原料,『電』本身就已經是一種能量儲存的型態。

例如目前主流的發電方式有火力、水力、核能、太陽能、風能等等,就是想辦法把這些能量轉換成電能,並且有效的『儲存』與『運輸』。

雖然發電的方式非常多種,但轉換效率差很多,例如傳統的火力發電主要是通過燒煤礦。

這不僅轉換效率低而且製造出來的汙染若想要消失需要再花費更多的經濟成本,因此在環保的大背景下,許多國家都選擇增加核能與天然氣的發電比重,這也是為什麼多數國家的電價都是隨著天然氣價格漲跌而漲跌的。

由於目前國際天然氣價格下跌,因此許多國家也都紛紛調降他們的電價,這也側面說明了,目前全球的電可能是富餘的,但也指出了電最大的難點:『儲存』與『運輸』。

好比臺灣,因為都是自產,加上目前對發電方式的發展方向與國際不同,因此成本組成也與國際不同步,加上廢核的大方向,因此下周4/1號台電就會正式開始漲價,否則台電即使有稅金補貼,也無法承擔一年好幾千億的虧損。

為什麼全球一定會缺電?

目前認為缺電主要是由AI引發的,而要討論AI,我們就要聊到BIG DATA這個概念了。

2012年紐約時報特開一個專欄寫到『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

在這個概念來臨之前,許多人心中加速電腦運算的方式就是提高處理器的效能,也就是想盡辦法讓它跑得更快。

但單一個處理器,運算速度有其極限,因此後來就有人推出『平行運算』的概念,就等於多頭馬車一起跑。

而這個概念的出現就讓電腦能處理的資料直接翻了很多個數量級,也就是那個時候流行的BIG DATA

而後來發明的AI晶片概念上只是BIG DATA的加強版,通過更強大的運算能力與資料儲存空間讓電腦能處理更多複雜的問題!而邊緣運算則是試圖讓每個手機,每個電腦都有成為小伺服器的潛力。

用比喻的來說

過去的伺服器就很像是『圖書館』,大家要找資料需要去圖書館,但圖書館的資料需要外部人為增加才能越來越豐富。

而AI伺服器則比較像是『學校』,裡面有教授,可以直接回答你問題,它自己也會做研究增加知識儲備!

而邊緣運算,有點像是讓你的手機/電腦就能有『助教』的功能,不會太複雜的事情他們就可以直接處理,這樣就不會占用教授的時間了。

 

但運營一個學校又養一堆教授而且還要搭配助教需要的成本一定比開圖書館更高!

而在AI時代,這個成本就是『電力』。

Elon Musk就表示,根據目前AI發展的速度,AI所耗費的電力每6個月就會增加10倍!

而目前全球的發電總速度不可能在6個月內增加10倍以上,這也是未來一定會缺電的原因。

那我們要如何才能盡量減少『能源限制』拖累『科技發展』呢?

這就需要政府在有限的資源內做出取捨排序。

就像之前全台斷電主要都針對民間用電、工業用電盡量維持穩定一樣

當同樣都是工業科技的時候,政府的排序應該也會是價值高的最後斷電,價值低的需要犧牲。

這也是為什麼最近感覺越來越多的主流媒體開始唱衰電動車的原因之一,因為越來越多的電動車也會需要更多的電力!

到底是『環保』重要?還是『科技發展』重要?

而從目前的科技巨頭股價來看,市場似乎已經為我們隱隱指出了更高層的選擇!

我們猜測這也是Apple放棄電動車以及Elon Musk強推『自動駕駛』系統的原因,Elon需要讓世界知道,電動車發展同時也能帶動科技發展,這樣他才能取得更多政府支持!

 

缺電時代,什麼樣的產業有機會長期成長呢?

第一個比較直觀的就是發電的產業,不過由於每個國家電的售價都不一致,很多時候政府將之視為補貼政策,所以賣電的不一定賺錢,但賣發電原料的公司應該獲利可以穩定!

因此可以多關注LNG液化天然氣相關產業,也就是一些『傳統能源巨頭』

因為政府果希望維持AI發展,某種程度上也會把一些目前用電的改回用石油,加上這些產業目前的價格相對合理,值得關注。

另外就是發電或電力運輸時的一些設備零件。

像台灣過去1年飆漲最多的除了AI股就是這些所謂的『重電概念股』,例如做變壓器的、做電纜電線電網配電箱的公司。

再來就是可以幫忙省電的公司!

過去大家可能只關注如何幫AI SERVER省電

但未來可能哪種東西能省電,都會獲得大量訂單!

例如能做出更省電的冰箱、冷氣、洗衣機的公司,過去可能因為單價高銷量沒有太好,未來政府可能為了籌措電力發展更高的科技,這些產品的補貼可能會增加!

以上就是基金事對缺電議題發展的一些看法。
like icon
comment icon
留言
webzz
webzz
3天前

從歐股表現聊奢侈品產業! 最近歐股表現非常不錯!許多投資人可能都會開始關注歐洲市場。 相比美國市場,巨頭們都是大家熟悉的科技業。 歐洲市場的龍頭目前是諾和諾德製藥公司,和美國的禮來製藥這幾年靠著減肥藥GLP-1市值暴漲! 第二大就是奢侈品帝國LVMH 一直到第三大,才是所謂的科技股ASML 接下來依序是雀巢、愛馬仕、歐萊雅、思愛普sap… 可以看的出來,奢侈品再歐洲,可謂是支柱產業。 相比美國多為科技公司,歐洲因為文化底蘊更深厚,這些富有歷史的品牌可以說是他們的『核心競爭力』 而這幾年他們也不負眾望,即使全球景氣跌宕起伏、歐洲飽受通膨困擾,上述這些企業的獲利與市值都是噌噌噌的往上漲。 要不是奢侈品沒辦法像ai那樣吹,按照LVMH的獲利程度如果給個AI股的本益比市值可以直接突破萬億美金! 不過,也並非所有的奢侈品都一帆風順,其中名下擁有Gucci、YSL、Bottega的開雲集團過去一年表現可以說是一蹋糊塗 市值跌了37.25% 有人說這不能怪市場,誰叫他們的衣服越出越醜… 一件售價近2萬台幣的T-shirt設計起來比夜市 299的還像睡衣 而且竟然官網本身就主打『皺皺的…』 如此『非主流』的設計多數人不能接受也是很好理解的。 但,真的是因為一件皺皺的衣服開雲的市值就下跌幾百億歐元嗎? 我們覺得不是如此 其實,開雲集團的衰敗,我們覺得應該是輸在『戰略佈局上』! 這大概可分成兩個部分 1. 太重視『電子商務市場』 疫情期間,實體店面受到很大的衝擊,許多百貨乏人問津。 而很多奢侈品公司也開始關注電子商務市場。 但開雲集團顯然是其中陷的最深的 他把過多的精力放在上面,這導致他的產品越來越沒有『獨特感』 甚至會迎合平台參與他們的優惠活動 當我們靠得那麼近,你就不再『高貴』了… 當GUCCI出現在GU旁邊的時候,你就已經輸了… 而受到電子商務影響,公司整體的布局 2. 過度追求『時尚』 我們很喜歡Timberland的一個Slogan『老而不朽 才是經典』 品牌的建立是很困難的,要嘛你就推出震撼世界的產品,要嘛你就精力時間的薰陶。 而開雲很顯然是想賭震撼世界,只是玩脫了 一堆經典牌子被搞得很掉價 都快從tier3掉到tier4了… 如果公司再不正式這個問題,再這樣搞下去 Gucci應該很快就會落到和Coach、Burberry一樣的下場… 想幹掉Dior之路應該遙遙無期了… 奢侈品產業可以說舉步維艱 走錯一步路,修復起來可能就要10年以上 當初Coach只是把一些過季產品放到outlet,品牌價值整個就跌了一大堆 Prada也陷入這個困境很久才起來 或許也是因為這樣,奢侈品產業本益比才會不高,畢竟雖然品牌護城河高,但一子錯滿盤皆輸,資本市場也很難確保繼任者是否一樣雄才大略! 而且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快時尚時代,電子商務銷量越來越高的時代。 堅持,變得越來越困難,也越來越可貴。 如果有興趣投資歐洲股市的朋友,也不要忽略關注奢侈品行業喔!

...... 查看更多
從歐股表現聊奢侈品產業!
最近歐股表現非常不錯!許多投資人可能都會開始關注歐洲市場。
相比美國市場,巨頭們都是大家熟悉的科技業。
歐洲市場的龍頭目前是諾和諾德製藥公司,和美國的禮來製藥這幾年靠著減肥藥GLP-1市值暴漲!
第二大就是奢侈品帝國LVMH
一直到第三大,才是所謂的科技股ASML
接下來依序是雀巢、愛馬仕、歐萊雅、思愛普sap…
可以看的出來,奢侈品再歐洲,可謂是支柱產業。
相比美國多為科技公司,歐洲因為文化底蘊更深厚,這些富有歷史的品牌可以說是他們的『核心競爭力』

而這幾年他們也不負眾望,即使全球景氣跌宕起伏、歐洲飽受通膨困擾,上述這些企業的獲利與市值都是噌噌噌的往上漲。
要不是奢侈品沒辦法像ai那樣吹,按照LVMH的獲利程度如果給個AI股的本益比市值可以直接突破萬億美金!

不過,也並非所有的奢侈品都一帆風順,其中名下擁有Gucci、YSL、Bottega的開雲集團過去一年表現可以說是一蹋糊塗
市值跌了37.25%
有人說這不能怪市場,誰叫他們的衣服越出越醜…
一件售價近2萬台幣的T-shirt設計起來比夜市 299的還像睡衣

而且竟然官網本身就主打『皺皺的…』

如此『非主流』的設計多數人不能接受也是很好理解的。
但,真的是因為一件皺皺的衣服開雲的市值就下跌幾百億歐元嗎?

我們覺得不是如此
其實,開雲集團的衰敗,我們覺得應該是輸在『戰略佈局上』!
這大概可分成兩個部分
1. 太重視『電子商務市場』
疫情期間,實體店面受到很大的衝擊,許多百貨乏人問津。
而很多奢侈品公司也開始關注電子商務市場。
但開雲集團顯然是其中陷的最深的
他把過多的精力放在上面,這導致他的產品越來越沒有『獨特感』
甚至會迎合平台參與他們的優惠活動

當我們靠得那麼近,你就不再『高貴』了…
當GUCCI出現在GU旁邊的時候,你就已經輸了…
而受到電子商務影響,公司整體的布局
2. 過度追求『時尚』
我們很喜歡Timberland的一個Slogan『老而不朽 才是經典』
品牌的建立是很困難的,要嘛你就推出震撼世界的產品,要嘛你就精力時間的薰陶。
而開雲很顯然是想賭震撼世界,只是玩脫了
一堆經典牌子被搞得很掉價
都快從tier3掉到tier4了…
如果公司再不正式這個問題,再這樣搞下去
Gucci應該很快就會落到和Coach、Burberry一樣的下場…
想幹掉Dior之路應該遙遙無期了…

奢侈品產業可以說舉步維艱
走錯一步路,修復起來可能就要10年以上
當初Coach只是把一些過季產品放到outlet,品牌價值整個就跌了一大堆
Prada也陷入這個困境很久才起來

或許也是因為這樣,奢侈品產業本益比才會不高,畢竟雖然品牌護城河高,但一子錯滿盤皆輸,資本市場也很難確保繼任者是否一樣雄才大略!
而且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快時尚時代,電子商務銷量越來越高的時代。
堅持,變得越來越困難,也越來越可貴。

如果有興趣投資歐洲股市的朋友,也不要忽略關注奢侈品行業喔!
like icon
496
comment icon
留言
webzz
webzz
3天前

2023年6月30日,蘋果市值突破3兆美金,成了地表最有價值的企業,單一企業的市值比聯合國5常之一的法國還有錢。 一直間風光無限! 在全球消費性電子哀號一片的時候,大家都還是看好,蘋果不會衰退,蘋果的用戶比較有錢不會因為景氣衰退而延緩換手機的。 歌舞昇平、繁花盡落,這似乎也是這個帝國最後的輝煌。 同年8月底,華為Mate 60 Pro正式開賣,搶在Iphone15開售前兩周發表,頗有較勁的味道。 雖然華為受限於美國禁令無法使用最先進的晶片,但它已經把7nm能做到的極限都做到了,加上鴻蒙生態系在手機/平板/電腦上切換的順暢度完全不亞於apple生態系加上愛國情懷。 一時之間華為手機在中國造成瘋狂搶購,使得iphone在中國的銷量不如預期。 禍不單行,耗資上千億,研發10年的電動車又進入產業價格戰周期,比亞迪等廠商價格一降再降、Tesla也開始瘋狂打折,蘋果此時推出電動車很可能面臨庫存積壓的窘境,不推出繼續研發又看不到未來,Tim Cook只好揮淚砍掉整個電動車研發部門。 這個動作等於宣告這些前期投資全部打水漂,資本市場開始對這艘巨艦失去信心。 畢竟根據知情人士透露,Apple是把所有的電動車研發人員都轉移到AI部門開發Vision Pro頭戴裝置上! 但vr眼鏡這個產品目前多數民眾都還是認為不方便,只是玩具,還沒有殺手應用出現使得大家不得不購買。 目前政府對蘋果的感覺就是,你沒有打算研發,代表著未來不太會大量增加就業人口,幫助國家解決困難,同時手上又握有大量現金。 此時的Apple成了各國政府眼中的唐僧肉,誰都想上去咬一口。 先是歐盟率先開鍘,控告蘋果運用App Store在串流音樂領域壟斷市場阻礙對手競爭,開罰18億歐元。 而在蘋果法務部積極備戰的時候,後院卻起火了… 美國政府竟然也起訴蘋果反壟斷。 而且算是全方面的,從App Store到移動支付、甚至Apple watch和Android手機配對功能不齊全都算。 就很像當兵的時候,班長訓話新兵那樣,反正就是為了罵而罵,就是要你聽話。 而這也表示政府並不滿意蘋果想靠軟體擴展生態系的護城河。 這條路政府並不認同。 民營『巨頭』一定要知道,當你不『創造價值』,而是想辦法通過積累優勢打壓對手時,反壟斷的屠龍刀就會揮向你。 而且從Apple的故事我們也可以知道。當政府想罰你反壟斷的時候,甚麼理由都是有可能的。 這次是蘋果,但不代表只有蘋果。 很可能當美國收拾完TIKTOK後,屠刀就轉向Meta,或著說NVIDIA發展到了瓶頸後,很可能會因為CUDA平台壟斷創作者,讓其他開發者開發困難,這也可以構成壟斷? 也可能是微軟壟斷雲端業務,並通過生態系阻礙其他雲端業者發展? 畢竟對於國家來說,要搞民營企業是很容易的,很多人都覺得只要尊紀守法就可以了。 這些企業被處罰就是因為他們不守法。 但對於這些『巨頭』來說,守法,遠遠不夠。 畢竟當你掌握這麼多資源後,政府對你會有期許。 有可能希望你研發新技術、有可能希望你協助掌控輿論數據、有可能希望你去海外創外匯… 當你符合期許的成長時,政府會為你『保駕護航』! 可能很多人聽不懂保駕護航的意思,甚至很多企業家認為,我又沒拿政府一分錢。 但實際上,我們大到企業小到個人,只要有些許成就,其實都是受惠於政府的。 舉例來說,你認為你能進入大企業領高薪是因為你自己努力讀書。 但實際上,你能有一個好的環境讀書,能有這麼便宜的費用念書、能有這麼好的老師指導、畢業後進入企業能給你這麼多的收入,這每一件事情都不是你好好讀書就能達到的果。 同樣的道理放在企業,當你要發展缺資金的時候,政府剛好設置專項補貼、特定行業稅務減免、土地優惠。 那這是『企業幸運、企業實力、還是政府關懷?』 你缺人才,政府可以直接找教育部開設專項科系,引進相關教授補足人才,這難道不是政府的功勞? 因此當你不聽話的時候,或是養肥了之後不思進取躺在功勞簿上的時候。 縱使你沒違法,政府可以修法讓你違法。 你說你成長起來沒靠政府一分錢,政府可以讓你知道甚麼叫做舉步維艱,讓你知道假若沒有幫助,你甚麼都不是。 總之,企業做大了,很多事情就『由不得你』。 很多人都說,中國企業家就跟韭菜一樣,養大了,黨中央就會把你收走。 其實,『中外皆然』 美國不會?歐洲不會?日本不會? 政府只要來回炒個匯率,一堆企業都會直接變成國有企業。 而當政府夠強大的時候,還可以幫你去當黑道老大,幹掉外國企業。 例如當年東芝就是這樣被歐美聯手脫下半導體領先地位的,台灣的面板龍頭友達光電的副董事長甚至被莫須有的關了12年。 相對政府來說,個人與企業真的很渺小。 隨便立個法說你違法,動輒幾十上百億美金就這樣繳給國家,不繳,甚至可以直接限制你的人生自由。 大家以為Apple把錢都藏在愛爾蘭美國政府沒辦法? 其實都只是『想搞你或不想搞你』 當你創造的價值>你攫取的社會價值,很多事情都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甚至台灣也一樣。 你說台積電的成功是Morris的成功?還是台積電幾萬工程師的成功?這些都是。 但,我們能忽略,台灣政府每年數千億的拿稅金補貼台電嗎? 可能很多人會說這點全民都受惠,但誰用的最多就是受惠最大者不可否認吧! 再者,我們能否認,台灣政府努力在多數大學都開設二類組科系嗎? 台灣的電機/資工/材料人才比例明顯多於外國,而這不是政府的功勞嗎? 另外針對環評的部分,台積電沒有受到優惠嗎? 很多人都說,晶圓廠不像台塑都是煙囪,但『熱汙染不是汙染嗎?』 光晶圓代工場降溫用水讓整個寶山水庫多上升多少度,這些沒有特別報導,難道不算政府保護產業嗎? 這邊舉台積電為例並不是說台積電不好,反過來說,台積電算是非常成功的典範。 它很爭氣,創造大量就業,努力賺外匯、繳稅給政府,甚至通過專業技術保護了台灣。 這樣即使『最大股東』不是政府,政府也會欣然接受,繼續為你保駕護航。 同樣的道理,這些巨頭企業,如若不想被政府盯上,也要想辦法讓自己的價值>自己從社會攫取的資源,否則很可能也成為沾板上的肉塊。對Apple的未來,我們認為若Apple能在AR/VR頭戴設備創造如apple watch/airpod/iphone的價值。 對全球無論是數據還是資金進行大量蒐集,那美國政府即使這次搞你,也會再其他地方補回來給你,但如果它還是沒有跟上時代步伐,相反的只是加高護城河,那很可能這次的刀砍完,下一把又舉起來了。 我們猜想,這也是為什麼,Tim Cook努力跑去中國賣iphone的原因。 因為只有讓政府看到你的價值,讓美國政府覺得你努力賺外匯,或是努力蒐集外國用戶情資,那很多法到最後都可以高高拿起輕輕放下,甚至你在歐洲被罰款18億美金,美國政府可以直接修個『海外資金歸國減稅條例』,18億就當灑灑水啦…

...... 查看更多
2023年6月30日,蘋果市值突破3兆美金,成了地表最有價值的企業,單一企業的市值比聯合國5常之一的法國還有錢。
一直間風光無限!
在全球消費性電子哀號一片的時候,大家都還是看好,蘋果不會衰退,蘋果的用戶比較有錢不會因為景氣衰退而延緩換手機的。
歌舞昇平、繁花盡落,這似乎也是這個帝國最後的輝煌。
同年8月底,華為Mate 60 Pro正式開賣,搶在Iphone15開售前兩周發表,頗有較勁的味道。
雖然華為受限於美國禁令無法使用最先進的晶片,但它已經把7nm能做到的極限都做到了,加上鴻蒙生態系在手機/平板/電腦上切換的順暢度完全不亞於apple生態系加上愛國情懷。
一時之間華為手機在中國造成瘋狂搶購,使得iphone在中國的銷量不如預期。
禍不單行,耗資上千億,研發10年的電動車又進入產業價格戰周期,比亞迪等廠商價格一降再降、Tesla也開始瘋狂打折,蘋果此時推出電動車很可能面臨庫存積壓的窘境,不推出繼續研發又看不到未來,Tim Cook只好揮淚砍掉整個電動車研發部門。
這個動作等於宣告這些前期投資全部打水漂,資本市場開始對這艘巨艦失去信心。
畢竟根據知情人士透露,Apple是把所有的電動車研發人員都轉移到AI部門開發Vision Pro頭戴裝置上!
但vr眼鏡這個產品目前多數民眾都還是認為不方便,只是玩具,還沒有殺手應用出現使得大家不得不購買。
目前政府對蘋果的感覺就是,你沒有打算研發,代表著未來不太會大量增加就業人口,幫助國家解決困難,同時手上又握有大量現金。
此時的Apple成了各國政府眼中的唐僧肉,誰都想上去咬一口。
先是歐盟率先開鍘,控告蘋果運用App Store在串流音樂領域壟斷市場阻礙對手競爭,開罰18億歐元。
而在蘋果法務部積極備戰的時候,後院卻起火了…
美國政府竟然也起訴蘋果反壟斷。
而且算是全方面的,從App Store到移動支付、甚至Apple watch和Android手機配對功能不齊全都算。
就很像當兵的時候,班長訓話新兵那樣,反正就是為了罵而罵,就是要你聽話。
而這也表示政府並不滿意蘋果想靠軟體擴展生態系的護城河。
這條路政府並不認同。
民營『巨頭』一定要知道,當你不『創造價值』,而是想辦法通過積累優勢打壓對手時,反壟斷的屠龍刀就會揮向你。
而且從Apple的故事我們也可以知道。當政府想罰你反壟斷的時候,甚麼理由都是有可能的。
這次是蘋果,但不代表只有蘋果。
很可能當美國收拾完TIKTOK後,屠刀就轉向Meta,或著說NVIDIA發展到了瓶頸後,很可能會因為CUDA平台壟斷創作者,讓其他開發者開發困難,這也可以構成壟斷?
也可能是微軟壟斷雲端業務,並通過生態系阻礙其他雲端業者發展?
畢竟對於國家來說,要搞民營企業是很容易的,很多人都覺得只要尊紀守法就可以了。
這些企業被處罰就是因為他們不守法。
但對於這些『巨頭』來說,守法,遠遠不夠。
畢竟當你掌握這麼多資源後,政府對你會有期許。
有可能希望你研發新技術、有可能希望你協助掌控輿論數據、有可能希望你去海外創外匯…
當你符合期許的成長時,政府會為你『保駕護航』!
可能很多人聽不懂保駕護航的意思,甚至很多企業家認為,我又沒拿政府一分錢。
但實際上,我們大到企業小到個人,只要有些許成就,其實都是受惠於政府的。
舉例來說,你認為你能進入大企業領高薪是因為你自己努力讀書。
但實際上,你能有一個好的環境讀書,能有這麼便宜的費用念書、能有這麼好的老師指導、畢業後進入企業能給你這麼多的收入,這每一件事情都不是你好好讀書就能達到的果。
同樣的道理放在企業,當你要發展缺資金的時候,政府剛好設置專項補貼、特定行業稅務減免、土地優惠。
那這是『企業幸運、企業實力、還是政府關懷?』
你缺人才,政府可以直接找教育部開設專項科系,引進相關教授補足人才,這難道不是政府的功勞?
因此當你不聽話的時候,或是養肥了之後不思進取躺在功勞簿上的時候。
縱使你沒違法,政府可以修法讓你違法。
你說你成長起來沒靠政府一分錢,政府可以讓你知道甚麼叫做舉步維艱,讓你知道假若沒有幫助,你甚麼都不是。
總之,企業做大了,很多事情就『由不得你』。
很多人都說,中國企業家就跟韭菜一樣,養大了,黨中央就會把你收走。
其實,『中外皆然』
美國不會?歐洲不會?日本不會?
政府只要來回炒個匯率,一堆企業都會直接變成國有企業。
而當政府夠強大的時候,還可以幫你去當黑道老大,幹掉外國企業。
例如當年東芝就是這樣被歐美聯手脫下半導體領先地位的,台灣的面板龍頭友達光電的副董事長甚至被莫須有的關了12年。
相對政府來說,個人與企業真的很渺小。
隨便立個法說你違法,動輒幾十上百億美金就這樣繳給國家,不繳,甚至可以直接限制你的人生自由。
大家以為Apple把錢都藏在愛爾蘭美國政府沒辦法? 其實都只是『想搞你或不想搞你』
當你創造的價值>你攫取的社會價值,很多事情都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甚至台灣也一樣。
你說台積電的成功是Morris的成功?還是台積電幾萬工程師的成功?這些都是。
但,我們能忽略,台灣政府每年數千億的拿稅金補貼台電嗎?
可能很多人會說這點全民都受惠,但誰用的最多就是受惠最大者不可否認吧!
再者,我們能否認,台灣政府努力在多數大學都開設二類組科系嗎?
台灣的電機/資工/材料人才比例明顯多於外國,而這不是政府的功勞嗎?
另外針對環評的部分,台積電沒有受到優惠嗎?
很多人都說,晶圓廠不像台塑都是煙囪,但『熱汙染不是汙染嗎?』
光晶圓代工場降溫用水讓整個寶山水庫多上升多少度,這些沒有特別報導,難道不算政府保護產業嗎?
這邊舉台積電為例並不是說台積電不好,反過來說,台積電算是非常成功的典範。
它很爭氣,創造大量就業,努力賺外匯、繳稅給政府,甚至通過專業技術保護了台灣。 
這樣即使『最大股東』不是政府,政府也會欣然接受,繼續為你保駕護航。
同樣的道理,這些巨頭企業,如若不想被政府盯上,也要想辦法讓自己的價值>自己從社會攫取的資源,否則很可能也成為沾板上的肉塊。對Apple的未來,我們認為若Apple能在AR/VR頭戴設備創造如apple watch/airpod/iphone的價值。
對全球無論是數據還是資金進行大量蒐集,那美國政府即使這次搞你,也會再其他地方補回來給你,但如果它還是沒有跟上時代步伐,相反的只是加高護城河,那很可能這次的刀砍完,下一把又舉起來了。
我們猜想,這也是為什麼,Tim Cook努力跑去中國賣iphone的原因。
因為只有讓政府看到你的價值,讓美國政府覺得你努力賺外匯,或是努力蒐集外國用戶情資,那很多法到最後都可以高高拿起輕輕放下,甚至你在歐洲被罰款18億美金,美國政府可以直接修個『海外資金歸國減稅條例』,18億就當灑灑水啦…
like icon
1110
comment icon
留言
webzz
webzz
4天前

根據最新消息,美國總統候選人川普若勝出很有可能會聘僱傳奇基金經理人-John Paulson為財政部長 由於川普聲量還挺高的,基金事這邊想說分享一下這位2007年全球賺最多錢的人他的成名小故事 也方便大家瞭解一下他的個性。 可能很多人都看過電影大賣空,看到裡面的男主角們熬到最後泡沫泡列怒賺上千萬、過億美金! 但這與今天的主角相比,完全是小巫見大巫! 單單2007年 鮑爾森的避險基金就海薛150億美金!,個人收入50億美金! 可以說是『有史以來』,個人年所得與避險基金淨收益都最高的經理人。 老報從小算是典型學霸 學生時期以紐約大學公共管理系榜首的身分考入哈佛MBA! 1984年畢業後的老鮑就進去貝爾斯登幹併購。 由於表現突出,可以說是年年升遷,幹了4年就成了執行董事,以經理人來說算幹到頭了。 畢竟合夥人就是要熬年資了,因此之後的6年老鮑的職位也沒有變動。 雖然TITLE聽起來很好聽,但老鮑清楚,在華爾街,拿個槌子丟過去隨便都能砸到個執行董事,他不甘心一輩子只當打工人 領著死工資和微薄分紅~ 他想當人上人,想要一夜暴富! 和多數的投行高手一樣,他知道,想賺錢的步驟就兩個 1.把蛋糕做大 2.讓切蛋糕的人變少 於是就辭職單幹,先是忽悠了一個朋友來當助理,然後兩個人就成立了鮑威爾對沖基金公司。 之後就靠著過去10年累積的人脈開始籌錢,自己也把全部家當丟進去這檔基金!! 一開始因為錢不多,老鮑到手的收入還不如他在貝爾斯登的時候。 但他很有耐心,同時也對自己很有自信! 他深知『金融圈』的遊戲規則! 要的就是『一戰成名』 所以他一直在等,等一個機會 剛好2000年的時候被他等到了!!! 網路泡沫持續擴大並且隨時要爆炸了。 過去幹併購的老鮑超清楚哪些公司本來就是空殼子買空殼子炒估值的。 所以他開始尋找過去那些空殼客戶,並且放空他們的股票。 2001年網路泡沫正式破裂。 當市場哀號一片的時候,他的基金逆勢上漲,至此一戰成名! 之後的老鮑就不在缺乏資金了! 2001年可能還管著幾百萬、2003年基金規模就高達6億、2005年基金規模就高達40億美金!!! 這幾年老鮑的績效一直不怎麼樣,大概就和大盤差不多,沒特別差也沒特別好。 但他也不太在意,他在固定會議報告的時候總是和他的投資人講說 真正的機會並不多! 只要有耐心,我帶你們飛!!! 而由於他也成功過,加上這幾年績效也沒多差,撤資的狀況也不算很多。 終於,在2006年底,他發現了一個不輸給2001的機會 就事美國房市!!! 之後的故事和大賣空電影的劇情的差不多。 比較好的就是他的投資人除了有點緊張的問他應不應該停損外沒有瘋狂撤資。 到2007年底房市崩盤的時候 老鮑的40億已經翻成280億美金,他個人也在該年獲利50億美金。 隔年他又含淚幫基金賺了50億美金,個人資產增加10億美金 這年還有兩個現在來看有趣的小插曲~ 由於2007年名聲大振,索羅斯想盡辦法跑去找老鮑吃午餐,順便問問內線(其實頂級大老和你我也差不多...),也就是覺得房市崩完了沒?崩完了換誰崩? 然後老鮑說房市崩完就是銀行崩了 所以索羅斯回去大量放空銀行股,成了2008年最佳內線仔~ 另一個小故事就是時任美國財政部長也叫鮑爾森(Henry M. Paulson) 在人家血賺幾百億美金的時候,另一個老鮑卻在到處勒索化緣~ 先是勒索老同事,時任高盛CEO,並且同時要求其他大銀行CEO都出血救濟市場,同時又跑到參議院和眾議院化緣,求求他們同意政府7千億美元的拯救市場資金撥款計畫。 而此時的John Paulson也被美國媒體與華爾街稱為『另一個鮑爾森』 2008年11月,美國國會把John Paulson和其他空單仔都叫過去敲打一番 先是敲打一下他們說 一堆美國人都好可憐啊,你們空軍卻賺的盆滿波滿,是不是不太好~ 再來就是提醒他們誠實繳稅.... (雖然沒有明說,但這幾個空軍都紛紛捐錢了...不言而喻) 之後老鮑的基金規模也越來越大。 2009年,老鮑實現自己的目標,身價超過100億美金~ 成為他心中的有錢人。 也算是圓了創業夢! 不過可能達到成就後失去奮鬥目標,後來的老鮑就沒啥出彩的表現。 一方面因為他的專長是放空,但市場的空單總量其實很少,常態情況下市場根本沒那麼多空單,但由於他太有名了,資金規模太多了,所以他只好轉而做多。 但他個性又喜歡凹單 2010~2020,他靠著一次次的判斷失誤加上死不認錯 成功的把基金AUM從380億美金操盤到90億美金。 可能是意識到自己真的老了 也可能是覺得每天要和客戶解釋投資邏輯很煩 他在2020年7月把基金關閉,所有投資人全部按比例還錢 之後就只操盤自己的錢了~~~ 4年後的今天,他選擇從政,很可能是想實現另一個抱負! 也可能是想證明自己幹的一定比『另一個鮑爾森』更好 他..想成為『唯一的鮑爾森』 看完這個很可能當選2024年美國財務大總管的男人成名的故事 可以發現,他是一個『非常有自信的人』,而且是個『賭徒』 因此,他的財政策略,很可能會『非常激進』 這對整個市場來說,不是大好,就是大壞 波動一定會更加劇烈! 投資人一定要做好準備,把資產做合理的配置! 才能在浪越來越大的旅程中,資產仍能穩定成長!

...... 查看更多
根據最新消息,美國總統候選人川普若勝出很有可能會聘僱傳奇基金經理人-John Paulson為財政部長
由於川普聲量還挺高的,基金事這邊想說分享一下這位2007年全球賺最多錢的人他的成名小故事
也方便大家瞭解一下他的個性。
可能很多人都看過電影大賣空,看到裡面的男主角們熬到最後泡沫泡列怒賺上千萬、過億美金!
但這與今天的主角相比,完全是小巫見大巫!
單單2007年
鮑爾森的避險基金就海薛150億美金!,個人收入50億美金!
可以說是『有史以來』,個人年所得與避險基金淨收益都最高的經理人。
老報從小算是典型學霸
學生時期以紐約大學公共管理系榜首的身分考入哈佛MBA!
1984年畢業後的老鮑就進去貝爾斯登幹併購。
由於表現突出,可以說是年年升遷,幹了4年就成了執行董事,以經理人來說算幹到頭了。
畢竟合夥人就是要熬年資了,因此之後的6年老鮑的職位也沒有變動。
雖然TITLE聽起來很好聽,但老鮑清楚,在華爾街,拿個槌子丟過去隨便都能砸到個執行董事,他不甘心一輩子只當打工人
領著死工資和微薄分紅~
他想當人上人,想要一夜暴富!
和多數的投行高手一樣,他知道,想賺錢的步驟就兩個
1.把蛋糕做大
2.讓切蛋糕的人變少
於是就辭職單幹,先是忽悠了一個朋友來當助理,然後兩個人就成立了鮑威爾對沖基金公司。
之後就靠著過去10年累積的人脈開始籌錢,自己也把全部家當丟進去這檔基金!!
一開始因為錢不多,老鮑到手的收入還不如他在貝爾斯登的時候。
但他很有耐心,同時也對自己很有自信!
他深知『金融圈』的遊戲規則!
要的就是『一戰成名』
所以他一直在等,等一個機會
剛好2000年的時候被他等到了!!!
網路泡沫持續擴大並且隨時要爆炸了。
過去幹併購的老鮑超清楚哪些公司本來就是空殼子買空殼子炒估值的。
所以他開始尋找過去那些空殼客戶,並且放空他們的股票。
2001年網路泡沫正式破裂。
當市場哀號一片的時候,他的基金逆勢上漲,至此一戰成名!
之後的老鮑就不在缺乏資金了!
2001年可能還管著幾百萬、2003年基金規模就高達6億、2005年基金規模就高達40億美金!!!
這幾年老鮑的績效一直不怎麼樣,大概就和大盤差不多,沒特別差也沒特別好。
但他也不太在意,他在固定會議報告的時候總是和他的投資人講說
真正的機會並不多!
只要有耐心,我帶你們飛!!!
而由於他也成功過,加上這幾年績效也沒多差,撤資的狀況也不算很多。
終於,在2006年底,他發現了一個不輸給2001的機會
就事美國房市!!!
之後的故事和大賣空電影的劇情的差不多。
比較好的就是他的投資人除了有點緊張的問他應不應該停損外沒有瘋狂撤資。
到2007年底房市崩盤的時候
老鮑的40億已經翻成280億美金,他個人也在該年獲利50億美金。
隔年他又含淚幫基金賺了50億美金,個人資產增加10億美金
這年還有兩個現在來看有趣的小插曲~
由於2007年名聲大振,索羅斯想盡辦法跑去找老鮑吃午餐,順便問問內線(其實頂級大老和你我也差不多...),也就是覺得房市崩完了沒?崩完了換誰崩?
然後老鮑說房市崩完就是銀行崩了
所以索羅斯回去大量放空銀行股,成了2008年最佳內線仔~
另一個小故事就是時任美國財政部長也叫鮑爾森(Henry M. Paulson)
在人家血賺幾百億美金的時候,另一個老鮑卻在到處勒索化緣~
先是勒索老同事,時任高盛CEO,並且同時要求其他大銀行CEO都出血救濟市場,同時又跑到參議院和眾議院化緣,求求他們同意政府7千億美元的拯救市場資金撥款計畫。
而此時的John Paulson也被美國媒體與華爾街稱為『另一個鮑爾森』
2008年11月,美國國會把John Paulson和其他空單仔都叫過去敲打一番
先是敲打一下他們說
一堆美國人都好可憐啊,你們空軍卻賺的盆滿波滿,是不是不太好~
再來就是提醒他們誠實繳稅....
(雖然沒有明說,但這幾個空軍都紛紛捐錢了...不言而喻)
之後老鮑的基金規模也越來越大。
2009年,老鮑實現自己的目標,身價超過100億美金~
成為他心中的有錢人。
也算是圓了創業夢!
不過可能達到成就後失去奮鬥目標,後來的老鮑就沒啥出彩的表現。
一方面因為他的專長是放空,但市場的空單總量其實很少,常態情況下市場根本沒那麼多空單,但由於他太有名了,資金規模太多了,所以他只好轉而做多。
但他個性又喜歡凹單
2010~2020,他靠著一次次的判斷失誤加上死不認錯
成功的把基金AUM從380億美金操盤到90億美金。
可能是意識到自己真的老了
也可能是覺得每天要和客戶解釋投資邏輯很煩
他在2020年7月把基金關閉,所有投資人全部按比例還錢
之後就只操盤自己的錢了~~~
4年後的今天,他選擇從政,很可能是想實現另一個抱負!
也可能是想證明自己幹的一定比『另一個鮑爾森』更好
他..想成為『唯一的鮑爾森』
看完這個很可能當選2024年美國財務大總管的男人成名的故事
可以發現,他是一個『非常有自信的人』,而且是個『賭徒』
因此,他的財政策略,很可能會『非常激進』
這對整個市場來說,不是大好,就是大壞
波動一定會更加劇烈!
投資人一定要做好準備,把資產做合理的配置!
才能在浪越來越大的旅程中,資產仍能穩定成長!
like icon
861
comment icon
留言
webzz
webzz
4天前

過去一個月,同樣主打高股息的00731(7%)獲利明顯優於00878(2%), 讓人不禁思考如何從源頭找出『對投資人最好的指數』 這兩年許多投資人開始選擇高配息的ETF當成投資工具。 一檔沒有經過市場驗證的ETF都能輕鬆募集到成本上千億的資金 但目前市場上有許多『ETF』可能跟大家理解的『完全被動交給市場』的認知並不相同。 目前市場上出現了一種名為『客製化指數』的規則! 也就是除了客觀認定的,最大、獲利最高、殖利率最高等等標準外,又『主觀的』加入了一些他們自以為能選出更優標的的條件來編織這些指數。 在過去一段時間我們發現,這些加入的條件有可能讓投資人績效更好,也有可能會更差! 因此覺得,投資人選擇ETF時,不能光看『ETF名稱』,還需要了解該ETF所追蹤的指數編織的『規則』才能從許多的金融產品中選出最符合需求的投資標的。 金融市場的變化是非常快速的,通常也只有非常少數的『真理』能經得起時間的檢驗。 加入太多條條框框限制的ETF有可能帶來更好的效果,但也可能更差。 例如00731之所以能在過去1個月贏過00878 是因為00731採取的是『市值加權』,也就是高配息的公司中,市值越大買越多! 但00878採取的是『殖利率加權』,也就是高配息的公司中,配息越多買越多! 正是因為這樣的差異,即使同樣是『高配息ETF』,兩者績效還是會有顯著差異! 基金事不評論孰優孰劣,但希望投資人在購買前,可以先搞清楚他們所追蹤的基金選股的邏輯,這樣才能讓你的『你所想要』與『你所得到』的更高度一致喔!

...... 查看更多
過去一個月,同樣主打高股息的00731(7%)獲利明顯優於00878(2%),
讓人不禁思考如何從源頭找出『對投資人最好的指數』 
這兩年許多投資人開始選擇高配息的ETF當成投資工具。
一檔沒有經過市場驗證的ETF都能輕鬆募集到成本上千億的資金
但目前市場上有許多『ETF』可能跟大家理解的『完全被動交給市場』的認知並不相同。
目前市場上出現了一種名為『客製化指數』的規則!
也就是除了客觀認定的,最大、獲利最高、殖利率最高等等標準外,又『主觀的』加入了一些他們自以為能選出更優標的的條件來編織這些指數。
在過去一段時間我們發現,這些加入的條件有可能讓投資人績效更好,也有可能會更差!
因此覺得,投資人選擇ETF時,不能光看『ETF名稱』,還需要了解該ETF所追蹤的指數編織的『規則』才能從許多的金融產品中選出最符合需求的投資標的。
金融市場的變化是非常快速的,通常也只有非常少數的『真理』能經得起時間的檢驗。
加入太多條條框框限制的ETF有可能帶來更好的效果,但也可能更差。
例如00731之所以能在過去1個月贏過00878
是因為00731採取的是『市值加權』,也就是高配息的公司中,市值越大買越多!
但00878採取的是『殖利率加權』,也就是高配息的公司中,配息越多買越多!
正是因為這樣的差異,即使同樣是『高配息ETF』,兩者績效還是會有顯著差異!
基金事不評論孰優孰劣,但希望投資人在購買前,可以先搞清楚他們所追蹤的基金選股的邏輯,這樣才能讓你的『你所想要』與『你所得到』的更高度一致喔!
like icon
260
comment icon
留言
你可能也喜歡
advisor avatar
長期投資信仰者
關注
advisor avatar
安心自主策略
關注
advisor avatar
TestUser
關注
advisor avatar
=TWayneT=
關注
advisor avatar
Ming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