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股疑雲引發爭議,市值型ETF是否會有投資風險?
◼發生什麼事
近期0050更換成分股引發市場熱烈討論。主要原因是有一檔新入選的成分股” 康霈”引發的爭議。 該公司雖然市值高達3~4千億,但公司上半年營收僅1500萬,且虧損超過4億,另外該公司沒有任何一款產品上市,有的就是一些專利以及尚在臨床測試中的一些藥品。 雖然這個藥品看似可以對標當前的全球生技股市值王禮來的主打藥品瘦瘦針,但目前沒人知道這個產品到底能否上市,且當康霈被納入0050指數後兩天,該公司就立刻朝開記者會對外表示該產品的臨床結果會『延後公告』。 欲蓋彌彰的作法讓人不解,甚至有人開始質疑公司聯合市場主力炒高股價最終目的就是倒貨給ETF龐大的被動指數。
◼為什麼
有人質疑台灣五十指數的選股邏輯只看『市值與流動性』並不嚴謹,建議學習美國標普500指數一樣,要求公司至少要有獲利。 但實際上,每個指數編織時就有它的規則限制,因為單一公司的CASE而調整指數編織規則的影響可能會更大! 而按照目前的規則,追蹤指數的ETF長期的確幫助投資人創造可觀的報酬率,因此沒有必要揪著這點過度放大。 這條規則影響比較大的是康霈這檔個股的投資人而非006208或0050這兩檔追蹤此指數的ETF。
◼對投資人的影響
股票市場本身就會有炒作的成分在裡面,股價通常也都是領先基本面反映的。 因此雖然新聞版面報導很大,但投資人不應該受到此消息影響來決定是否該投資這檔ETF。 基金事認為,與其過度關注這檔占比不到0.5%的持股對ETF的影響,大家應該要更關注的是前幾大持股目前市場的展望。...
如果您是 webzz基金事 新手,請註冊後即可閱讀內容。
◼相關基金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截至發稿日期,基金公司尚未提供詳細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