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在漲幅最高,醫療股是否該逢低布局?

潛在漲幅最高,醫療股是否該逢低布局?
潛在漲幅最高,醫療股是否該逢低布局?

◼發生什麼事

醫療市場需求持續成長,但醫療類股的股價今年相對來說卻表現平平,這樣的反差使得許多投資人開始討論。 目前到底是應該撤出醫療股轉而追漲那些強勢的標的,還是應該逢低買進這些相對被低估的公司。

◼為什麼

目前華爾街主要追捧的就是公司有多少%利潤來自於AI而不是公司獲利成長多少。 如果你的法說會沒有提到AI,那即便獲利超預期,股價也不會有太出彩的表現。 而醫療股雖然也都有表示他們會投資AI,並運用AI來縮短研發製造的時間,但這些情況目前都沒有反應在財報數字中,因此醫療股的本益比便被被動的調降,整個醫療產業股價走勢也落後於大盤。

◼對投資人的影響

醫療產業本身就屬於慢牛股,在市場大多頭期間,他們的漲幅通常會落後市場。今年整體股市仍由AI領軍高速成長,因此醫療股落後大盤是很正常的。但2026可能會不一樣。 從就業數據與通膨預期來看,實體經濟目前是不好的,在這種景氣下行階段,市場資金會撤離激進標的轉而追求防禦標的,而醫療股剛好屬於防禦標的。 因此基金事認為,如果是長線的投資人,願意持有該基金3到5年甚至更長時間,那目前確實是一個好的進場點。...

如果您是 webzz基金事 新手,請註冊後即可閱讀內容。
*以上綜合各家投信觀點,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截至發稿日期,基金公司尚未提供詳細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