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zz
3/20
TEXT
借錢套利風險高?殖利率陷阱有哪些? 最近由於股市很夯,許多民眾都會想通過低息貸款套利的方式賺取利息。 甚至銀行理專也鼓勵民眾進行這種行為,這在基金事看來是風險非常大的一種現象!!! 為什麼會這麼說,因為,一般民眾可能聽到『套利』,自動會在前面腦補上『無風險』三個字 但實際上,這些行為的風險是非常大的。 台灣常常看到的現象是信用貸款2~3%,借款出來投資殖利率6~8%的商品很划算 甚至有人用房貸、保單貸款出來投資。 但實際上,預設『利差』是一定存在的,這件事本身就是錯的 我們以大家投資股市最常聽到的『殖利率』來說: 很多人會看到新聞說,台灣股市平均值利率有4.2%、某些etf平均值利率有6% 但大家要知道,股價是會變動的。 以充滿 #台灣價值 的00940最大持股長榮為例 前年除前前股價108,配息18元,殖利率是16% 去年除息前股價155,配息70元,殖利率是45% 今年假設用現在股價180來算,配息10元,殖利率是6% 三年下來平均殖利率是22% 但它忽略了長榮有『減資過』這件事情,也忽略了每次計算殖利率的『基期』不同 實際上,假設你2022年除息前花10萬8千買1張長榮(2022年除息前長榮股價) 配息+減資你拿到24000(18*1000+6000),卻只剩400股 所以第二年每股配息70元,你只能拿到28000,相對初始的10萬8千本金,殖利率不是45%而是26% 今年配息金額是4千,相對初始本金,殖利率只剩3.7% 而若除息完股價剩下170,那賣掉股票只能拿回68000(400*170) 加上這三年的配息+減資,總共可拿回124000 等於三年報酬率只有14.8%,平均年報酬率是4.7% 以上都還沒算買賣股票的手續費、配息的二代健保、配息併入綜合所得稅要繳的費用等等 因為股價的基期是不同的,即使殖利率一直有4% 今年股價200,4%是8元,明年若除息前股價只剩下150,4%就只有6元。 所以,套利的前題需要確保的不光每年配息的%數不要有太大變動,還要每年的股價不要有太大變動! 否則任一個大幅改變都會是風險。 那大家看到這邊,還會認為台股每年殖利率4%能讓你穩定套利嗎? 畢竟號稱殖利率23%的股票算下來報酬率都只有4.7% 至於有些人會認為,那我投資債券、配息型基金總可以套利了吧? 以台灣來說,多數的台幣企業債利率都不高,而且也買不到 例如幾年前,台灣許多壽險業面臨資本適足率不足,於是發行了永續債,利率都只有3~3.5%之間,而且一般人也買不到,據說都是壽險公司互相購買(國泰買富邦、富邦買南山、南山買國泰...) 而且這是『永續債』,也就是它每年只要給你利息就好,但我們和銀行無論借信貸還是房貸都有到期時間,除非它給的利息>你的本利攤還,否則只有cover利息的話,你也無法確定你到期要還本的時候這個債券價值多少錢。 最後,也有人說,可以投資海外債。 那就又多了一個『匯率風險』。 以台灣人最喜歡投資的美元債來說好了,畢竟其他幣種的匯率風險多數人應該比較熟悉 (澳幣30→22、南非幣4→2→1.7、日幣0.3→0.21) 對多數人來說,美元好像匯率就是在30左右,而且美國國債非常穩定,利率有4.5%~5% 以台灣房貸利率約2.06%來說,借款30年即使本利均攤,平均一年也只要還款借款總額的4.47%,那是否只要現在借款出來買美國30年期公債,就等於30年後就能白賺套利一張公債? (借款1千萬,每月還款37,263,一年還款447,156,相對1千萬本金,一年還款4.47%) 基金事的答案仍然是不一定,畢竟匯率不一定會固定在目前的價格 尤其時間拉長到30年 可能很多人都覺得美元的匯率都一直在30附近 但實際上,1994年左右時,美元曾跌到25~26元左右 所以我們怎麼能確保2054年的匯率呢? 若以目前大約31.4的匯率置換美元,到最後若以25元換回來,那本金可能損失20% 而且那時的台灣借款利率也可能不是2.06%,假設那時候貸款利率上漲到4%、5% 那甚至很可能不是少賺是會賠錢的,畢竟台灣的信貸或房貸都不是固定利率的,是會跟隨央行利率漲跌而變化的。 當我們投資布局的時候,任何一個未考慮到的風險都會在長時間的震盪中被放大 畢竟那麼長的時間甚麼都有可能發生。 而短期來說,無風險套利機會確實存在,但利差很可能不大,對投資人來說不一定方便。 最後就是,即使你都知道了,但的波動你扛的住嗎?資金卡在這個部位損失其他投資機會的機會成本你忍得住嗎? 因此,基金事還是建議大家,投資,一定要配置資產,了解波動、了解自己所投資的產品、了解可能會面對的風險,做好資產配置,這樣才能讓你的資產隨著時間穩定成長! 懂你所要,給你所需,#基金事
showIndexComment:
讚
786
留言
送出
你可能也喜歡
永豐_小富哥
關注
基金信仰者
關注
kumahong
關注
MING OA
關注
LY Chang 凌雲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