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分享 「去美元化」突然發生了?美元定存賺了利息賠了匯率? 最近國際上的大事突然從ChatGPT轉成「去美元化」。很多小國,不,法國及中國不算小國,都紛紛宣佈要用本國貨幣與他國進行直接交易,不使用美元為計價單位。例如:中國與法國已經開始嘗試用人民幣進行天然氣的結算,巴西與中國用各自的貨幣來進行貿易結算等,似乎都在挑戰美元的霸權。 當然有一個共同的貨幣是相當方便的。例如當你要買不同國家的商品時,只要將已經儲存的這個共同貨幣,同意對方以共同貨幣的報價,即可進行交易,相當方便。 如果沒有這個共同貨幣,雙方都要對對方的貨幣進行評估,才能進行交易,另外,交易後持有對方的貨幣如果沒有其他的用途,也沒有可以孳息的工具,那麼持有的成本(相對於其他可以孳息的工具)較高。 以美元而言,交易後如果沒有進行下一個交易,即可以定存或是購買債券來孳息,增加收入。 因此,在沒有其他貨幣有如此多樣大量和容易自由買賣的孳息產品前,要取代美元進行貿易談何容易? 另外如果真的這些國家雙邊或是多邊以當地貨幣或是設計一個共同貨幣(例如歐元)來進行交易,造成美元的貶值,美債的需求降低,價格下跌,這些國家原來的美國資產,尤其是債券的價值也會大幅降低。 因此,除非有其他的持有成本較低的替代品,能夠吸納這麼大量的美元最為儲備的資產(黃金不能,比特幣也不能),否則「去美元化」將傷及自身的資產價值。 人民幣的發行量雖然龐大,且中國已是大多數國家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但是有可能成為美元的替代品嗎? 美國用貨幣政策在金融海嘯及新冠疫情時的調控造成利率及匯率的大幅波動(許多新興市場貨幣匯率兌美元貶值,造成償還美元債務的困難),對俄羅斯及伊朗的制裁(也就是禁止這兩國使用國際金融通訊系統,造成企業無法與其他國家企業進行交易)是造成去美元化的論調重要的原因,但是中國在這些方面能做得比美國好嗎? 中國能夠不用貨幣政策「救市」嗎? 另外對於敵對的國家參與國際金融交易,會比美國更為寬容嗎? 中國過去數年在債券市場的發展雖然做了很多努力,積極開放外資參與,但是公債仍多為國內長期投資人(保險公司,基金,銀行等)所持有,交易量偏低,整體的債市市值也還不到美國的40%。另外公司債的發行量也不足,債券交易也多為場外交易,價格不透明等等,都是不利人民幣現時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因素。但是不可否認的,以經濟及其他方面的實力而言,人民幣還是最有可能取代美元的貨幣,也許這也是美國發動貿易戰或其他方式制裁中國的原因吧! 目前境內人民幣不同天期的定存利率與美元相比,約為同天期美元定存的一半,只比歐元好一些。如果你看完本文,仍然擔心「去美元化」將快速發生,且目前手上大多為美元資產,那麼也許你可以犧牲一些利息,配置一定比率到人民幣的定存或是債券基金(真正的人民幣債券基金而不是人民幣計價的基金,選擇有限)。 黃金或是比特幣也有一定的避險作用。黃金可以選擇現貨或是基金(金礦公司股價波動較高,持有比例要謹慎),但是比特幣的投資對一般人來說較為陌生,開戶及入出金都和其他金融產品不同,國內也沒有基金或是ETF可以選擇,要投資還是要請教專業人士再進行(投資比例不宜超過5%)。 #webzz #webzz基金事 #去美元化趨勢 #國際貨幣競爭 #人民幣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