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分享 ⚡⚡⚡台灣人在配息裡,挖到寶藏了嗎?⚡⚡⚡ 境外債券平衡基金瘋配息,延燒到台股ETF的奇特現象 境外基金用高配息及穩定配息(配出本金以維持穩定息率)當作類定存來吸引投資人投資,造就了幾支大神基金,使得台灣人佔這些基金的比重甚至達到7成。這種不在乎績效或是投資標的,只重視配息的投資方式,在國際市場中蔚為奇觀。 當然如果投資人有現金流的需求,例如退休族,不想用贖回基金來支付生活開支,或是要付房(車)貸,穩定的配息率是很方便的選項,也不需要外國人說三道四。 但是大多數台灣投資人,尤其是年輕人,買配息基金不是為了穩定的現金流支付生活所需,而是認為這是創造所謂的“被動收入“,或是比定存好的“穩定報酬“。 還好大家都明白配息之後淨值會跌,但是在市場(尤其是台股)多頭的支撐下,“填息“似乎已成共識,甚至成為基金公司行銷的話術,例如某某基金完成填息,都可以成為網紅專家的話題。 要知道基金填息就是基金投資的標的上漲罷了,並不是基金本身做了什麼努力,或是有什麼神秘的力量在運作,給投資人福利。如果遇到空頭來襲,配息只會讓淨值下跌的更快,填息更難。 其實基金或是ETF之所以能夠配息,就是將所投資的公司配的現金股息,定期轉發給投資人而已(先不提平準金)。高股息基金或ETF就是買入上市櫃公司中發放股息較高的公司股票而已。 但股息高的公司比較好嗎? 簡單來說,長期股息偏高的公司大多是“比較沒有成長性的公司“。這類公司每年賺的錢都差不多,賺到的現金留下來也沒什麼用途,不如發給股東。正常情形下,股票漲跌取決於公司的成長性,發放高股息的公司因為沒什麼成長性,所以股價通常漲不太動,投報率理論上就是股息率。 但是不正常的情形發生了。 投資人因為相信“創造被動收入“,對於“填息“視為必然,漸漸將“高股息“且”配息頻率高“的產品,等同於“資產累積越快“的產品,造成資金大量追捧高股息的基金或ETF(以00929為例,上市不到四個月,規模超過六百億),進而推升那些個股股價。 這樣“只要高股息“就能夠吸金的現象,會不會使得有些公司即使本業很有成長性,也考慮將(原本應投入本業去賺錢的)資金拿去發放現金股息,提高配息率,來吸引這些基金或是ETF來拉高股價,而不是以本業賺錢來推升股價?這豈不是資源錯置和對於資本市場的扭曲? 好了,說太多大家不想聽的話,令人煩厭。說說配息率,談談填息不是輕鬆愉快?還可以蹭蹭流量。 什麼扭曲錯置,都是專家的事,不如讓趴踢繼續,享受股息帶來的小確幸。 #基金事 #webzz #台灣配息現象 #吸引策略 #被動收入迷思 #高股息的真相 #資本市場扭曲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