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30日,蘋果市值突破3兆美金,成了地表最有價值的企業,單一企業的市值比聯合國5常之一的法國還有錢。 一直間風光無限! 在全球消費性電子哀號一片的時候,大家都還是看好,蘋果不會衰退,蘋果的用戶比較有錢不會因為景氣衰退而延緩換手機的。 歌舞昇平、繁花盡落,這似乎也是這個帝國最後的輝煌。 同年8月底,華為Mate 60 Pro正式開賣,搶在Iphone15開售前兩周發表,頗有較勁的味道。 雖然華為受限於美國禁令無法使用最先進的晶片,但它已經把7nm能做到的極限都做到了,加上鴻蒙生態系在手機/平板/電腦上切換的順暢度完全不亞於apple生態系加上愛國情懷。 一時之間華為手機在中國造成瘋狂搶購,使得iphone在中國的銷量不如預期。 禍不單行,耗資上千億,研發10年的電動車又進入產業價格戰周期,比亞迪等廠商價格一降再降、Tesla也開始瘋狂打折,蘋果此時推出電動車很可能面臨庫存積壓的窘境,不推出繼續研發又看不到未來,Tim Cook只好揮淚砍掉整個電動車研發部門。 這個動作等於宣告這些前期投資全部打水漂,資本市場開始對這艘巨艦失去信心。 畢竟根據知情人士透露,Apple是把所有的電動車研發人員都轉移到AI部門開發Vision Pro頭戴裝置上! 但vr眼鏡這個產品目前多數民眾都還是認為不方便,只是玩具,還沒有殺手應用出現使得大家不得不購買。 目前政府對蘋果的感覺就是,你沒有打算研發,代表著未來不太會大量增加就業人口,幫助國家解決困難,同時手上又握有大量現金。 此時的Apple成了各國政府眼中的唐僧肉,誰都想上去咬一口。 先是歐盟率先開鍘,控告蘋果運用App Store在串流音樂領域壟斷市場阻礙對手競爭,開罰18億歐元。 而在蘋果法務部積極備戰的時候,後院卻起火了… 美國政府竟然也起訴蘋果反壟斷。 而且算是全方面的,從App Store到移動支付、甚至Apple watch和Android手機配對功能不齊全都算。 就很像當兵的時候,班長訓話新兵那樣,反正就是為了罵而罵,就是要你聽話。 而這也表示政府並不滿意蘋果想靠軟體擴展生態系的護城河。 這條路政府並不認同。 民營『巨頭』一定要知道,當你不『創造價值』,而是想辦法通過積累優勢打壓對手時,反壟斷的屠龍刀就會揮向你。 而且從Apple的故事我們也可以知道。當政府想罰你反壟斷的時候,甚麼理由都是有可能的。 這次是蘋果,但不代表只有蘋果。 很可能當美國收拾完TIKTOK後,屠刀就轉向Meta,或著說NVIDIA發展到了瓶頸後,很可能會因為CUDA平台壟斷創作者,讓其他開發者開發困難,這也可以構成壟斷? 也可能是微軟壟斷雲端業務,並通過生態系阻礙其他雲端業者發展? 畢竟對於國家來說,要搞民營企業是很容易的,很多人都覺得只要尊紀守法就可以了。 這些企業被處罰就是因為他們不守法。 但對於這些『巨頭』來說,守法,遠遠不夠。 畢竟當你掌握這麼多資源後,政府對你會有期許。 有可能希望你研發新技術、有可能希望你協助掌控輿論數據、有可能希望你去海外創外匯… 當你符合期許的成長時,政府會為你『保駕護航』! 可能很多人聽不懂保駕護航的意思,甚至很多企業家認為,我又沒拿政府一分錢。 但實際上,我們大到企業小到個人,只要有些許成就,其實都是受惠於政府的。 舉例來說,你認為你能進入大企業領高薪是因為你自己努力讀書。 但實際上,你能有一個好的環境讀書,能有這麼便宜的費用念書、能有這麼好的老師指導、畢業後進入企業能給你這麼多的收入,這每一件事情都不是你好好讀書就能達到的果。 同樣的道理放在企業,當你要發展缺資金的時候,政府剛好設置專項補貼、特定行業稅務減免、土地優惠。 那這是『企業幸運、企業實力、還是政府關懷?』 你缺人才,政府可以直接找教育部開設專項科系,引進相關教授補足人才,這難道不是政府的功勞? 因此當你不聽話的時候,或是養肥了之後不思進取躺在功勞簿上的時候。 縱使你沒違法,政府可以修法讓你違法。 你說你成長起來沒靠政府一分錢,政府可以讓你知道甚麼叫做舉步維艱,讓你知道假若沒有幫助,你甚麼都不是。 總之,企業做大了,很多事情就『由不得你』。 很多人都說,中國企業家就跟韭菜一樣,養大了,黨中央就會把你收走。 其實,『中外皆然』 美國不會?歐洲不會?日本不會? 政府只要來回炒個匯率,一堆企業都會直接變成國有企業。 而當政府夠強大的時候,還可以幫你去當黑道老大,幹掉外國企業。 例如當年東芝就是這樣被歐美聯手脫下半導體領先地位的,台灣的面板龍頭友達光電的副董事長甚至被莫須有的關了12年。 相對政府來說,個人與企業真的很渺小。 隨便立個法說你違法,動輒幾十上百億美金就這樣繳給國家,不繳,甚至可以直接限制你的人生自由。 大家以為Apple把錢都藏在愛爾蘭美國政府沒辦法? 其實都只是『想搞你或不想搞你』 當你創造的價值>你攫取的社會價值,很多事情都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甚至台灣也一樣。 你說台積電的成功是Morris的成功?還是台積電幾萬工程師的成功?這些都是。 但,我們能忽略,台灣政府每年數千億的拿稅金補貼台電嗎? 可能很多人會說這點全民都受惠,但誰用的最多就是受惠最大者不可否認吧! 再者,我們能否認,台灣政府努力在多數大學都開設二類組科系嗎? 台灣的電機/資工/材料人才比例明顯多於外國,而這不是政府的功勞嗎? 另外針對環評的部分,台積電沒有受到優惠嗎? 很多人都說,晶圓廠不像台塑都是煙囪,但『熱汙染不是汙染嗎?』 光晶圓代工場降溫用水讓整個寶山水庫多上升多少度,這些沒有特別報導,難道不算政府保護產業嗎? 這邊舉台積電為例並不是說台積電不好,反過來說,台積電算是非常成功的典範。 它很爭氣,創造大量就業,努力賺外匯、繳稅給政府,甚至通過專業技術保護了台灣。 這樣即使『最大股東』不是政府,政府也會欣然接受,繼續為你保駕護航。 同樣的道理,這些巨頭企業,如若不想被政府盯上,也要想辦法讓自己的價值>自己從社會攫取的資源,否則很可能也成為沾板上的肉塊。對Apple的未來,我們認為若Apple能在AR/VR頭戴設備創造如apple watch/airpod/iphone的價值。 對全球無論是數據還是資金進行大量蒐集,那美國政府即使這次搞你,也會再其他地方補回來給你,但如果它還是沒有跟上時代步伐,相反的只是加高護城河,那很可能這次的刀砍完,下一把又舉起來了。 我們猜想,這也是為什麼,Tim Cook努力跑去中國賣iphone的原因。 因為只有讓政府看到你的價值,讓美國政府覺得你努力賺外匯,或是努力蒐集外國用戶情資,那很多法到最後都可以高高拿起輕輕放下,甚至你在歐洲被罰款18億美金,美國政府可以直接修個『海外資金歸國減稅條例』,18億就當灑灑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