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該如何反敗為勝? 前面的“投資火星文”及“熊出,沒注意”的po文得到很多迴響,但也有網友說如果這些想法在今年初,甚至於去年底就告訴大家,會更好的。 首先,我要聲明,我不是巴菲特,也不是橋水基金的達里歐,沒有他們的睿智與經驗。 我只是不想你因為不懂投資而被唬弄,試著運用市場泛濫雜亂的訊息,梳理出人人看得懂,聽得明白,能夠使用的資訊。 就算不能幫你賺到很多錢,至少也希望你不要輕易受騙。 (說能讓你很快就賺很多錢的,不是騙子,就是騙子養的傻子) 現在到底該怎麼做? 對一般人而言,我相信好的資產配置還是長期獲利的關鍵。 包括巴菲特及他的夥伴好友查理蒙格,最近也一改”不相信”分散的論調,贊成用指數的方式投資,也就是一般人投資大盤就可以了。 (雖然他們的財富大多還是在波克夏公司的股票,該公司並非投資在指數,而是集中投資在一些股票或債券中,但是他們不是一般人,是神人好嗎) 但是他們沒說的就是一般人真的可以賺到大盤的報酬嗎? 為什麼大神都說可以躺著賺大盤,但周圍的人大多都是失敗呢?是你我認識的人不夠多嗎? 我們先看看到底大多數人是不是敗,再談如何反敗。 我在上一篇投資火星文中就有提到“倒金字塔”加碼方式。 也就是資金及參與者的人數是隨著市場的上漲而增加。也就是漲得越多,越貪心,越多人進場,投資的部位越大。 當市場加碼到一定的水位且可能all in了(過去說好不玩了的人也都進場了),資金動能無以為繼,市場開始反轉,這時因為成本墊高,虧損的金額就增大了。 這時即使短期20%的跌幅帶來的虧損,可能抵銷過去數年股價倍數漲幅帶來的獲利(過去上漲時的本金較低)。但這種“重傷”在指數或是股價上是看不出來的。 簡單來說,就是上漲時的前中後段賺的錢,都被末段的虧損吃掉了。 我用公開境外基金的資料,估計到底這次的熊市,侵蝕過去多少的獲利。 (如果有興趣,應該也可以用台股的資料來算算股民長期的賺賠) 因為得不到準確的配息數字,假設投資債券基金七成是選配息的,平均配息率假設為7%。 然後還原淨申購(就是加減碼)及配息的數字來算期末應有的金額,然後與實際的數字比較,應該就是報酬率。 (如果這個算法不對,歡迎指正,懶得想的就繼續看下去) 有趣的是,過去10年投資人實際境外基金的投資報酬率竟然是負的”! (還沒有考慮手續費及其他費用喔) 也就是如果你10年前投資10萬鎂到境外基金中,其中有一定比例是買配息基金,在過去十年你加碼減碼,進進出出辛苦操作,配息都留下來,10年後少於10萬鎂。 這個結果好嗎? 你說,爛爆了,連通膨都贏不了(很激動)。 因為“如果”投資在一個50/50的美股美債的ETF,每年定期調整回50/50的比例,年報酬率約為8.8%,也就是你的10萬鎂會漲到23萬。 你說“如果”投資0050ETF,“中間都沒操做“剛好也是8.8%的報酬率。 你說“如果“放在定存,結果也比較好。 問題是這些“如果“是不切實際的(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難道過去十年你會乖乖的維持股債各半,不去追高科技基金? 你會持有0050,十年中都不“上山下海”? 你會乖乖地存定存,不怕同事笑你傻? 其實你看到的長期指數,股價,基金績效,都不是真正的獲利,頂多是用來比較同類型的產品優異,對你的投資獲利幫助不大。 那要如何避免“白做功”呢? 前面提到橋水的達里歐就有一個所謂全天候的投資組合,他認為是看得到也吃得到,他甚至將家族大部分的錢放在這個組合中,然後按固定比例調整,不積極操作。 (幫別人殺進殺出的避險基金操盤手,竟然不操作自己的錢?) 他這個全天候組合的原則就是:將市場的情形分類為四種情境,然後根據這四種情境去對應找出當下可以表現的資產。 例如在通膨和景氣上升時,股票及原物料就會表現不錯。這樣每一種或兩種情境同時發生時,都有資產可以表現。 聰明的你會說,那在這些情境可能也有其他“未發生”的情境對應的資產會GG,例如通膨發生時,通縮會受惠的資產,像是債券就會下跌啊! 但根據數據顯示,這些資產長期都會成長。而且多數的時間,“虧的不會完全抵消賺的“,也就是賺多賠少。 至於資產的配置比例,取決個別資產長期風險和報酬的比例。 例如長期債券風險報酬比率比股票高出50%,那債券就要多配置50%,以此類推(很難懂?我也解釋的很頭痛,算了) 以美國人而言,他的配置很簡單:55% 債券(在通縮及景氣下滑時表現),30%股票(上述),7.5%黃金(在通膨及景氣不振表現),7.5%原物料(上述),可以自己選擇用ETF或基金來配置。 他認爲因為在各種情境下都有資產能“兼顧風險,發揮最大的獲利效益”,就像買了各種保險,在不同危機時,總有所靠。 雖然該投資組合在今年以來遭受到罕見的“停滯性通膨”的衝擊,造成下跌接近17%(和2008年金融海嘯時差不多),不低於其他類型的投資組合(嘆氣) 但是它長期的表現真的很好。 最大的跌幅不到傳統60/40 股債組合的一半,且下跌的時間平均也只有傳統組合的1/3 (痛苦指數小,時間也較短,所以忍得過去?) 你猴急地問:那報酬率呢? 先說下跌就是要提醒你:做好減輕痛苦的準備,比較重要。 大多數人在追求很抽象的目標,例如,快樂。 但是什麼是快樂每個人的定義不同。 我覺得跑馬拉松很快樂,但是白姐卻認為追韓劇才快樂。 什麼是有錢?郭董可能認為他只算是億萬富豪的小咖,我們卻認為“若只有兩千”就夠了。 但是對於不快樂的定義,大致可以找到共通點,而且是可以做得到的,例如疾病,貧困,手機沒電了等。 所以很難追求共同的快樂目標,但比較可以做的是 遠離“不快樂“的事情。 投資也是如此。 如果你能夠建立一個類似達里歐這樣的全天候組合,在任何時候都有資產可以表現,就比較可以遠離追高殺低的誘惑,可以遠離不必要的成本。 “也許”只是“也許”,你就可以賺到這個組合的長期績效 (1970年1月到2022年4月,平均報酬率為12%,也就是你的10萬鎂,經過52年會漲到3,750萬鎂!!!) 至於他真的做到了嗎,想知道到底達里歐是何時開始投資家族的資產,然後到底賺了多少? 有空我來問問他。 我已經開始參考這個大神的做法,試著遠離投資時的不快樂,我想也許就能長期處於不敗之地 (就有較多的時間po文) 這就是勝嗎? (如何用基金來做這個組合? 可以參考webzz網站中的“雷達里歐的全天候組合”)